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那是上回与朝阳郡主碰上,两人言语间有冲撞,特地送了盆景过来,赔礼道歉的。”不管是真是假,反正赵老夫人就是这样的说法,对外的说法也是如此。赵家不管怎么低调,都有不少人盯着,再因着守儿送礼光明正大的送,现在谁都知道朝阳郡主刚回京城就以势压人,反倒是相府的平和郡主大度知礼。
别看当时觉得事情不大不小,还没有爱凑热闹的人围观,不会被人当茶余饭后谈论起来,但人天□□传扬八卦,即便没有的事就能捕风捉影,给你编造的有鼻子有眼,更何况是好些人心里门儿清的事。
文氏见赵老夫人没有解释,赵郁和王家小姐关系的意思,她到开始摆起大伯母的款儿,拢了拢衣袖,朝赵老夫人道:“我来找母亲,是有事想跟母亲说叨说叨。我这些日子也听了些话,以郁儿现在的地位,在背后嚼舌根的也不少,唯独子嗣问题,咱家也不能不上紧。说起来郁儿年纪也不小了,朝阳郡主这么些年,没给郁儿生下一儿半女,母亲您就不催催?”
赵老夫人笑了,道:“你去催他?”
文氏顿时犯怵,她不敢,她连靠近赵郁都不敢。
要说赵家她最怕的人是谁,真不是先前曾将她送回文家的赵世渊,而是赵郁。只要她不犯下通敌卖国这类大事,她不怕自己被休弃或者被送回去。毕竟现在她和赵世渊都当祖父祖母了,孙辈们也渐渐懂事晓事,赵世渊也不会再那么对她。
可是赵郁对她这大伯母没多少感情,甚至因着曾经她仗着辈分尊位,扇过他那宠妾一巴掌,他那妾室不知所踪后,他连平常面子情都不愿维护。
文氏见赵老夫人不愿劝赵郁,自己想打探的消息也没打探到,只好换了种说法,硬着头皮道:“我替郁儿做主怕是不合适,就是我突然想起那苦命的弟妹,虽说奕儿身子不好,可如今他膝下儿女成全了,以后我要是走了,也能走的安心,可怜我那弟妹,不能见到孩子们成亲,到现在也没有孙子孙女。”
“你知道你只是大伯母,没资格替郁儿做主就行。”这也幸好郁儿住在秦王府,要不然提到他母亲传到他耳里,只怕那孩子心里难受“各人有各人的命,这种事谁都说不定,当年我几时催过你?”
文氏进门也是好几年才生下赵奕,后面又是好几年才有了赵桑和赵珏,其中固然有赵世渊身子不好的原因,所以要孩子才艰难。可赵家真这么迫切的想要孩子,早就纳了好几房小妾替赵家男人生孩子了,赵家男人这么些年不都是只守着发妻?也没逼着女人必须大度,要端出贤良淑德的范,给男人纳妾。
赵老夫人明知赵郁心系娇芙和昭昭,看着赵郁这些年没了娇芙活着的日子,她才不会再逼赵郁,至少在这把年纪,知道赵郁他还有孩子,那孩子还能认他,以后不至于没人供奉香火就行。
“行了,你要是有心打听这些,还不如多想着世渊,我听说他咳嗽又严重了,好不容易不用整日闷在屋子里,可以出来走动走动,你难不成还想他身子垮掉?”
“那媳妇先回去了,我还吩咐了小厨房给侯爷炖着党参黄芪炖鸡汤。”赵老夫人这话刚出,文氏就被吓到变了脸色,别的也都顾不上了,起身就要回去。
文氏这人就是千不好万不好,但照料赵世渊是顶顶上心,但凡涉及赵世渊身子,她就不会想太多,满心只有赵世渊。这也是赵老夫人明知文氏当不起武安侯夫人,更当不起宗妇,还偏生能容下她的原因。
赵老夫人不想再被文氏打搅,吩咐下面的人,她今儿谁都不见,就连儿子孙子来请安都不见,可没想到会有让她意想不到的人登门。
*
三岁的孩子提着食盒,黄嬷嬷见到孩子身后跟着的小厮,竟然都不给小主子提,伸手想给小主子帮忙,谁知道小主子非得自己提在手里,小小的人走路倒是稳稳当当的。
昭昭没想到正好赶上赵老夫人用膳,他进了明间,就给赵老夫人行礼。
赵老夫人只看了昭昭一眼,就知道这孩子是谁,难怪赵郁能笃定孩子是他的,瞧着眉眼果真是像极了才对。
她抬眸示意黄嬷嬷,黄嬷嬷得了指示忙下去敲打,昭昭过来的消息得让人给把嘴巴闭紧了,白日里文氏过问盆景的事,那是娇芙要把事情捅出来,现在这孩子这么晚过来,肯定是不愿意让太多人知道的。
黄嬷嬷转身出去了,赵老夫人也不再继续用膳,而热切地喊昭昭上前,反倒是昭昭让赵老夫人身边的丫鬟将食盒打开,嘴里还甜甜的喊着:“请姐姐帮忙。”
赵老夫人身边的紫娟忙不迭帮忙,赵老夫人满是笑意的目光落在昭昭身上,等瞧见从食盒里端出来的饺子,她才移开自己的眼神。
一盘总共十二三只,因着这些饺子都是蒸的,并没有见到散的烂的,不过还是能明显里面好坏不一,有几只能在边边上瞧见里面的馅,“这都是昭昭做的?”
昭昭和季麟在他院里玩了小半上午,将送走季麟前,他们还约好了,下回他去祜王府陪他玩。下午昭昭本来就没课,他听阿娘说想吃蒸饺,他就陪着阿娘包饺子了,这还是他头一回包饺子。谁知道饺子包出来,阿娘先让他送到武安侯来。
昭昭也没有向对方隐瞒,点了点小脑袋,“给老夫人送来的是昭昭包的。”是他包的饺子就是他包的饺子,哪怕做的并不是十分好。他能猜到眼前的老妇人是谁,可嘴上还是喊着老夫人,并没有喊曾祖母。
赵老夫人看着严肃的昭昭,越看心里越喜欢这小家伙,就像是小时候的赵郁站在她跟前,昭昭只不过比赵郁更乖巧:“府里老师就没有教昭昭君子远庖厨?”
“教过。”
“那你怎么还做这些?”赵老夫人虽这般说,可也没嫌弃昭昭包的饺子的意思,甚至拿起筷子就要尝。许是因为内里馅料调的好,又许是知道这是昭昭亲手做的,赵老夫人一连吃了两三只都不舍得放下筷子。
昭昭听了赵老夫人的话,一本正经地回答她:“君子是人,也得吃饭喝水,不食人间烟火的,那是神仙,不是人。”说着,又凑近了还拿着筷子的赵老夫人,“其实昭昭觉得以君子自居,不近庖厨的人虚伪,是不是君子绝不以进不进厨房而分。”
“哦?”赵老夫人慈善地笑着,沧桑的眉眼看着昭昭,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厨房里的屠夫杀鸡杀鸭动刀子,总是粗衣油垢……人们便断定其粗俗人,但鸡鸭鱼肉都乃吃食,人身体所需……这是天性使然,并没有错。而反观眉目含笑,手中捧着书,嘴里说着四书五经的人,也可能腹中藏刀,只是看起来衣冠楚楚,仪表堂堂。”昭昭稚嫩的嗓音不大不小,恰好能传到赵老夫人的耳里,“我们不能仅凭片面断定一人是不是好人,是不是君子,君子应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尚勇、仁义,而中庸。”
“这些都是老师教你的?”
“阿娘教的。”
“好孩子,你阿娘教的很好。”赵老夫人的话顿了顿,接着才说道:“君子不是圣人,就算是圣人,也沾着圣字,不必要处处要求尽善尽美。”
“阿娘也说过同样的话。”昭昭大葡萄似的眼睛看向赵老夫人,“阿娘也说她不想让我当圣人,也不要我当君子,这辈子能活得无愧于心就好。”
赵老夫人揉了揉昭昭的脑袋,这孩子越看越让人喜欢,她让人再拿了副碗筷,递给昭昭:“陪老夫人一起吃饺子。”还想多留昭昭一小会儿。
昭昭坐上了他身后的椅子,乖巧地摇了摇头:“这是特地送给老夫人的,老夫人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刚出锅的饺子滚烫滚烫的,昭昭提的食盒内里能保温,碟子底下也能保温,只是端出来说了会儿话,还是容易凉。
黄嬷嬷在旁边劝道:“府里平常没人陪老夫人用膳,只有老夫人自己,小公子就陪陪老夫人。”
他来侯府前是没有用膳的,就等着完成阿娘给的任务,回去再吃饭,现在肚子也是饿了。
昭昭看了眼赵老夫人,点了点头,“那我就陪陪老夫人。”
赵老夫人喜的就要喊人再去准备几样菜上来,现在桌上摆的都是素菜,她自己吃茹素可以,没想着叫孩子跟她吃素,结果被昭昭给喊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