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王身边随从模样打扮的人,隐晦地望了眼苏霖,凑到敬王耳边道:“王爷,有本事的人总是有几分特别,您且听听他还有何好说的。”
“当时您要设计平和郡主的事,我就不太在赞同。眼下情况如此,我们只能尽力补救,想来勤王与承王那边都动了心思。他们不会管这事因谁而起,只要能娶了王娇,和王令秋合作就行,您可是承担了所有的风险。你也听过王令秋极为疼爱这位乡野间找回的女儿,若是王令秋知道您设计王娇,怕是您再难和王令秋合作。”说起来,几位皇子的胜算几乎没有太多区别,或许敬王因着日日去乾清宫请安,风雨无阻,得了几分情面,在其他皇子那里显得略胜一筹,但是其实敬王装作闲散王爷,如今手里握着的权力可不及勤王与承王。更加别说和已经被贬为庶人的肃王相比,在肃王没出事前,肃王在几位当中算得上一骑绝尘。
“那以你可见,本王该怎么办?”既然苏霖主动提及,想来心里有了应对章程。敬王不喜欢绕弯子,直接问了出来。
苏霖沉吟了声,道:“王令秋与王家断绝关系,可王家在澹州多年,现在的后辈没有经历过朝堂起伏,不知其中凶险,他们看到的是自家放弃荣华,缩在小小澹州,他们难道就真的不羡慕王令秋,能在朝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您想让王令秋合作,可以从王家人下手,不是非得王娇不可,听闻王家七姑娘生的莺嫉燕妒,如今正是及笄之年,您娶她为侧妃也是使得的。赵家能重回京都,王家也可以重新回来。”
此话一出,雅间内良久没有回应,苏霖面色如常,静静等着敬王开口。
直到敬王端起茶盏,“本王果然没有看错苏公子,若不是公子不愿,本王非请公子入王府做幕僚不可。”
苏霖怎么会看不明白敬王的意思,说起来是做幕僚,实际上是想将他看管,他笑了笑,“早前就听闻敬王府邸幕僚酬银高,虽说苏某在朝为官,去王府怕是不妥,可苏某等着这一日。”
敬王闻言,对苏霖最后的不满也没有了。
这话听在他耳里极为巧妙,现在苏霖身上有官职,不能去敬王府,他想日后能去,说的可不是要辞官的意思,而是在说等敬王荣登大宝,在朝为官是为敬王的官,那时是幕僚,还是为官,就没有区别了。
敬王与苏霖先后离开,可是敬王不知道,苏霖借口东西掉落在酒楼雅间,去而复返,再次从酒楼后门离开后,甩开跟在后面的尾巴,去了一处毫不起眼的院子,在这里面见了一人。
他朝那人行了拱手礼,喊道:“相爷。”
第192章
苏霖见的人正是王令秋, 敬王这条船迟早要翻,他不得不为自己考虑,察觉到敬王让他做的事不妥, 他便想法子找上了王令秋的门,还恰好碰上曾教导过昭昭的闻知礼。
早前闻礼知受王令秋所托, 入相府教导小公子,而如今人家搭上王令秋这条线, 已经到了国库司任职,直接到了这般要紧的职位,国库司做主的人是王令秋,他又不避嫌的将人安排到国库司去,摆明了是有提携闻礼知之意,王令秋与朝野上下交好的不少,人家这般安排, 没有人反对, 所以说闻礼知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至于先前那些出谋划策, 是他和王令秋商量后, 得了王令秋的准许,才对敬王说出来的,来一场请君入瓮的戏码。
“相爷要不要给王家透漏消息?若是敬王真如相爷所料,求娶王家小姐,相爷难免不会左右为难。”苏霖出声询问道。听来是关心王令秋,免得落入两难局面,实际未免没存试探深浅的意思。到底王令秋姓王, 即便如今与王家断绝关系,依旧不少人不信,敬王就是如此, 要不然不会起娶王家女的意思。
“不用,本相的书信交到王家人手里,也没有人在意。”况且王令秋将王家牵扯其中,自有他的用意,敬王想借王家以谋天下,他还想借着敬王让王家重归朝堂,树大招风,王家并不需要太多有出息的后辈,能有一枝留在朝堂就行,往后娇娇登入王家族谱,也有人王家人可依。
王令秋扫向苏霖,世上聪明人不少,难得的是聪明而又识时务的人,苏霖就算其中之一。
可是王令秋并非信任苏霖,他能警觉敬王的举动,早早的从敬王那边投靠他这边来,确实是聪明又果决,谁知道他下回会不会又是这么抛弃他这边?说到底是为利所图。
这人可以用上一用,决不能太过信任。
等苏霖离开,王令秋沉默良久,望着院子里一树桂花树不语,面对眼下朝局,心里不知是何滋味。从前还能说乱的是天下,朝堂不乱,这江山便会无碍,可现在朝堂已经乱了,暗里动手脚的人并不少,分崩离析只在一瞬间,他却要成为推倒这局面的人,这恶人也只有他当才最合适。
“相爷,宫里传话,圣上要见您。”
王令秋收拾了下准备入宫,没人知道年迈病衰的帝王,如今沉迷于炼丹制药,不可自拔。而王令秋就在给他打掩护,便是朝中要事,基本也都是过王令秋的手,谁不知道现在王令秋有从前王家王半朝的趋势,可没人敢把话说出来,没人去碰王令秋的霉头。
路上,王令秋听得礼部侍郎传消息,端王家诞下两女一子,还都是今儿清晨生下的,前后相差不过个把时辰。
不管怎么说,端王现在身上还有王爷的身份,哪怕被圈禁,奈何人家现在有儿子了,圣上头一位皇孙,是不是该记入宗室名谱?礼部是不是要负责这事?
就是京城的人都没料到,事情发生的措手不及,所有的人都在盯着端王后院几个女人的肚子,可即便如此,在端王妃产下一名男婴前,他们都没有听到风声,直到孩子平安落地,守在端王府外的侍卫得到消息,入宫禀告端王妃产子一事,众人才回过神来。
而此时他们不得不怀疑,宣和帝是不是早就意属端王,将端王圈禁不过是保护端王的另一种手段。
毕竟端王遭到圈禁,除开开一小小的角门,供府里两三名特定的下人进行每日采买外,其他人想进去,或者先出王府,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这也让外面的人没有太多打听王府内部事宜的机会,很好的将端王府和外界隔绝开来。
这如今端王妃可不就诞下皇孙,还是宣和帝的第一位皇孙,就算端王还在圈禁,可这件事马虎不得,礼部侍郎先把事情交代给王令秋,也是想卖王令秋的好。可是现在才得知消息,到底是晚了些,王令秋在端王府三个孩子出生就得了消息,只是这话不能由他开口,要不然旁人必将疑心他为何顶着端王府后院。
现在礼部侍郎把事情告知他,王令秋就能名正言顺的管这件事,至少在宣和帝问起时,能把自己撇干净。
第193章
东夷、突厥、鞑靼使者接见的事早前就交到王令秋手上,宣和帝已经不管事,如今猛地想起,才招王令秋进宫询问一二。这般国家大事他都不放在心上,更何况是端王妃产子,这里头还真没有宣和帝插手的缘故。就算他有意插手,也是有心无力。
他知道端王妃产下皇孙,当下愣怔了下,眉头紧锁。
苏福瞥了眼帝王,不敢出声惊扰。
年迈的帝王见到后辈出生,最先感受的不是他终于有了孙儿,而是猛然被人提醒他老了。越是到了老了的时候,越是害怕自己老去,宣和帝至今不肯立太子,心里何尝不是不肯承认自己老了,可是他又是这个天下的帝王,有王令秋在旁边守着,其他人也不敢造次,他也不是全心信任王令秋,可比起掌管朝政而言,自然是让人严控王令秋更轻松,宣和帝自觉将王令秋把控在手心,才能这么放权给他。
“平泽来了啊?”宣和帝抬眸望向王令秋站着的地方,便是年轻时再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如今依旧风烛残年,说话语速慢吞,此时的帝王与垂垂老矣的老翁并无差别,就连宣和帝的寝宫也是萦绕着浓烈的汤药味道,而如果仔细闻,似乎在汤药的掩盖之下,还有些其他难闻的异味。
王令秋似是什么都没有察觉到,面色如常低声应道:“臣见过陛下。”
宣和帝不冷不淡地嗯了声,收回目光,双眸微阖。
只要他睁开眼睛,旁人就能瞧见他浑浊双目,倒不如闭上,让人看着揣测不到帝王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