行医在三国+番外(190)

作者:向晚鲤鱼疯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刘备的目光犹豫了一瞬,旋即抽身从高处走下,亲手将诸葛亮扶起:“太子再不成才,尚且有你这个丞相辅弼,若是孔明有个三长两短,令孤日后有谁人可问?再者血债血偿,孤一定要亲手为二位义弟报仇!”

言辞恳恳,但不容反驳。

一侧的麋照默不作声,一双手却早拧出满掌心湿冷的汗。

他目光死死盯着诸葛亮有些苍白的嘴唇,手指克制着将动未动,像是生怕他会再直言犯上一般,随时准备出手拦住今日不太寻常的丞相。

诸葛亮在刘备的搀扶下慢慢起身,躬身轻拍了拍膝下的尘埃,才直身道:“蒙陛下偏爱,臣定竭尽所能辅弼太子,不令陛下失望。”

他的神情克恭克谨,而不卑不亢,庄重沉肃一如往昔。

偌大的宫殿,片刻静得深潭一般。

“好!”过了这隐晦而静谧的刹那,刘备终于露出笑容,欣赏地颔首,“孔明真乃孤的左膀右臂。”

一个好字,麋照紧绷至有些僵硬的手臂终于放了下来,待刘备欣慰地回到案前,君臣二人重新合议起东征事宜,他粗告了声退,提枪便往偏殿走去。

也正在这时,李隐舟掩上诸葛乔胸前的衣襟,从容不迫道:“积气尚存,等十二时辰后便可拆卸竹管,先照我这方子去熬药。”

暑热的天气忽晴忽雨,引流的管道留置体内过久极容易引发感染,估算着最快的时间,李隐舟和其他御医交代了下去。

话音刚落。

在他漫不经心扭头的瞬间,一柄银晃晃的□□不打招呼、不闻风声一掠而来,冷冷地横在他的眼前,拦住去路。

少年的声音更是凉飕飕的:“我说先生怎么如此配合,原来是借口救人,意欲挑拨离间!”

李隐舟打量麋照黢黑的脸色,约莫能猜出殿中发生了什么,不由好笑:“某就在这偏殿寸步不出,又能有何作为?”

“你的本事可大得很!”麋照声音压得极低,“你是吴人,必是早知道张飞将军将遭你们毒手,刻意挑了伯松下手,再佯装善人,逼得丞相开口求情,好令他失信于陛下。此等下三滥的手段,算什么英雄好汉!”

这可真就是莫须有的罪名了。

李隐舟往后一歪,坦然回看他怒气横流的双眼:“‘请’某来蜀中的是将军,非拉着某要救伯松的也是将军,怎么这笔帐就算到某头上了呢?”

麋照气得咬牙:“你少狡辩,别以为那些肮脏下流的勾当能瞒住所有人!”

李隐舟不为所动,甚至轻声笑了一笑:“既然小将军言之凿凿,大可以向陛下揭发某。”

麋照却冷笑一声:“你别想诓我,若是令陛下知道有人费这样大的功夫挑拨离间,只会更忌惮丞相。”

要是令刘备知道旁人畏惧诸葛亮的才智远胜过他,甚至刻意挑拨只为防备诸葛亮从军而行,恐怕那位心思深沉的陛下只会想得更多。

小兔崽子还挺聪明,不好骗。

就是心眼偏得厉害,不肯正目看事。

他眼中只见蜀吴之间数年的龃龉,却不见北原之狼凶视眈眈,真正使了离间计令两家彻底反目的,此刻估计正摇着羽扇笑得合不拢嘴。

想起司马懿那得逞的眼神,李隐舟唇角泛起一丝恶劣的笑容。

自己顺势而为救下诸葛乔的性命,也终算是破坏了其计划的小小一角,只可惜恐怕司马懿和刘备都没有料想到,这一点不起眼的变化将会引起怎样天翻地覆的崩盘。

见他笑得猖狂,麋照更是怒火中烧,恨不能一枪杆子戳死这面慈心黑的医夫子。

怒气腾空,手中的枪险些往前一滑。

紧绷的肩头却在这时被一张瘦而有力的手掌牢牢按住。

诸葛亮的声音在身后平平响起。

“东征在即,麋将军还是速去打点行装吧。”

第151章

诸葛亮出现在这里, 着实有些出乎麋照的意料。

为了伐吴一事丞相已目不交睫地忙碌了许久,如今总算是尘埃落定,也该收手歇一阵了。

他顺着袖袍间的日照扭过头。

丞相是孤身而来。

积年不变的旧氅压身, 越发显出清癯骨骼,瘦如松竹。那纹丝不乱的高髻服帖压在下纶巾下, 鬓角已染上霜白。

明明是这样规行矩步、毫厘不僭的一个人,陛下为何要防着他?

麋照目光落在后头,拇指按动, 慢慢收了枪。

把所有的不忿都迁怒到李隐舟身上不算是君子作风, 他心知肚明。

挑拨归挑拨,君臣之间若真无一丝罅隙,谁又能撬动分毫?

仿佛听见少年心头一席小声的嘀咕,诸葛亮深静温和的眼微搭下, 朝他宽和一笑:“孤来接伯松回府,你彻夜未归, 府上也该等得焦急了。”

麋照怔一怔,这才想起他无召长留宫中终不合礼数。

眼下刘禅和诸葛乔都已脱险, 又有丞相亲自来接,麋照料想这李先生不能再兴风作浪,吃人似的冷着脸瞥他一脸, 提枪便阔步走去了。

小阎王一走, 诸葛亮道:“伯松好些了么?”

其实他一来一去间也不过半日的功夫,病榻上的少年又能好到哪里去。李隐舟打量着他, 那平静随和的神情并未变过,像是在水滴石穿的年岁中习惯了中伤的滋味,在任何时候都不惊以波澜。

可在诸葛乔的病榻前,他从容的身影掩在光中, 显得那么瘦削而薄弱。

这一刻他不太像那个无所不能的智者,反有些世间凡人的庸俗。

李隐舟很想劝慰两句,然而想了想,只将搭脉在诸葛乔的腕上,垂眸细思片刻,淡道:“少主气息匀稳,很快便会醒来,丞相可稍事歇息,待日落后某替少主缝合伤口,再回府上疗养不迟。”

刘备金口已开,一时半会也不会轻易变动,如今宫内算是个安全的地方。

诸葛亮侧身坐在了少年的榻前,伸手将他的手腕握住,放心般笑了笑:“先生见笑了。孤膝下无子,兄长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孤抚养,孤一开始并不答应,政务都忙不过来了,哪有时间教养孩子呢。”

何况以子为质,时刻都有被迁怒的危险,今日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但养着养着,却也养出了感情,无法割舍。

诸葛亮顿了一顿,低道:“昨夜,多谢先生出手相助,否则孤真不知以后如何面对兄长了。”

李隐舟的那点算计,想必是瞒不过诸葛亮的眼耳,此刻听他认真而低缓的声音,不知怎的,李隐舟忽想起了师傅在的时候,心头有些泛酸。

人活于世,谁又能免俗?

诸葛亮未必棋输一着,他是智者,但非圣人,也有人伦之常,放不下骨肉亲情。

李隐舟低道:“丞相不怪某?”

“没有你,伯松便只能死。”诸葛亮展着养子的手,拿锦帕擦去他掌心的细汗,语气平淡,轻轻地道,“何况陛下忌惮孤也非一日两日,伯松是无辜之人,不该成为孤揽权的祭品。”

他说得这样透彻,李隐舟不由一愕,忍不住问:“丞相不怨陛下?”

诸葛亮在膝上慢慢地搭着锦帕,抬首看他,反问:“昔日周郎攻下江陵,吴主令其长驻南郡,周郎又是否有过怨言呢?”

当年孙权令周瑜驻兵留守,一为战后修养,二也为重新布置防线,牵制周瑜的兵权。

自赤壁战后,李隐舟没有见过周瑜。

但从那时张机转告的表情,他知道公瑾应是无怨无悔。

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一个帝王更注定要踩着无数棋子上位。能做帝王的人,生来便要无情,便要寡义,又要手不染血足不沾尘,以孤独之身,度人间百年。

世人看诸葛,常赞其忠诚,叹其痴傻,分明怀帝王之才,却终无取代之心。可这一刻李隐舟明白,诸葛亮只能为相,为臣,为人手中棋子,而终不可能取代刘氏。

太看中情义的人,注定做不了皇帝。

和风掠过窗外竹林,引来潇潇落叶拍窗。一片极静极深的沉默中,李隐舟想起了什么,忽也一笑:“所以丞相要请兵东征。”

若成,诸葛亮亲自领军出征,或许还能以一身才智积极应变,挽住狂澜。

若不成,他已将野心与胆量示于天下悠悠,便可替刘备洗去凉薄猜忌的恶名。

诸葛亮只用那锦帕擦着少年苍白濡湿的脸颊,表情淡如止水:“或许,这场仗早就该打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