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能,谢家自然也不会再一心忠君。把一颗忠心随意抛却,不顾前程性命。
谢棠瞳孔一缩,他起身长跪在谢迁面前,叩首道:“孙儿与庆王相交。祖父火眼金睛,智慧通达。想来已然知晓孙儿之意。”
谢迁起身把谢棠扶了起来,他道:“把腰挺起来,把头抬起来。”
“想做大事情的人,不会有任何的畏畏缩缩。”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亚圣说的没有任何错处。”
谢棠长揖道:“祖父放心,棠一定会保得我谢家上下周全。没有十分的把握,绝不会轻举妄动。”
“孙儿一定会让我谢家,重现千年前的荣光。决不会让祖父,再承受任何屈辱。”
当日皇帝为了太监,可以说是“赶走”了祖父和刘大人。祖父一生清介,怎么能够承受如此屈辱。
甚至刘瑾还想怂恿皇帝把祖父写进所谓的奸臣录。
虽然此事最后没成,自己心里到底还是意难平。
谁知晓,这种事情下次如果发生,会不会成为现实?
“亦会一心为国,保得天下清平。”
谢迁拍了拍他的肩头:“我从不怕你去和杨一清争,也不信你会不如他。所以我不会犹豫帮不帮宾之这件事情。宾之已经下定了决心,不如帮一帮他。一是为了得一些人情,二也是为了你和宾之的师生情谊。”
“你比他杨应宁年轻的多,就算你和他争输了,也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放手去做,记得你背后还有谢家。”
谢家永远是你的后盾。同时,做事的时候也要考虑身后的家族。
一宗一族,同气连枝。祖父说出这样的话,就是把一族的担子放到了自己的肩头之上了。
“老族长和四房老太爷知道了吗?”
谢棠是在问他的计划。
谢迁点头:“我已然和族长与四老太爷商议完了。他们答应了。”然后他道:“其实四老太爷早就有所感知,谢家的子弟被你塞到西北和东北的有不少。四老太爷机敏,又是族里掌族谱和刑罚的族老。已经有一二感知。”
谢棠道:“族中不怪我胆大妄为就好。”
谢迁懒散地坐在自己的大扶手椅上,然后道:“在现在,就算是真真正正地安分守己,做个忠臣。那也是朝不保夕。还不如搏一把平步青云。”
谢棠听着谢迁自嘲,默默不语,垂手静立。他不知道怎么安慰自己的祖父。他失去了自己的发妻,也失去了自己拥护的圣明天子。
正是因为他清醒明透,所以才格外痛苦。
李东阳收到了来自余姚的书信,书信上写这让李东阳满意的消息。
于乔答应,会亲自给京中谢氏门人写信,让众人推举杨一清平定安化王谋反。
余姚一系,加上李家门生,推举的人已然是不少。
再加上杨一清当年在西北实打实的功绩,以及李东阳给御前各位大伴送过去的足够的银子。一切就这么定了下来。
正德五年,杨一清起复三边总制,平定安化王叛乱。
锦衣卫的天使来到杨一清在镇江隐居的茅屋前宣旨,而京中的李东阳微笑着筑起了一碗清亮茶汤。
若能诛除逆瑾,荡清河山。他李宾之,也算是不枉此生。
第133章
杨一清官复原职之后, 没时间去整理行囊,也没时间去拜会友人。而是直接跟着锦衣卫天使飞马进京,叩谢皇恩后就去整饬军队。然后就立刻带着大军赶赴西北。
结果大军到了宁夏,却发现根本不用他做些什么。仇钺已经平复了叛乱。
仇钺仇廷威, 是杨一清一手提拔起来的人, 说不上是亲信, 却也算得上是十分亲近。
仇钺绝非善类。
在安化王和何锦、周昂, 丁广等人刚开始谋反的时候。仇钺那时候驻扎在城外的玉泉大营,他接到消息的时候,本来是不想去直接逃走的。
他本就不是高风亮节之人,在城外驻扎, 完全可以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离去。
但他的妻儿还在城里, 仇钺担心自己家里妻儿被反军屠灭,性命不保。
于是他解甲去见安化王,装作自己对安化王和何锦谋反毫无所知。道自己生病,要归家高卧。需要都指挥何锦代理玉泉大营军事。
安化王和何锦自然都大喜。他们把仇钺的军队打散分到自己名下的各支军队里。人多了, 他们造反成功的可能性自然会更大。
却没想到,就这样, 他们就陷入了仇钺早就布好的圈套。
仇钺演戏演得好,不出几日就被安化王引为心腹, 与何锦也成了极好的知交。甚至何锦会时常过来向他问计。
但是仇钺私下里和壮士结交,把自己的心腹派遣出城, 令这些人报京中大军很快就要到来宁夏诛讨逆贼。
仇钺趁机与何锦、丁广道现在最好快点派军队出兵守卫渡口。最好是把朝廷来的军队都留在东岸,不要让他们有渡河的机会。否则宁夏危也。
何锦与丁广果然带着大军出城。他们走了后,守城的只剩下了周昂。
仇钺又开始装病,连安化王宣他他都卧床不起。
周昂来探望他的时候,他本来还是一脸病容。却趁周昂不备, 突然起身杀死了周昂。
仇夫人过来为仇钺穿戴上盔甲。仇钺握住了自己的大刀,然后对自己的亲信和家里的忠仆道:“保护好夫人和少爷小姐,带他们到山里避难。”
亲信齐声应诺,而仇钺起身提其周昂的首级。骑到马上,拿起自己的大刀。大声喊道:“众人和某一起前去诛杀反贼!建功立业在此一举!”
壮士聚到一起,齐声道:“谨遵指挥之令。为我大明,诛杀反贼。”
仇钺直接带着壮士去了安化王府,把安化王抓了起来。然后假传安化王之令,召何锦和丁广回城。然后打了一场埋伏战。
反军大败,何锦和丁广趁乱逃走到贺兰山。最后被巡逻的士兵抓获。一场反叛被仇钺直接平定,阴谋消弭无形。
建功立业,诛除逆贼。建功立业只在弹指之间。但他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他的捷报还没有传入京城,就被刘瑾盯上,意图截胡。
而此时,杨一清和仇钺相见,老领导和老部下见面,自然是感情十分深厚。叙了旧之后又喝了酒,然后杨一清才带着自己的部队前去驻扎。
在杨一清与仇钺把酒言欢的时候,监军张永正在赶赴宁夏的路上。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和杨一清密谋。
张永成为监军,是谢迁一手促成的。
“祖父。”谢棠道。“大军开拔,必然会有监军跟随。”
大明自成祖时已经有定制,监军都是由中官担任。
“由张永担任,一来为坚定杨一清铲除逆瑾的决心。二来是为了摸清杨一清的路数。三来张永是我的盟友,最好这次让他参与进去,也好在内宫里获得更大的权柄,方便行事。”
“好。”谢迁听到自己说道。
几番运动之下,此次平定安化王叛乱的军队里的监军果真成了张永。而来自余姚的信,也送到了张永手中。
张永到了宁夏后,既没有向地方官员去收取贿赂,也没让他自己带过来的军队和东厂番子去惊扰百姓。反倒是直接贴了安民告示,还让人给杨一清送了帖子,十分地讲究规矩礼仪。
这位御马监的太监,究竟在搞什么鬼?!
很快,杨一清的疑惑就得到了解答。毕竟张永只是给杨一清做做样子,表表态。并没有姜太公愿者上钩的雅兴。
他前来拜见杨一清。直截了当地说了自己的目的。
“安化王叛乱,皆因逆瑾。大人国朝忠直大臣,难道了无其他想法?”
杨一清看着这位对自己十分客气的大太监,眼中是满满的怀疑。就算是张永自己说的天花乱坠,他也难以相信对方会帮着他们诛除逆瑾。万一对方是刘瑾的爪牙,自己岂不是死无全尸。
“安化王造反的原因,天下皆知。”杨一清只是顾左右而言他。
张永看着杨一清,他道:“大人难道不想除掉这个罪人吗?”
杨一清不信任张永,但是张永若是真的对刘瑾不满,的确是他最好的合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