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世家+番外(154)

作者:夫子红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孔令华道:“不多,不多,看起越虚弱越好。放心,这是最好的茉莉粉,绝对不会被两位杨大人看出来纰漏的。”

谢棠无奈地道:“好吧。”

昨天杨廷和与杨一清两人府上都送过来要前来拜访的帖子,他自然要做好准备,等待着这两位老大人过来“检验”他到底是真病还是假病。

杨一清和杨廷和进到桥松院里,就见到院子里面的下人俱是沉默寡言。院子里面是浓浓的草药味道,一个丫鬟低着头抱着装着药渣的小银盆往外走,看着是要去倒药渣的样子。

两人被管家引到屋内,谢家夫人正在那里给谢伯安喂药。谢伯安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看起来消瘦了不少,眼底也有些青黑。

孔令华见到外男,忙行了一个礼,便要告辞离去。杨廷和道:“侄媳妇不用急着走,在这里照料伯安才是正经。不用管我们两个老头子。”

孔令华看了一眼谢棠,谢棠开口时声音都是沙哑的:“没事,两位老大人不是外人。”孔令华这才放心,让丫鬟去备茶搬凳子,招待两位老大人。自己却是急急地给谢棠喂起了药来。

“还是要趁热喝。”孔令华道。“凉了后药效就不好了。”

谢棠很配合她的喂药,不久后就喝完了。孔令华喂完药,向杨一清和杨廷和行了礼之后就离开了。毕竟她在这里见外男,于礼不合。

在孔令华离开之后不久,钱平安便过来了:“大爷,大奶奶说让仆来这里照料大爷。”

谢棠道:“夫人有心了。”然后他露出了一抹虚弱的笑:“首辅大人,杨大人。我这次的病来势汹汹。时不时地就高热了。内子难免忧心了些,还请见谅。”

两人自然是说身体为重之类的话。看着对方时不时地就咳嗽两声,脸色苍白地如同雪色。只得劝慰了许多。不好意思把那些想要问询的话问出口来。这时候两人对谢伯安是真病了已经是信了七八分。虽然暗恨他怎么病地那么巧,但是也不好拉着一个病人去讲朝中之事。因此做了一会儿,就相携而去。

病人需要的是静养,他们二人也不好过多叨扰。让人家不能安心养病。

谢棠在他们走了之后,躺在了床上。为了装得像,不漏出风声去。这府里知晓他是假病的尚未超过一掌之数。这些日子躺在床上,只觉得骨头躺得都疼。终日案牍劳形,终于有一天还能体会一下躺到不想躺的感觉,也是离奇好笑。

第177章

谢伯安卧床不起, 但是杨一清却是不想真的就让楚恩波入阁一事打了水漂。他一想到现在平允安和楚恩波入阁几乎是连到了一起。而他谢伯安却是在家里面躺在床上占他的便宜,就让他觉得气不打一处来。

还好他谢伯安还不算是没脸皮到彻底不要了的地步,左右还是让平允安和谢家的人缓解他的压力。

国本吗。还是陛下亲生的好。朝廷内外风言风语议论不休, 可那也只是风言风语。

陛下还未到而立,还是会有孩子的吗。

虽然说到了现在, 杨一清自己也不是十分相信这个因由。但是他也只能装作自己十分相信皇帝一定会生下亲生的太子,做出一副十分有把握的作态出来。让旁人摸清楚头脑。

皇帝让他办事, 可他总不能真的旗帜鲜明地去让满朝文武闭嘴吧?先不说他有没有那个本事。就算有, 他也不能那么办。让满朝文武, 朝野清流指着他杨一清的鼻子骂佞幸小人, 为了讨好皇帝无恶不作, 怙恶不悛吧?

现在这样说, 一定要皇帝的嫡支正统, 好歹也能够保得住自己的一世清名。

至于皇帝......

自己已经这样帮着陛下拖着这件事情了。杨一清眯了眯眼。现在陛下压着楚恩波和平允安入阁的折子, 本来就是皇帝算计于他,事情办得不地道。要是皇帝真的盯上他了,那他大不了就放手。

为了能够达成目的,自己付出的实在是不少。扔出去的这些利益的确让他不舍。除此之外,现在内阁的局势和他与楚恩波的交易也让他进退两难。

但是......

要是真的把他给逼急了, 他也不是不能壮士断腕。受得住北疆的三边总制, 怎么可能没有这样的决断?

他总不能真的成为皇帝的棋子,掺和到国本之中去吧?想当年于少保力排南迁之议,守得大明天下。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总而言之,和皇储有关系的事,沾不得。更何况现在皇帝又说不定有难言之隐。

谢棠知道杨一清的决断,但他也知道,朱厚照也会知道杨一清的决断。

如果他不知道, 谢棠也会通过杜锦城让他知道。

这些藩王被靖清之时,便是他谢伯安扭转山河的时机到来之刻!

皇帝会让步的,他不会真的把杨一清逼急了的。

五日后,谢棠“大病痊愈”,回到朝堂之上。向皇帝请旨,请皇帝下发让平允安和楚恩波的圣旨。

杨一清附议。

皇帝仍旧是没有松口,他想着,既然谢伯安病愈销了假,他想让平允安入阁,自然也是要像杨一清一样,为他劳心劳力的。

但他也知道,这不大可能,杨一清的耐心,已经快没了。而谢伯安想让平允安入阁的心,却是没有那么迫切的。

谢棠也是知道,皇帝不会放过算计他入觳的。但是,他想,皇帝也对他让平允安入阁的决心到底有多大心知肚明。

而且,杨一清已经付出了筹码。那么皇帝陛下,自然要回之报之。

纵然天子尊贵,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

臣子不是傻子,天子纵然能任意妄为,也能无所顾忌,但是也不能真的不把臣子的需求放在眼中。

若是所有的臣子都开始明哲保身,那么皇帝,到底如何治理国家,又如何找到大臣为他尽心办事?

所以,他等得。

结果他还没等几天,就不用等了。

鞑靼,瓦剌袭边。

不但过来打了秋草,还差点就过了玉门关。

要不是有仇钺的狠辣战术和文北词手下的精兵强将,恐怕现在的北疆,便已经是破了。

但是即使现在北疆未破,情况也称不上好。鞑靼和瓦剌经常争夺草场和地盘,关系称不上是好,如今却是勾结到了一起。而北疆除了外患之外,尚有内忧。

沈王,唐王尚未平定。仇钺那里,真的是说不好能不能够顶得住。

国朝危矣!

再这样的战局之下,谁还管得有没有国本?谁还管得平允安和楚恩波要不要入阁?

当前去救援,保得北疆安稳。

谁去?

如今精兵良将俱都带兵去平定各地藩王叛乱,一时之间抽调不回来。就算能够召回,却也来不及去解北疆之困。

如今整个北京城中,哪里有能够挑得起大梁的统帅人物?

还是有的。

只是如今北疆局势未明,并不是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有所推诿。

战争没有打到家门底下,安享太平之人怎会着急。

——毕竟,还有仇钺和北疆的九个总兵顶着呢。

谢棠虽然想过,如今诛除藩王,大明境内动乱不休。想来北疆蛮夷定然会有异心,想要夺我河山气运。

因此他早早给北疆诸位总兵送去信件,因此他今年对北疆军备的事情处处精心。

但是他还是不希望异族的铁蹄真的兵临城下,只希望自己所忧虑之事只是自己的杞人忧天。

可最终,战事还是要起。战火也从来不会休止。

只要这个国家的王位是用血,用战争的胜利换来的。就永远阻止不了战争的发生。

谢棠捏紧了手里的玉圭。

待到烽烟四起之时,高位之人自是能够稳坐钓鱼台。甚至尚能在衣香鬓影、酒池肉林之中不见战火硝烟,尽享红尘繁华。只等到最后的时候,他们凭借着手中的棋子,去逐鹿中原。

但是在这途中,会有多少战士死在沙场之上,有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谢棠想到了当年在宣府之时,他给一位死了儿子的婆婆盛了一碗粥汤之时,那位婆婆眼中希望的光。

因为有了这一碗粥汤,婆婆的小孙子说不定能过活过那个战乱不休的寒冬,继续过着被人鱼肉的生活。

就是这样,婆婆的眼睛中就会有光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