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芸洗澡时在思考,府里谁最有可能成为燕王的细作。她有的是办法将细作挖出来,但她并不打算这样做。让燕王以为所有的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下,自己传给他的是他想要的信息。
夏荷拿了一身紫色衣裙过来。柳芸看了一眼问:“又是纤姿衣铺送来的衣裙?”
“是的夫人,她们一共送了六套衣裙过来,做工非常精美。”
“哎呀,让她们别再送衣服来了,我喜欢穿男装。制作一套女装太费功夫,以后一年四季各只做一套就行了。”
冬梅道:“夫人要见外客,一身衣服穿着那像什么样?”
“给我拿件宽松长袍,在家就不要穿衣裙了。”柳芸接着道:“我很少出门见客。”
柳芸披着长发坐在正厅喝茶,夏荷拿着干布为她擦着湿发。林柳从外回来,他先来拜见他娘,再回自己的小院子去换衣服。
自从林柳五岁后,就有了自己的院子。伺候他的下人比柳芸的下人还多,他有奶娘孙氏与奶兄雷雷,还有两位嬷嬷,一位内官福子,另有两个二等的小丫鬟。
春梅对柳芸提过,在林柳十一二岁时要为他准备两个大丫鬟。柳芸懂她的意思,就是为林柳准备通房丫鬟。
柳芸对春梅道:“咱们林家可不能有这样的规矩。林柳成亲本来就早,哪用得着早早为他准备房中丫鬟。”
柳芸常教育林柳道:“你同彩云是自小的情分,这种感情最为难得。你长大后可不要三心两意,三妻四妾的伤了彩云和姨的心。”
林柳安慰柳芸道:“娘放心,儿子会同父亲一样,只有一个妻室。”
“娘,儿子回来了。”林柳快步走进正院,福子拿着一把剑跟在他身后,奶兄雷雷为他提着书箱子。
柳芸见林柳从外面走来,脸上露出了笑容:“林柳今天回来得比往常早一点。”她伸手为林柳倒了一杯水。
“师傅今天有事,让儿子早一点回府。”林柳接过水:“谢谢娘。”他将水喝干,把杯子放在桌上。
“娘,儿子去换身衣服再过来。”
“去吧,一会过来吃松鼠鱼。”
“好咧。”林柳很规矩地行礼,再转身大步离开。
柳芸看着林柳的背影,笑着道:“这走路的姿势都像他爹。”
夏荷道:“可不是,少爷越来越像大人了。”
柳芸想,细作这事要同朱守林商量一下如何处置。
几日之后,朱守林将守远卫与铁岭卫的事全安置好,他匆匆赶回了北平。朱府的人全在大门外迎接大人回府,让柳芸意外的是,肖五也跟在朱守林身后一起回来了。
大家给大人行礼,柳芸笑着对跳下马车的朱守林叫了声:“夫君。”
林柳上前行礼:“父亲。”在人前,林柳都是恭敬地称朱守林为父亲,在自己家里,他都是称朱守林为爹,柳芸为娘。
朱守林笑着对柳芸与林柳点头,他看了一眼林柳:儿子又好像长高了些。然后他目光就看向了柳芸:夫人气色还行,看来没遇到什么烦心事。
“肖大哥怎么也跟着回来了?他不是应该在铁岭任县令吗?”柳芸惊讶地问朱守林。
朱守林转身看了肖五一眼:“回去说吧。”
一行人在二门处分开,肖五一行的侍卫们往前院走。朱守林与柳芸进了二门就手拉手。
朱守林见前后人离得有点远,他低声对柳芸道:“肖五将他儿子留在了铁岭。他说他儿子念书考科举最后还不是为了当官,不如让他现就在从县衙做个小官开始。我也同意了他的这个做法,他这个选择是对的。
林世友也很想跟着回来,但他儿子太小,他怎么也要做到他儿子成年才能走。林世友如今为铁岭的县令,肖五之子肖平为检校,待他再长两岁,林世友会升他为县丞。”
柳芸点头,她也觉得肖五这个选择是对的,就是肖平读上十年书,高中了皇榜,也不一定能为县丞。要是肖平有所做为,以后官路上就顺畅多了。
柳芸装着为朱守林整理衣服,在他耳边轻声道:“夫君,咱们府里有细作,以后说话注意一些。”
朱守林皱眉:“燕王吧。”
柳芸嗯了一声。
“心术不正。”
柳芸伸手拉了拉朱守林的手袖,示意他别再议论此事了。两人很有默契,都没打算将细作清理出来,他们以后要给燕王他想知道的真相。
第384章 寻都
六月初一朱守林带着柳芸回了应天府,他们刚进朱府一会,就有宫中内官前来宣旨。
朱守林与柳芸忙换上官服,到大门跪接圣旨:“任朱守林为太孙太傅。”两人见圣旨上写的官职面面相觑,皇上要让朱守林做太孙的老师?
朱守林与柳芸一直想不明白皇上为何下这样的圣旨。任朱守林为太孙太傅后,他同太孙就会绑在一处,成了所有王爷的目标。若是太孙以后发生危险时,如何将太孙救走?
第二天朱守林先去见了皇上,两人也没说官职的事。皇上只说:“守林以后就好好教导太孙吧。”
朱守林行礼:“臣遵旨。”
朱守林将边关两所卫所的事给皇上如实汇报:“宁远卫由张风接管,如今一切井然有序。
铁岭比较特殊靠近最边界。铁岭之前建好了一条商业街,想要那处繁荣起来,就得有人经营。臣考虑到,边界会随时发生战事,若是由朝廷派文官前去管理,遇上战事会很危险。臣就留了一队将士在那里,平日无战事时治理铁岭,若起战事,他们又能抗敌。”
洪武皇上听后满意地点头:“守林这个办法极好,一举多得。”
皇上接着轻声道:“若太孙能坐稳江山,你以后就多协助他打理朝政。”
“臣遵旨。”
朱守林口里答着,心里想道:那样我才死得更快。
当一个人权倾朝野,连皇上都为你所左右,那就等着被抄家灭族吧。若朱守林是一人,他还无所谓。现在他有柳芸,有林柳,他才不会去做送他们命的事。
朝堂上下的官员都羡慕朱守林,皇家三代人都看重他。而所有的亲王们都一个想法:皇上是让朱守林以后辅助太孙,名义上是太傅实际上是监国。这让亲王们非常不满,特别是燕王,他暗自骂:义子又不是亲子,老家伙宁可信外人,也不信自已的儿子。
朱守林开始在太孙府走动,他每天早上去上朝,然后跟着太孙回到太孙府,为太孙讲权谋,有时候会同太孙下围棋。
太孙还有一位太傅,他是方孝儒,专为太孙讲六学。方孝儒之前为府学教授,不久由太子亲自请他来教授太孙。太子崩后,皇上任方孝儒为太傅,皇家彼为看重他。
在太孙府行走两个月后,朱守林悄悄同柳芸道:“太孙与太子一样太过仁慈,唉。”
柳芸懂朱守林的担忧,为君者最不能有的就是仁慈之心。所谓‘慈不带兵,义不理财’,做皇上就是要冷酷无情,无亲无友,心中只有国之利益,故而称为‘寡人’。
朱守林还道:“太孙从小得太子所教导,重文官轻武官,在权力还不稳定之时,这是很危险的事。”
柳芸看了朱守林一眼,这人一眼看穿了太孙最后失事的根本原因。柳芸没吭声,她低下了头。
朱守林见柳芸的样子,就猜到自己说对了。他也没办法,人的本性是根本没办法改变的。他朱守林也不能让骨子里就仁慈的太孙变得六亲不认,只认皇权。
柳芸闲在家里照料朱守林与林柳的起居,待朱守林上朝,林柳去听学后,柳芸就做自己的事。她有时候画画,有时候弹琴,有时候练镖,有时候亲自下厨房为两父子做吃食。
柳芸很享受这样的日子。在不愁银子的情况下,做个优雅的主妇,这是她最喜欢的生活。她原以为这样的日子会稳定几年才会有变故,哪知没过多久就打乱了她的安宁生活。
二十六年刚过完元宵节没几天,太孙对朱守林道:“太傅,陛下一直想迁都,孤的父亲生前为寻都四处考查。如今孤年少重学业,故而,想请太傅为孤考查迁都之事。”
此时,朱守林才明白过来皇上与太孙的打算:先为太傅,接着弃用,朱守林转为暗地里守护着太孙。若是太孙危险,朱守林想办法保下他的命。若是太孙坐稳江山,朱守林可能会得太孙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