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风桃花眼中的多情也没了,他眼神锐利地看向谢涟:“谢兄是什么意思?”
谢涟笑道:“任兄想我是什么意思,我就是什么意思。”
“涟告退,任兄慢用。”
谢涟走后,任风眼神空洞地盯着那桌渐渐变凉的饭菜。良久,他丢了杯子,直接往家里赶。
无论对方有什么意思,他都要先把这件事情告知祖父。
任芳听到任风的话后,问他这个最得意的孙儿:“你怎么看谢涟说的话。”
任风此时仍旧是那一身锦衣宝带的纨绔打扮,但是眉目之间却尽显精明坚毅:“孙儿有两种猜测。”
任芳看向这个他最疼爱的孙儿,慈爱与愧疚难以掩抑。
他最疼爱他的这个小孙子。平素总是有人质疑他,为什么小孙子如此不好,每日斗鸡走狗,游走在青楼楚馆之中仍旧还最疼他的时候,他总是笑而不语,但是心口却好像是有一把钝钝的刀在划他的心。
他还记当年风儿还是一个小少年的时候,和自己说,任家不能有一个出息的子弟,否则祖父永远在首辅大人那里出不了头。
——的确,只有后辈无望的人才会指着杨家后人帮扶,才会成为老师手中最好用的一张牌。
只是可惜了他的风儿,受尽了委屈。
所以任芳,其实也并没有杨廷和想的那样,那么看重他的意见,有着一颗忠诚于他的心。
忠诚和义气,也敌不过自己的孙子。
而且,谁又愿意屈居人下?
任风道:“我和谢涟的关系,只是点头之交罢了。他不可能无缘无故地跑过来和我说这些话谈天,因此这其中必有用意。”
“孙儿猜测,第一种就是他们已经有了要支持的藩王世子,因此在试探我们的意思。这种可能五五开。”
任芳问道:“为何?”
任风道:“谢伯安在朝堂上的权力,正好被他控制在既不会让上位者感到威胁,但是却又占了很大一部分,让各方势力必须看重的地步。无论是谁登上皇位,都要用谢家。无论是真心重用,还是用谢家做刀都不会立刻清算他们。”
“谢家就算元气大伤,也会性命无碍。就是因为这一点,谢家可能会想去挣一份从龙之功保得富贵。也可能会为了保住根基性命不去冒险。因此要过来试探我们的动向。”
“二就是,他想挑动我们,去对付杨一清和沈玉。”
任芳道:“怎么说?”
任风道:“陛下无道,诸大臣不满日久。看现在的沈玉,难免是下一个刘瑾。而且杨一清卷入邹王世子一事之中,若邹王世子扛鼎,那么谢家也不好过。”
无论是任芳还是任风都被京中的权力争斗和紫禁城的繁华迷住了眼睛,他们不知道谢棠暗中在各个地方到底扶上去多少自己的人,也对谢棠在军中,尤其是西北军中的威望一无所知。才会下出错误的判断,觉得谢家真的威胁不到皇权。
不过谢涟也是在引人入觳罢了。
任芳沉吟了许久,终于把自己查到的东西告诉了自己最信任的孙子。
“风儿,庆王世子和谢涟住在一起。那是个奶娃娃没什么威胁力。我们暂且不算。但是在灵韵楼的雅间里面,平允安见了郑王世子。这是我安插的细作传回来的消息,绝对真实可靠。”
任风手一抖,他心中波澜起伏不休。渐渐地,他的眼中有了灼人的光芒。只听他道:“祖父,我们的机会来了!”
第205章
任芳能够知晓谢门一系和郑王世子交好的消息, 大多是谢棠在背后推波助澜。
要不然谢棠已经和吟风弄月的庆王爷达成了协议。虽然瞒得好,却也是关系密切的合作者。若不是谢棠再运作,为什么任芳没有发现谢棠和庆王的关系。反而却是发现了这位郑王世子。
无非是谢门与这位郑王世子的关系是故意摆出来给人看的罢了。只不过是他们手段出众, 没让人看出来他们背后的手笔而已。
任芳显然没有认出来他们的手笔,任风再问过祖父消息是否靠谱之后也没有多想。
毕竟杨一清都能和邹王世子相交的事情给他们在心里打了一个底, 那么谢棠与郑王世子相交的消息也就没有那么让人讶异。
“这是我们的机会。”任风对他的祖父说。“虽然陛下不承认,但是陛下不可能有孩子的这件事应该是真的。既然已经有杨、谢两家动手, 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落后于人。”
“祖父前程未来尽控于他人之手。若是祖父能够扶上一位君王。那么我们任家的功劳也不亚于绛候周勃。”
任芳果然动心了, 不但动心了, 他还很心慌。
杨一清现在厌恶他, 而之前他们内部想要和谢棠与平允安翻脸的行为也让他和谢伯安不可能有什么好关系了。若是这两个人真的把藩王世子扶上去了。到时候还有他的好在?
已经有人出手了, 法不责众, 他也没什么好怕的了。
而这正中谢棠下怀。
谢棠从一开始把皇帝无嗣的流言传出去就是要这些大臣们最后心思浮动, 想要扶宗室子为皇储。到了那时, 风云正动,他便可以以收拾山河为由,整顿山河。
没有任何人能够拦住他。他在朝中的布局收敛就是为了降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威胁。但是实际上,经过这些年的有心布置,各地的主官不少是他的人。而且他能够指挥得了军队。
就算那些人在朝中有再多的官员, 再多的好位置又有什么用?在刀枪剑戟面前, 着实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郑王世子,不过是一个幌子。而且也是用他来迷惑皇帝。
让皇帝以为他们看好郑王世子,从而保护庆王。而且皇帝在查过之后发现不了他们站在郑王之后,最多也就难为他们一下。为了未竟的事业,又有什么委屈受不得?
皇帝果然在知道平允安等一众谢门之人和郑王之间的关系后,像是难为杨一清一样难为他们了一顿。但是无论是平允安还是徐青词,哪个都是脸厚心黑的。没有一个像是杨一清一样被皇帝气到。
他们根本不在乎皇帝到底喜欢不喜欢他们, 也不在乎皇帝是否会对他们有意见。皇帝对他们而言,根本没有什么重要的。
但是皇帝的心情并不能通过惩处他们而变好,因为他们的种种动作,朝中又一次陡生波澜,掀起了那已经被压下去的浪潮。
国本,立储。
各位大人与藩王世子为友,是不是为以后打算?他们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消息?皇帝是不是真的会......没儿子了?
就好像是因果轮回一样,这个问题又一次被摆在了大家的眼前,接下来很快就重新出现在朝堂之上。
而且现在比之前更让人觉得糟糕。
皇帝现在为了孩子四处求仙问道,而后宫里面根本没有看到任何好消息。满朝的廷臣已经对皇帝能有自己的儿子绝望了。但是皇帝却对立宗室子为储这件事情反对到底。只说自己和皇后一定会有一个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都合适,都好的嫡长子。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基本上就是无稽之谈。
皇帝被气得发疯,因为无论是杨一清、任芳、楚恩波,还是平允安、梁储、蒋冕都在问他储君的问题。直言他没有孩子,没有国本国家不安,没有储君社稷不稳。
这让朱厚照怒发冲冠,这些人是在诅咒自己早死出事吗?才这样积极地去推荐储君人选!
沈玉一边帮着上首的君王和其他大臣撕扯,但是他心中却是发苦。
他的靠山就是陛下,若是陛下真的被逼得立了这些人支持的太子。那么日后太子即位,又怎么会有他的好果子吃。但他这么帮陛下,待到新君即位,恐怕是会恨上他的。
可是他没法子,他靠着的只有陛下。没了陛下的宠信,他就什么都不是。
京城中的一潭水被搅得极混。而在西北,小杜先生此时救母心切,因此他决定围魏救赵,通过抓捕唐王三子来寻找自己母亲的下落。
谢棠本来不同意他以身做饵,但是小杜先生道:“这是最好的办法,若是不能救下母亲的命,那么我就和母亲同死共生。”
谢棠无言。
最后还是让他去了。
小杜先生出现,带着唐王印鉴。对外宣称唐王子,说是唐王三子已死。众人要听他号令,和他一起去两君山去寻父亲留给他的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