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的只是小本买卖,平日里也只有一些常客上门,怎么到闭店关门的时候,反而把官府的人给招来了?
也不敢问个究竟,对方要买,他卖就是了!好在对方也没压价,真金白银直接付了钱款,去官府那里更换契约也非常顺利。
只是老板看着对方在契约上的落款,以及随后盖下的官印,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试探着问道:“不知阁下收购小店,所为何事?”
对方瞥了他一眼:“既然你问了,告诉你也没什么。圣上有命,要在京中择一处,开门售药于百姓。你这里位置还不错,本官买下这里,正是为了日后售卖官药之用。”
盘下这处茶楼,其实也是凑巧。
一开始,永定帝是想把这个向百姓售药的药局放在太医院的管辖之下,但尹安和身为院判,又兼了太医学馆的馆主,实在不便再让他多兼一职。
太医院不宜扩权也是原因之一。
讨论过后,永定帝决定将其暂时放在户部下面,由户部的人派人监管,太医院和御药局的人负责行医制药之事。
户部那边,原本是想把药局直接设在哪个衙门里面,但公门之地,越是贫苦的百姓,越是不愿踏入。
若不能尽量行使济世安民之职,反倒违背了药局设立的初衷。
因此最终决定,在京城之中另择一处交通便利之地,开门向百姓售药,也不需要太大,几间店面足矣。
原本想着,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直接向民间征用,正巧赶上这间茶楼易主,户部便直接派人过去盘了下来。
这里的位置确实不错,行人如织,商铺林立,更妙的是附近都是一些寻常百姓的铺子民宅,而非公卿之家的楼阁园林。
茶楼老板听完,不由呆立半晌,过去只听说朝廷卖盐卖铁,这卖药还是头一回听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得讷讷说了几句皇恩浩荡,他的茶楼能为朝廷出一份力,也是莫大的功德,诸如此类。
那官员拱了拱手,说这一切都是圣上的意思,他只是奉命行事而已。又给出了搬迁的期限,茶楼老板原本就急着返乡,这便遣散伙计,带着家眷搬了出去。
茶楼左右都是百姓的商铺酒楼,邻居们很快注意到这边的动静,一开始只当是换了老板,直到看到官府的人进进出出,才知道这里居然是被官府买下来了。
众人不由好奇起来,官府买这里做什么?难不成是要在这里设一处衙门?
一些胆大的人便直接问了,对方也没想遮掩,又将奉陛下之命设店售药的事说了一遍。
闻者一片哗然,又听说以后这里的药都是御药局出来的,大家都知道但凡带了个‘御’字的,都是好东西。以往那些文人中了举当了官,偶然得到圣上御赐的一点东西,都要吟诗作赋纪念一番。
他们只是升斗小民,不敢奢求御赐之物,但这沾了御字的东西,他们能出钱买啊!
何况当官的都说了,这处药局是特意为百姓开的,所有的药品都是平价出售,他们绝对能买得起!
于是众人都暗暗留心起来,经过这里的时候,总要往里头张望几眼,看看里面准备得如何了,什么时候能开门!
姬璃得知这事,特意轻车简从过去看了一下。茶楼正在改建,前后都用布幔遮了起来。
有个在此监工的官员认出了她身边的侍卫,知道是她来了,连忙过来拜见。
“里头有点乱,不便请公主移步。房子并无问题,主要是得重新布置一下,再就是量了地步,打一些装药材的小柜子。后面还有些房舍,可以做库房,也可以给守在这里的人轮班歇息。”
姬璃又问了些话,那官员亦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回去之后,姬璃就把这事写在信里,用信鸽送去青玉原。然而等了两天,却始终等不到谢鸿的回信。
她心里有些着急,每次出凤协殿的时候,总要望望天空,看是否有鸽子飞过来。
第46章 冬至将至
到了第三天午后,鸽子也没有来,反倒是定北军的信使直接骑着马来到她的公主府。
谢鸿曾经说过,在军中,飞鸽传书并不用于特别重要的事,信鸽训练得再好,毕竟还是鸟兽,无法控制的地方太多了。
谁知道它会不会飞到半路上,就被人一箭射落,或是落入鹰隼之口?
重要的消息,多半还是差人快马传送。
那么这一回的信,到底写了什么?
信使送来的信厚厚的一大叠,而且不止一封。姬璃连忙拆开一看,谢鸿那边确实是有事耽搁了,让人快马送来,是因为他要告诉她一件好事,秋瑟还有山家在北方的亲人都找到了!
附在这封信底下一并送来的,就是两家的人送来的家书。
姬璃把这事跟秋瑟和山雨说了,又把家书交给她们。
山雨刚启蒙不久,认的字还不多,颤着手拆开了信,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一个字也认不出来,只好拉着听雪的袖子,求她帮忙读信。
听雪跟姬璃说了一声,带着山雨走到侧殿的屋子里,这才拿过信低声读了起来。
原来当年他们一家老小被戎人抓走之后,就被带到雍都城外戎人贵族的庄园里,沦为对方的耕奴。
几年来受尽磋磨,病的病,死的死,好在大多都熬了下来,直到梁军打下雍都,这才重获自由。
听雪才读到一半,山雨就已经哭得不成样子,没过一会,秋瑟也红着眼睛跑过来。
她家的情况也和山家差不多。
两家的人都是燕州当地人,初入乾境不过两三年,身家清白,并未从贼,因此在衙门那里登记了一下籍贯姓名,就返回燕州老家了。
秋瑟和山雨读了信,好一阵又哭又笑,说着说着又突然讲起了燕州话。
听雪起身默默走了出去,将空间留给他们。她跟秋瑟不一样,她是育婴堂出来的,因缘巧合之下才被选入掖庭。
至于父母家人,她却是从未见过的,也不知道那是什么。
这几天又在下雪,凤协殿外面,几个下人正拿着竹叶做成的扫帚,将积雪扫成一堆。扫帚每次刮过地面,都会发出一声短促的沙响,一声又一声,连绵不断,听久了倒是让人平静下来。
听雪在檐下看了一会儿,又觉得无趣,正要回姬璃那边去,有个小丫头过来说公主刚刚午歇睡下了,听雪连忙让扫雪的人赶紧停下,免得吵到公主休息。
凤协殿里也没有别的事,她沿着回廊一直走了出去。魏平在廊庑的另一端远远看到她,扬声叫了她几句,飞快跑了过来。
“听雪姐姐,天气这么冷,怎么在外面待着?”
“公主歇下了,我就出来走走。”
魏平盯着她的脸,突然笑道:“今天我们外殿的茶房那边刚包了馄饨,薄皮肉馅,还撒了胡椒面,姐姐要试一下味道吗?”
听雪诧异道:“还不到冬至,吃什么馄饨?”
“想吃就先包上了,姐姐也吃一点吧!等到冬至,姐姐忙都忙不过来了,哪还有时间吃我们那边的东西?”
他让听雪在原地等着,飞快跑回茶房,没过多久就提着一碗刚煮好的馄饨,用食盒装着送了过来。
看到听雪没有走远,这才松了口气,拉着她来到附近的小亭子里。
午膳才过不久,听雪并不觉得饿,不过魏平的眼神太恳切,她拒绝不了,只好坐了下来:“先说好了,我可吃不了这么多,我尝几个就好!”
馄饨是葱花猪肉馅的,汤底很清,上面飘着虾皮和紫菜,尝起来倒是十分鲜美。
听雪喝了一点汤,这才舀了一只馄饨上来,见魏平一直盯着她看,便问:“一直看着我做什么?你怎么还在茶房那边?陶家令不是点了你的名字,要你过去帮他打杂?”
魏平垂下眼帘,声音有些闷闷的:“陶家令太能唠叨了,比我家里的老祖母还能唠叨,我实在是怕了他了!”
“陶家令是唠叨了些,不过他的为人还是很不错的,帮着打理公主的田庄,几年来一直很尽责,跟着他,你能学到很多东西。”听雪耐心劝道。
魏平连忙抬眼:“既然姐姐也说他好,那我就过去好了!”
听雪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噗嗤一下笑了起来。
--
转眼就到了沐清嘉出嫁的日子,当天一早,姬璃去了楚国长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