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和众人一起望向江业所在艏楼,江业身后身旁出现了几位黑衣护卫紧紧围着江业,卢、吴两位将军手上接过圣旨查看。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以菲德,仰承丕绪,……王皇太后积善醇朴,德惠广济,赫赫功劳,皆以在目,……族侄王樵,丁未年进士,端重循良,天资聪慧,愿为王皇太后亲使,效三宝太监之举,行海商事以报王皇太后。朕仰奉慈颜,特开此例,既无谋逆,世代不移,……”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慈圣康寿太皇太后,坤元表德,壹范流芳,辅佐先朝,厥功斯茂。朕奉大行敬皇帝遗旨,王樵以下,不作谋逆世代不移,与天下共养……”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考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
江陵的脑海中飘过的每一个字,此时正在卢将军与吴将军的眼中一一展现。
才不过几瞬过后,江业的艏楼上,卢将军与吴将军手捧圣旨齐齐下跪,口呼万岁。
紧接着江陵身边的几位将军亦立即下跪,江陵慢了一步,便见到所有戚家军的船上兵丁将士一并下跪,山呼万岁,声音如雷。
江陵松了一口气,亦慢慢地跪了下来。 艏楼上的江业和所有人也都跪了下来,手中三张明黄色圣旨高高举起。
戚家军撤离。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几章本文就要完结了。然后会写些番外。明后天会放新文预收,请大家多多关注。
第364章 皇后
圣旨。
往前数三位皇帝都用圣旨告诉世人, “王”字海上船队是金口玉言、皇帝盖章的,江业说,我们名正言顺。
朝廷自然也有官方船队, 但多用于战事或者公事,私人船队是违反律令的,这般庞大的私人船队,几乎可以占岛为王。
…………
“囡囡,这便是我们家最大的秘密了。咱们的祖上不姓江。”江老太爷低低的声音响在耳侧,“你知道大明宪宗孝贞纯王皇后吗?”
江陵自然知道, 不仅她在衢州时就知道, 在京城时候, 夏言真更是曾经与她说过, 他说他母亲年幼时隐约听闻,江家,是孝贞纯王皇后的亲族。
孝贞纯王皇后, 成化宪宗皇帝的第二位皇后, 孝宗皇帝尊皇太后, 武宗皇帝尊太皇太后,正德十三年崩, 因元皇后吴氏被废, 故袝太庙,系帝谥。
王皇后出身衢州西安楼峰村,闺名王钟英。虽然她很早就离开衢州,但是作为一个皇后,一个皇太后、太皇太后, 就算她已离世很多很多年,也一定会被当地人记住, 会被当地人引以为豪。
那时候江陵否定了夏言真的说法,江家怎么可能会是她的亲族?
她当时说道:“既是亲族,何以行商?我阿爷阿爹何等才具,读书进仕不是更好?虽然我不以为行商不好,但皇后亲族、又有才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去行商。”
她又道:“王皇后虽然在当皇后时险象环生,为在万贵妃之下求生存宛如隐形人一般,但既然是皇后,后来又是皇太后、太皇太后,如此位尊,父亲兄弟封公拜候不说,我所听闻的是她父亲本就是南京上元上官,后来以国公追封,既然如此一门显赫,自然对亲族子弟一力培养,以求家族兴旺传承。”
便是再穷困的人家,只要家中孩子有一线能够读书科举的希望,无不倾全家甚至全族之力培养,概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算只是中个秀才举人也是全族之光。便如当年的林家,那是全国全朝的正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何况本就是科举出仕的王皇后之父?
行商?虽然如今朝廷开通,但地位永远是:士农工商。但凡家有余粮的绝不会选择。
可是江老太爷否定了她的否定。
他淡淡地说道:“咱们是王皇后的亲族,当年宪宗皇帝独宠万贵妃,王皇后避其锋芒,几成隐形皇后,方不致再走吴废后老路。孝宗皇帝幼时十分艰难,多得吴废后与王皇后照拂,及至登基,赏赐王皇后之时,王皇后与父兄商议,提出不以天下养己,欲以自家人养之,遂求得独开海路,效三保太监之举。其实,是王皇后父兄体察孝宗皇帝心思,知其实欲废除海禁,当时却百废待举且祖训难违,走的一条巧路,亦是险路。”
“孝宗皇帝思忖再三,虽然拒绝王皇太后所言以自家人养之,却也密允此举。因此事甚密,王家便择中我们一支,却是因为你的曾曾祖父家境艰难,父母俱丧,亦无兄弟姐妹,全靠自身才智以及王氏族学供养方才成才,后来更是到了南京王氏学堂中进学,二十岁即中进士,且才智旷达,重情重义不说,对商事也自有心得,又无牵挂。他被选中本可拒绝,但既知密事,日后就再难进上一步,好在他性情潇洒,亦有远志,遂慨而受之,从此咱们一支便脱离王氏,更母姓为江。”
“阿爷,为何要改姓?”
江老太爷苦笑一声:“其一,王氏一族因皇太后一家位尊,当时权势甚大,人人盯着,便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开的海禁,若是被朝中发现了,后果可大可小;其二,王氏一族何其庞大,若是这一支的后人见财起意为非作歹,甚或谋逆,便祸不及王氏族人。”
其实第二点江陵在听到选中自家祖上便已经明白,此时也不禁叹了口气。
哪里来的天上掉馅饼,成功了,泼天的富贵王家共享,失败了,江家独自承受后果。更何况对于一个二十岁的进士而言,这哪里又是馅饼呢?曾曾祖父若不是心境豁达志存高远,只怕要郁结于心。
江老太爷告诉江陵:“好在孝宗皇帝心地还是好的,他给了你曾曾祖父一道圣旨保身。之后,武宗皇帝虽然人称荒唐暴虐,但其实……他与我父亲年岁相仿,他们在皇宫相识,武宗皇帝心性自由,小时很是羡慕我父亲可以去海上历练。后来我父亲历练回来,每每进宫去见太皇太后时,武宗皇帝总要召他相见,这和当今皇上召见你阿爹的情况截然不同。”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低低地道:“武宗皇帝是对海上生活的向往,当今皇上关心的是海上的生意。”
江陵想起在京城宫中朱希孝的言语,心中自然明白祖父所指。只怕是皇帝想要这支船队。 江老太爷道:“人人都道武宗皇帝荒唐暴虐,可是他也赐了一道圣旨给我父亲,说他与我父亲投缘,而两道圣旨总比一道圣旨保险。”
“后来,当今皇上也赐了一道圣旨。”
嘉靖帝赐的圣旨和先前两位皇帝的圣旨,内容是不一样的。
江陵记得江老太爷说起来的时候,脸色木然。就像此刻江业的神情一样,他站在艏楼顶层迎风而言,虽然目望远方,却面无表情。
江业终于忍不住摸了摸江陵的头顶,柔声说道:“那个时候江家行海商已经四十余年,缴天之幸,虽然你曾曾祖父最为惊才绝艳,但真真是虎父无犬子,江家从你曾祖父到你祖父,后两代也都极擅经营,心胸宽广,因此累获巨利。我记得那年我们都在京城店铺,宣弟方才七岁,他因是家主继承人,你阿爷偶尔便会带他进宫。当今皇上那时也才年轻,他有一日与宣弟说,等他长大,便要请他为他管理内府库。”
“宣弟当天回家便与你祖父说,我们应当将海上生意所得的一半进献给皇帝内府库。”
江陵心中惊悚无比,不禁脱口而出:“为什么是一半而不是全部?”
江业看着江陵,目露赞许:“你想到了。”
如果给了全部,皇帝高兴,江家一时富贵,但很快便会大祸临头。且皇帝多疑,他必然不信江家当真毫无保留。
“当时‘王’字船队已有二万余人,大小船只两百多艘 ,若是给了全部,势必要将船只与人都交给皇帝,这二万余人……当然最重要的是,船队既已交还,圣旨呢?” 皇权之下,生杀予夺。
“最重要的是当时太皇太后已经薨逝十年,海上获利供给的是王家后人。因有两位先帝圣旨言明世代不移,才能保住商队保住江家。”
“嘉靖帝生性极是聪慧,年轻时确是明君,他既收了内库之财,又实在喜欢你阿爹,便也给了一道圣旨,意即江宣自愿献上一半财富,年满十五即担任内府库承运大使,但不列官衔,若无谋逆,海上商队行事一概不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