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就着这没味道的白粥吃得老欢快了。
小短腿一蹬一蹬,像是在欢呼。
她得满一周岁才能开始吃加了酱油之类的有味道的食物,所以在此之前,还没领悟美食真正美味的小希希完全不会嫌弃白粥的清淡。
喂到一半,门口处又传来动静,一家人齐齐扭头,景书成第一个想到什么,立即一脸喜色地起身去门口迎接。
果然,门被从外头打开,冉绣略显疲惫的清丽面容出现在景书成眼前。
他立即弯着腰,帮她拿手上的包,迎着她进门,嘴里碎碎念地不住叨唠:“今天回来这么早,正好大家都吃着饭,你吃了没,要来点不?我还给你炖了汤,不吃饭也能喝碗汤。”
冉绣本来累得没食欲,但看见小孙女正坐在婴儿椅子上睁大眼睛看着她时,又改了口。
“我还没吃,你帮我盛碗粥,我去洗个手就过来。”
“好嘞!”景书成殷勤地去给老婆盛粥。
第162章
一家人难得齐聚在一起吃饭,一时间欢声笑语不断。
饭后,景子恒终于趁着这个全家都在的时刻,提出要全家人一起去做个大体检的事。
冉绣自己就是医生,挺支持让家人去做检查,要是有什么毛病,也能早预防早干预早健康。
她同意了,景书成基本上就不会反对。
“就是爸妈那边……”
夫妻两人面面相视,随即一致下定决心:“你去劝你爸妈,我去劝我爸妈。”
景书成:“好。”
叶米也在心底盘算着劝她妈妈一起去体检,红秀娟虽说天生丽质,到了这年纪还不显老,但是到底也是上了年纪的人。
她希望母亲能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
大家都是做事雷厉风行的人,这事很快定下,两位长辈去说服各自父母,叶米也去拖着她妈过来。
红秀娟是不愿意来的。
在她看来,她感觉自己身体倍儿棒,根本没有去医院浪费钱的必要。
可是耐不过女儿的撒娇耍赖,最后还是被硬拖过来。
景子恒那边老人比较多,叶米就得帮忙看护着,红秀娟这边就叫了沈礼过来陪母亲。
他们还是在冉绣就职的医院里做检查。
俗话说得好,朝中有人好办事。
去医院也是一样,有认识的人和没认识的人待遇那叫一个天差地别。
当然他们没干出插队这种事,不过很显然,知道他们是副院长家属身份的医生护士对他们态度都挺好。
叶米除了做常规检查,还做了妇科的详细检查。
体检结果要一周后才全部出来,所以大家检查完也就离开医院,转战去景子恒爷爷家吃饭。
算是聚了个家庭餐。
近几年景爷爷的老年痴呆越发严重,他遗忘了很多事,偶尔看到景子恒都不认得他是谁,却还记得自己老伴。
今天做体检的时候,景奶奶就全程牵着他的手去看医生。
因为别人靠近他不乐意。
脾气跟个小孩子似的,说变脸就变脸。
“你好呀。”此时景爷爷正坐在抱着孩子的叶米跟前,试探着想伸手去碰碰孩子的小手,可却筹措着不敢真的碰实了。
他怕自己控制不住力道,伤到孩子。
“爷爷要抱抱您重孙女儿吗?”叶米主动将小希希往前递了递。
小希希咿咿呀呀地伸手,抓住了她太爷爷的苍老手指,小孩子的抓握反应让她条件反射地握紧小手,抓得牢牢地。
她人小力气大,说实话,景爷爷被抓得有点疼,但他只是露出一点委屈的表情,却没挣扎地抽回手指。
舍不得。
想跟小宝宝亲近。
这是日渐混乱的思绪中唯一清明的念头。
景奶奶站在旁边,温柔和蔼地注视着这一幕,心中慰烫,忍不住跟儿子交代:“以后多呆着孩子回来看看。”
他们已经老了,说句难听话,真的是见一面少一面,也许什么时候就再也见不到了。
景书成垂下头,微微哽咽:“好。”
一家四代围在一张八仙桌上,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团圆饭,下午一点多,景子恒特意请的摄影师到场。
叶米看见背着器材赶过来的摄影师,惊讶地睁大眼,扭头看向景子恒。
景子恒伸手环住她的腰,低头凑在她耳边轻笑道:“不是你说过的吗?回了A市,要好好再拍一张全家福。”
之前的全家福是叶米他们家的,现在轮到他们家了。
“是该好好拍一张。”
景奶奶抱着小希希和景爷爷坐在正中间,同样坐在中间位置的是景子恒的外公外婆,叶米等人则站在老人家的身后,面露微笑。
咔嚓几声。
一张四代同堂的照片就被留影下来。
这是对时光的一种纪念。
今天难得放假,叶米没打算休息,准备去周边地区外出考察。
A市只有一家纺织厂,而她想去看看其他的纺织厂是怎么样的,只能去比较远的地方找。
A市下属的县镇也有纺织厂,但是规模不如市里的大,不过也有点考察价值。
叶米拿着从生产部长那儿拿来的考察员身份证明,坐着景子恒开的小汽车去附近县镇里的纺织厂。
她之前无意间帮过生产部长一个忙,然后就和人家逐渐熟悉起来。
这次叶米请求的考察员身份,对于生产部长来说,就是手写一封身份证明的事儿,所以很容易就给她办了。
这东西就相当于是通行证,能让叶米去其他厂子晃悠一圈,逛逛看看,而不会被人赶出来。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距离市区最近的砰谷镇。
砰谷镇有一家小型纺织厂,专门生产丝织布料,供给A市的纺织厂,也有部分拿去外头售卖。
当地的扎染丝巾算是一个特产,叶米见猎心喜之下,忍不住买了好几条。
一条给她自己,剩下的都准备拿去送人。
除了婆婆亲妈的份,她也给远在首都或者家乡的古冬灵她们一人买了一条。
算是她回家乡后给她们带的手信礼。
“您就是考察员叶米同志?欢迎欢迎。”
手持通行证,叶米在砰谷镇纺织厂的行程堪称畅通无阻,不仅有专人接待,参观途中还有专门的讲解,让她更好地了解到这个厂子的情况。
叶米很认真地看完,但也很快就离开。
车上,景子恒问她:“有点失望?”
“也不算失望,只是和我设想的不一样,这边厂子只能算原料厂,只生产布料,不参与加工,根本用不上冲剪机之类的器械。”
没错,叶米此次出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厂里引进更高效的生产器械。
但是在此之前,为了更有把握说服厂长同意花钱买机器,她需要将各种资料考察整理完成,才能拿出一份足以打动人心的实用报告呈现在领导桌子上。
今天本来只有她一个人出门。
结果碰了巧,景子恒他们团队研究的成果终于完成,进入后期测试阶段。
这个阶段有另外的测试人员负责,所以景子恒他们在下个研发项目开始之前,算是比较空闲的。
出于对他们前段时间的接连加班的补偿,研究院特意给他们放了一天假。
然后他回家连沙发都没沾上,就被小妻子拖着出门当司机了。
没办法,叶米要去的地方比较远,她又不会开车。
至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她到是敢,可是景老师刚让她一个人跑那么远吗?
看完这个看那个,整整一天时间,叶米就跑了五家不同地区的纺织厂。
他们花费时间最多的不是在实地考察上,而是赶在去那些纺织厂的路上。
一天没考察完,叶米第二天继续。
但这次开车人员换了,变成她二哥。
也是这时候,叶米才知道自家二哥居然还会开汽车。
“你是什么时候学的?”她都不知道。
“就下乡那段日子,我下乡的农场镇上有个车队,我和人家队长混熟了,就跟着他学开车,后来还去考了个证,只是一直没买车,就没机会炫技。”
沈礼说的是没买车,而不是买不起。
早在高考宣布恢复后,国内形式日渐明朗,他母亲就把父亲留下的属于他的遗产还给他了。
后来沈家回国,爷爷奶奶私底下又给了他和大哥一人一份补贴。
是老人家自掏腰包的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