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风掠起江波。
火光便在风中倏忽一灭,复又燃起。
第134章
一路行船至陆口大营, 轻舟在渡口一掠而过却未停驻,趁着激浪继续沿江而上。
猎猎军旗倒错而过,肃杀风声不绝于耳。回望陆口森严大军,凌统深拧眉头, 任湿冷江岚渐漫上视野, 将两岸赤壁锁入一片迷雾之中。
李隐舟靠在船头, 却举袖望向前方:“这就是你说的陆口?”
凌统阔然回头, 踩着冰冷的甲板走至他面前, 将眉一挑:“本也没说是去陆口,先生大可弃船而去, 我绝不阻拦。”
举目一片骇浪破空,遥闻惊涛拍岸响声不绝, 李隐舟粗估摸了下自己跳江生还的概率……啧。
这兔崽子。
上了贼船, 还怎么跑?
他眯缝双眼, 透过重雾眺着远岸:“如今吕将军在何处?”
凌统松懈地靠上船栏, 眼神紧聚在前方一点:“浔阳。”
浔阳是吕蒙旧年屯兵之地, 至鲁肃身故他才驻入陆口, 如今算来已二年有余。陆议上任都督的头一件事便是令其折返原驻地, 其中意味便颇令人深思。
难怪凌统放心不下。
李隐舟与陆议多年故友,和吕蒙却仅有数面之缘,前后两任都督的矛盾几乎揭在明面上,且至兵权这一层, 就万不是昔年和文臣蔡遗打打嘴仗那么简单了。
居然被这小子算了进去……李隐舟瞟他一眼,恐吓道:“毒.药同源, 能救人的也能杀人。”
凌统却勾起一抹笑:“箭是杀人器,却杀不死曹子建,先生是有贼心无贼胆吧?”
李隐舟托腮不语。
这旧黄历是真过不去了。
……
浔阳与陆口所去算不了多远, 一路争拌间不过二三日便抵达这座古城。
两年不经战事,浔阳驻兵在闲暇时多卸甲耕田以自给军需,沿岸人家炊烟升起,灰色的屋檐下挂两行夏时的荷花玉兰串。饱满的花串多已萎谢,晒黄的花瓣依旧残有余香,将湿润的山风染上一层清芬的气息。
吕蒙在其旧居太守府。
打小在军营混大的凌统自是哪里都有旧相熟,一路连令牌都没摸过便顺利领着李隐舟见到吕蒙。
吕蒙卧在病榻之上,双目紧闭,额角微抽,粗砺的皮肤透出一种不健康的红潮。
一开始还以为他是用箭创发作的借口与孙权置气,如今看来却并非那么简单。
李隐舟凝神搭过脉,道一声“冒犯”,揭开吕蒙身上被褥,果见身上零星布着环形红斑,双膝双肘肿了两圈,红得滴血。
凌统也似未预料到这般情形,不觉皱眉:“子明旧伤发作得如此厉害?”
李隐舟撤下手来:“这不是旧伤,恐怕是……”
“将军!”
话音未尽,便见传令小兵匆匆赶来,目光犹豫片刻,对着杵在一旁的凌统低语两句。
凌统眼神一动,两步迈到窗边往外瞄了一眼,顺手将挂在沿上的斗笠摘下,快步走至李隐舟面前。
李隐舟:“怎么了?”
那勾在凌统指上的斗笠便不打招呼地往李隐舟头上一扣。
凌统手腕施力,把草檐摁得死紧。
骤然压低的视线中听得低沉的一声:“关羽的使臣到了。”
关羽?
吕蒙所驻浔阳毗邻关羽管辖内的南郡,南郡也即昔年血战所取的江陵,后在鲁肃与诸葛亮的协商下借给了刘备起家。后吕蒙借顾邵假死奇兵突袭,逼得刘备还了三郡,却依然留了南郡在对方手上。
时至今日孙刘二家关系虽至冰结但尚未彻底粉碎,两方主将互有来往也算是寻常事。
可在陆议替位、吕蒙重病的节骨眼上遣使来探,显然关羽对江东内部的矛盾持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
片刻心电急转,便觉额前步风擦过,凌统将他往身后一扯,举步迎了上去。
“许久不见,子太。”
这话是在告诉李隐舟,来人正是荆州零陵太守郝普郝子太。
郝普与吕蒙也算有些渊源。
昔日吕蒙与鲁肃两兵夹击计讨荆州时,刘备所占的荆州五郡中唯有坐镇零陵的郝普没有立即投降,而是选择了固守抵抗,结果仍被吕蒙设计智取。后来刘备还了三郡,郝普也就免于一死,重回零陵继续做他的太守公。
彼战中他被吕蒙接连设计两次,也难怪郝普对其心存戒备,而今听闻这位虎将病重,头一件事便是亲自赶赴浔阳一验真假。
他和李隐舟在刘备婚宴上有过一面之缘,虽已十年不见,却也得小心为上。
门被推开。
刺目的日光顺着草檐的缺口照进眼中,在地面上勾出几道错落的人影。便听得郝普和煦笑道:“承蒙子明将军旧恩,老夫今时今日还能与立定于此。听闻将军近来病体乏善,老夫特寻了蜀地神医为将军诊治。”
凌统揽枪懒懒站在吕蒙病榻前:“哦?蜀地还有神医?”
这嘲讽开的。
说来这个时代数得上名头的神医皆出吴地,张机自不消说,后来的董奉也出生于水乡一带,即便是旅居不定的华佗也未踏足蜀地,算上薄有名气的李隐舟,三代闻名于世的医生都和偏僻蜀地没有任何交集。
郝普道:“蜀道道,蜀地偏远,自无江东丰沛地杰人灵,但也总有蜀人愿意出蜀寻道。老夫同行的这位先生便在圣手张机门下拜读多年,也算学了些精髓,不如姑且一试。”
李隐舟忍俊不禁。
他何时多了个师兄弟?
郝子太一席话算是不卑不亢。
可惜居心不良。
凌统搭在枪上的手指慢慢拧紧,目光随着绵长日光闪了一闪。
李隐舟虽低头打量着地,却分明感觉一股低沉的气压慢慢散开,正欲出口调停,便听病榻上传来两声低咳。
吕蒙不知何时已睁开了眼。
几乎不能抬起的手在无人的视野中紧压着凌统险些拔出的枪。
“郝公盛情,蒙难却也。”
一句虚弱的话将紧绷的气氛暂时化开,郝普却是不肯掉以轻心,亲眼看着所带的神医搭弦诊脉,摇头晃脑沉思许久。
“如何?”他迫不及待地问。
便听那人道:“将军脉浮数、舌苔薄腻,查乎午后高热,一身尽疼,这是……风痹之症。”
凌统声音一顿:“风痹?”
李隐舟不动声色扣动手指,示意此人所言不虚。
倒还真有几分真金白银的功夫。
吕蒙所患正是被称为不死之癌的顽疾——风湿,而传统中医将风湿侵体称为风痹,应对起来艰难异常。
能精准快速断出此脉,也难怪有胆量自称张机门下之徒。
吕蒙的声音低低传来:“以你之见,可解么?”
那自信满满的蜀医也缄默了片刻,暗自觑了眼郝普的脸色,见这位太守已经岿然不动、眼若静湖,方斗胆开口:
“也不是不治之症,某有一方,可解风痹。将军且记下,日取麻黄半两,杏仁十个,甘草一两,薏苡仁半两,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取微汗避风。①如此,或可除去病邪,安乎身体。”
听到此处,李隐舟不由牵起一抹会意的笑。
笑容盖在斗笠之下,又被吹乱的额发掩去几分,唯凌统一人眼尖神会地瞧见了。
他便松下满身的敌意,客气周到地谢了一声:“多谢先生神机妙方。”
郝普听得自己人都下此定论,不由微抬了抬眉,那蜀医会意颔首,从善如流接过话来:“此方须以时日,轻易急不得,病中仍需静养,某这便去写方。”
凌统送主仆一行出门。
噶一声,闭上不久的门又被启开,一道温热的夏风不经意地拂面而来。那蜀医对着明晃晃的日光眯了眯眼,视线乱晃间无意瞥见斗笠下那双静若寒潭的眼。
日影掠过。
那双净澈的眼眸竟似含了些许淡薄笑意。
他下意识地移目垂看,一眼便见那双搭在身侧的手。
细长、洁白的双手丝毫不藏污垢,是墨客的洁身自好,而瘦致的指骨略突于皮肤,显出主人坚毅柔韧的气度。
不知怎的,他蓦地生出一种同行相斥的不悦之情,莫名料定此人必是吴军军医,被那笑容无端挑起怒火,不由停下一步,昂首看他——
“这位先生似同道中人,可有不同的见解?”
凌统眉间轻地一抽。
正欲出口,便听李隐舟不徐不疾地道:“闻君一席话,恰如昔年张公在世行医济病,真乃字字珠玉、分毫不差,实在令某心生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