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己揉着太阳穴坐回去,仿佛随口说:“来,郑尚书,你来告诉他,户部能不能同时批出赈灾的银子和边关军饷!”
郑廉从头到尾没发表过意见,被皇帝点名也仍旧处变不惊,只用那公事公办的语气简单报了主要收支,最后在朝臣们什么也没听懂的表情里总结道:“故而年关之前,在不动摇国之根基的前提下,户部能够拨出的银两共计五百万两。”
他神色平静无波,皇帝却紧了紧拳头:老匹夫!银两在手中攒的倒是紧!都这种时候了也不肯多拿出来一分!
方才被皇帝砸的官员心里默默一算,觉得五百万两挺多的啊!
于是又开怀起来:“那就一边分拨二百五十万两!”
朕看你才是个二百五!
皇帝简直听不下去了,是哪个白痴提拔的这个白痴?蠢做一堆!
他懒得回答,随手指向孙尚明:“你给他解释!”
孙尚明本来缩在人群里假装自己不存在,没想到还是飞来横祸,他仔细斟酌着不得罪人的语言对那人说:“一边分拨一半的话……”
半途有人抢过了他的话头,是已经憋到快要爆炸的霍锦和:“钱大人的意思是让边关将士吃半个馒头去杀敌,还是用断剑上战场?亦或是一半人配备兵器,另一半靠肉搏?”
那还用打吗?
那官员便苦恼起来:“再不然,多分些去边关,少分些去赈灾,等户部缓下来又有银子了再陆续购买物资送去鲁南?”
方才主张赈灾的邱大人恨不得踹他一脚:“你怎么不去求老天爷过半年再闹干旱呢?”
这话竟给那位官员提供出了新思路:“臣有办法了!”
第二百章 要是太子在这
皇帝和朝臣们都期待的看向他,结果这人竟说:“不如陛下写封罪己诏,开祭坛祭天!祈求上苍为鲁南降雨!”
气氛一时间十分僵硬。
皇帝面无表情看了他好一会儿:“拖下去,朕有生之年都不想再见到此人!”
见皇帝发怒,其余大臣连忙跪下:“陛下息怒!臣等无能,陛下恕罪!”
皇帝真是听够了这些废话,他低声念叨了句:“要是太子在这,没准还能提点有用的建议!”
这话落入五皇子耳中,自是又引起胸中不忿,除了萧允知,老东西就看不见旁人的才能了吗?
他这些年的兢兢业业都算是什么?
调整好心情之后,他越众而出:“陛下,儿臣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皇帝本想说不成熟就闭嘴吧省的气死你老子,但想想都这节骨眼了,姑且听完再说,指不定他气得狠了忽然就被打通任督二脉,能自己想出好主意来。
于是他颔首:“说罢。”
萧允铭在心中腹诽皇帝这语调要死不活毫无诚意,神色却越发诚恳。
“儿臣认为,可以用其他办法补足国库欠缺的那一部分。”
皇帝想翻白眼,心说你这不废话吗,老子要是能想到这办法,还至于急的昨晚都没去睡美人吗?
萧允铭吊足了其余大臣们的胃口才缓缓道:“不如在各处发起募捐,无论是银子、粮食还是其他物资皆可接收,然后以这部分所得来填补国库不足的空缺?”
皇帝重新坐端正,表情也逐渐严肃:“继续说。”
萧允知虽然未曾上朝,却将朝堂上的消息尽收耳中,夜魑汇报时并未避讳在一旁写写画画的锦绣,所以听到这里她不由也跟着关注起来。
夜魑道:“而后,五皇子提议由您组织募捐并继续负责赈灾一事,同时提出选一名合适的代表随霍将军一起带着军需去往边关,代表陛下犒赏三军。”
萧允知摸着下巴分析:“等于去边关首先就没我什么事儿了呗。”
“这几年霍锦和带领霍家军将蛮族强抢的城池夺回,正是士气高涨的关键时期,若是今年反被蛮族扳回一局,无论对大夏的气势还是国之颜面,无疑都是重创。”
“且这几年在大败蛮族的同时,大夏军营也同样死伤无数,若是朝廷在这种时候掉链子,怕是后果堪忧。”
“另外,这所谓的‘合适的’随军之人想必就是老五自己,看来萧允铭那厮还是没放弃拉拢霍锦和,这是打算借用犒军的机会和他修复关系呢。”
不等夜魑继续汇报,他托腮道:“表面看起来,赈灾就是个清闲的富贵差事,以我和他的关系,想必那笔赈灾物资定会出问题。”
他点了点锦绣的脑袋,凑过去看她大作。
“女孩子家家的,画这种磅礴大气的山水图作甚,画个醉卧美人膝不好吗?我给你当模特啊!”
锦绣无语:“好好说正经事儿,你不觉得老五的布局会更早吗?”
“早到,从筹集善款开始就出问题。”
萧允知眨巴眨巴眼,锋锐剑眉朝她邪佞挑起:“是啊,那可怎么办呢?”
第二百零一章 不如我帮他一把
少倾,两人异口同声:“郑家。”
萧允知道:“若是能让郑家多吐点儿东西出来,既能给其他官员做好表率,又可以缓解募捐筹款的难度,同时还可以膈应郑廉,一石三鸟,岂不快哉?”
锦绣则放下笔认真说:“不止,还有皇帝那里,他不是一直担心你和郑家过于密切吗?”
五皇子人品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数,骂他的步骤暂时先行略过,看他手段,不得不承认他对人心的把控目前确实难逢对手。
他早看出皇帝和郑家之间面和心不合的氛围,这次募捐也是给了皇帝一个正大光明对郑家动手的机会,连皇帝本人都不得不对这个儿子的心机和能力再次重新审视。
皇帝强调募捐一事只需量力而为,只需自愿,不必勉强,但这个“量力”便很有些意思。
普通百姓家只捐个一两二两的没人会说什么,可被默认为大夏首富的郑家若是捐的少了,那岂不是贻笑大方?
众所周知,太子殿下的母亲姓郑,连他的太子妃也是郑家嫡系,这么一来,郑家的态度也就成了太子的态度。
萧允知呵呵笑,锦绣被他瘆得慌:“笑屁啊,老五这是打算离间你和郑家,还是打算离间你和皇帝呢?”
或者二者皆有。
萧允知夹在皇帝和郑家之间,本就处于两难境地。
若太子采取强硬手段逼迫,那他和郑家的关系势必大大受损,接下来他们还会不会扶持萧允知做太子就得打个问号。
可若他存心放水,同郑家是和睦了,然而皇帝那边还会放心让他做这个太子吗?
“萧老五出生的时候是把人品全换成心眼了吧?”
“人命和国之安定都被他用来当做博弈的资本,使起手段来倒是阴狠狡诈!”
萧允知拍拍她给她顺毛:“不气不气,这不是没人附和吗。”
说完他自己嘀咕了句:“这点我倒是没看懂,以老五的心机,在准备好坑我之前定会做好万全准备,可早朝时居然只有三两人推举他随军。”
锦绣低头看自己的画:“可能他忘了吧。”
也可能,是他们出去找老相好喝花酒时,被好好吹了吹枕头风。
软的不行,就被扔了些把柄威胁呗。
总之该闭上的嘴,的确老老实实没张开。
“也有可能有人给他捣乱了?比如其他皇子之类的。”
萧允知耸肩,忽然想到个好主意:“不如我帮他一把。”
早朝时大臣们针对五皇子的提议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募捐方式合情合理,并且表示愿意在此事上略尽“绵薄之力”。
锦绣和萧允知听着夜魑转述的数字,都十分无语——还真是绵薄的很!
那些油滑的老家伙这个说自己两袖清风,能力有限,那个说愿意倾尽家财,却只拿出区区几百两充数。
就算是皇帝也没道理硬逼着大臣们掏钱,下了朝脑袋就开始隐隐作痛。
当他看见迎面走来的郑皇后时,他不但脑袋痛,连胃也跟着不舒服起来。
皇后姿态端庄笑容大方言辞关切:“陛下近日来为国忧心,臣妾特意为您准备了补身子的药膳,还望陛下保重龙体。”
皇帝看着碗里褐色汤药,宽慰笑容无懈可击,还主动上前握住了郑皇后的手:“还是你最贴心。”
第二百零二章 怎的就需要这么多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