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公刚刚宣读完旨意,朝臣们就炸开了锅。
有人说:“百万两赈灾银根本不够啊!”
也有人说:“这么突然出发,会不会有什么疏漏?”
叽叽喳喳吵成一团。
等他们说够并且意识到皇帝陛下脸上已经没了笑容,已经是一炷香之后。
皇帝冷冰冰看着他们:“百万两不够?朕不知道吗?要不然你们谁给朕再变出几百万两来?”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朝臣犹犹豫豫:“可,可光靠这些银两,救得了多少人?为何不等募捐结束再去赈灾呢?”
皇帝突然就不想理这些蠢货。
此时萧允知开了口:“王大人错了,若是等到募捐之后,早已有不计其数的灾民撑不下去。”
“这百万两赈灾银或许不够重建鲁南郡,但只要五皇子去的够快,买到足够的粮食保住百姓不死,却是绰绰有余。”
萧允铭脸一黑——换言之,要是百姓出问题,就是他速度不够快耽搁了?
第二百二十章 好少啊
他不满的看向萧允知,后者却只朝他笑,仿佛在说:对啊,出了问题就是你无能。
萧允铭不敢对皇帝的旨意提出质疑,又被萧允知这么面带嘲讽的笑了好一会儿,心里憋着火没处撒,只好狠狠磨后槽牙。
萧允知敛了笑继续道:“没什么比命更重要,只要他们不死,后续物资跟上,灾情总会过去。”
“这之后,有陆续的善款送上,鲁南郡定会很快恢复繁荣。”
“边关军需亦如此,就算霍将军动身之后,咱们也应该继续努力支援,保家卫国的将士不该挨饿受冻,一旦户部拨出银子,便立刻送往,绝不寒了将士们的心!”
听见这话的霍锦和转头默默看了他一眼。
此刻的太子,倒也不是那般讨人厌,至少比起面目可憎的萧允铭顺眼多了。
那官员这才恍然大悟看向皇帝:“陛下大才,微臣愚钝!”
皇帝哼道:“幸好太子不像你们那样不长脑子。”
这话说的一干朝臣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皇帝紧跟着让张公公宣读了第二条圣旨。
便是让萧允知负责募捐善款,并且尽快将募捐所得送往鲁南。
这也是个不容易的差事——既然是善款,自然不能勉强他人,可是在自愿的前提下,又有多少人会愿意为了那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出钱出力呢?
若是有人从中作梗,募捐就更难达成了。
萧允铭感受着双腿酸痛,脑中已经开始酝酿该怎么捣乱。
这一次朝臣们学乖了,不敢再发表意见,倒是萧允宸带头喊了声:“儿臣自愿捐白银两千两!”
熟知他的人都晓得,二皇子没钱,除了吃穿用度就没多少收入的那种没钱。
而且他不揽实权,也没人为了官运巴结送礼,这两千两怕是已经掏空家底。
有他带头,其他朝臣也没脸继续保持沉默,俱都三三两两报了个数字。
然而这些银两对于赈灾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耿直的萧允宸紧皱眉头:“好少啊。”
朝臣们面色尴尬,却还是坚持闭口不言,毕竟银子比面子重要。
想了半天,萧允宸又提议:“要不然我再出二百两吧?”
萧允知无奈问他:“你还有盘缠带去边关吗?”
萧允宸:……好像还真不剩多少了。
他无正式官职,也就从父皇给的差事上拿点微薄俸禄,要不是父皇时不时赏赐,可能早就穷困潦倒,想到这,他抬头求助般看向父皇。
皇帝最近看见他就来气,索性移开视线直接让张公公紧跟着颁了第三条圣旨。
正是让二皇子随同霍将军择日前往边关的旨意。
宣读完这条圣旨后,皇帝看了眼萧允宸,发现这傻子脸上一点没惧色,反倒是跃跃欲试,他心情顿时很复杂。
“还有意见吗?”
皇帝语气不善的问大臣们:“有意见就带着解决方法提出来,没意见就闭上嘴退朝。”
大臣们:……
下朝之后萧允知再次被单独留下谈话,皇帝对他的募捐计划很是好奇,方才在朝堂上不说,也是为了不让那些奸猾的大臣们有机会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
父子密谈后,萧允知一走,皇帝就在殿内大笑起来,送完太子殿下回来的张公公满脸不解,只听陛下道:“我倒是小看了这个儿子。”
第二百二十一章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太子殿下落实任务后,第二天就大张旗鼓的贴了皇榜开始募捐。
和从前不同的是,本次募捐实行记名制,募捐箱后面架着块巨大的榜单,每日更新募捐排行。
顾名思义,捐的越多,排名越靠前且字儿写的越大。
头三名甚至还能以烫金描边,且等到募捐结束,更将获得御赐“乐善好施”牌匾一枚,更是能免去一年赋税。
对穷人们来说,这就完全和他们无关,可对富人来说不一样啊,尤其是那些以富为荣的财主,又恰好在榜上瞧见了看不顺眼的人……
那必须冲鸭!压死他们!
榜一的快乐那些凡人根本不懂!
在这样的友好竞争下,募捐善款很快到达一个可观的涨势,只是总额仍旧并不乐观。
就在此时,郑廉在家也听说了萧允知弄出来的募捐榜一事,他端着杯子想了会儿,笑道:“他和皇帝商量半天,就只想出这么个天真的主意逼我们郑家出钱?”
太子还是太嫩了。
“只怕是要搬石头砸他们自己的脚。”
“去告诉管家,捐十万两白银。”
十万两雪花银听起来很了不得,但在皇帝心中,这对于身为首富的郑家来说,不过几天的山珍海味宴,显然是他们不肯出钱。
张公公担心的问:“陛下,需要见郑尚书吗?”
皇帝很没形象地翻了个白眼:“找他做什么?告诉他‘你捐的太少了朕看不顺眼给老子加码?’”
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说好了自愿,就得一视同仁。
皇帝就是看不惯郑老头那副“看你能奈我何”的德行,所以次日就果断取了个假名字捐上十万五千两。
可政郑廉这厮是个忍得了冲动抛得开脸皮的人,榜一被夺之后依然平平静静并无踢榜的冲动。
皇帝:“……”玛德好气!
自从郑家捐款十万两一跃成为榜首,又被不知名人士踢榜之后,榜三就没了动静。
要问原因,不想得罪郑家呗!
且不问那榜首是怎么想的,他要是在这种时候跟郑家较劲,不是找死么?
药浴三天后,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郑云舒觉得身子轻快了许多,伴随她数月之久的麻痒逐渐淡去,她难得的睡了个好觉,气色也显见的好了起来。
她拿出已经很久没用过的水晶镜,然后惊喜的发现红印竟然变浅了!
纪先生果然有些门道!
有了这明显的好转,郑云舒对于行针一事的抵触就随之消失,当她再度来到纪先生的小院,恰好和几名大夫模样的人擦肩而过。
“无名无姓的小子,架子倒是大!”
“让他加入我们医者会是给他面子,他竟敢拒绝?”
“无偿看诊?不为银子不为名声,他好端端当这个大夫做什么?”
“依我看啊,这个神叨叨的纪先生搞不好就是和传闻里说的一样,在用百姓们试药!”
人逐渐走远,郑云舒才从轿子里出来,她看着大夫们走远的身影,若有所思。
因为距离太远,她没听到那群人里有名续了长须的大夫不赞同道:“纪先生医术高明有目共睹,再说加不加入京城医者会是他自己的选择,何必逼迫他人?”
其他人挤眉弄眼:“医术高明?能高到哪里去?能越过胡大夫您吗?”
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恩必还
“您可是连五皇子妃的肺痨都敢治呢!”
胡大夫紧蹙眉头:“我都说了,五皇子妃并不是肺痨,只是拖延有些久的肺症而已,还有那病我也的确不会治,不过是有高人给了我方子!”
奈何这些人根本听不进去,只管阴阳怪气地说着胡大夫是再世神医,不然哪有底气治肺痨!
胡大夫听着他们越说越不像话的言论,不由感慨医者会和他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说好以救死扶伤为首要目标,如今一看却根本只是个争名夺利乌烟瘴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