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却让薛碧微心下惴惴,许家为保满门荣华,不满圣上针对,暗中与瑾王赵宇为伍。书中也略略提过太皇太后为擅权之人,在小皇帝登基后数次想揽手朝政,皆未得逞,一度与当今交恶。
长此以往,她便有了另立新君的盘算,只为着两全,赵宇那处不仅要拉拢,赵宸这方也要控制。
正好当今无嗣,寻了薛碧微这般孤女,无依无靠,甚好拿捏,届时去母留子,也无后顾之忧。
思及此,薛碧微对太皇太后的谋算愈发胆寒,不过她也知晓眼下情形不可自乱阵脚,理当谋定而后动。
宫婢将薛碧微引至暖阁,又奉上茶点,便退了下去。
很快,太皇太后着石青素衣,掺着周嬷嬷的手缓步而出。
薛碧微赶紧敛眉行礼,“臣女拜见太皇太后娘娘,请娘娘金安。”
太皇太后今日精神不错,心气儿也顺,见薛碧微唯唯诺诺,一副软糯可欺的模样,更是觉着自己找对了人,她走近轻扶了薛碧微一把,然后语带亲近道:“六姐儿无需与哀家见外。”
她又拉着人的手与其并排坐上软榻,一派慈和的端详薛碧微的五官长相,连连叹道:“真是个可人儿。”
“比之你父亲姿容更甚呢!”
说着,太皇太后又叹气道:“可怜二郎才华横溢,哪知天妒英才,让他早早儿的就去了!”
平远侯府尚未没落时,府中女眷常有出入宫廷的机会,太皇太后见过父亲薛弘杰属实平常。
薛碧微未因她这番亲近之语而昏头转向,相反还诚惶诚恐道:“臣女叩谢太皇太后娘娘夸赞。”
太皇太后虽有心扶持薛碧微,却也拿捏着度,不给她忘乎所以的机会。是以,两人你来我往的简单聊了几句,她便道:“哀家这宝慈宫冷清得紧,不比贵太妃宫里热闹。”
“哀家便不留你了,你自去赏花罢。”
与毫无交集,又位高权重的长辈尬聊,薛碧微早已如坐针毡,她闻言也不磨蹭,毫无二话的行礼离开。
直到踏出宝慈宫宫门,薛碧微紧绷着都身体才略有松缓,可心有忧虑,确如词人所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照太皇太后的态度,想必宫中与许家已达成共识,她便是后妃候选人之一,只待与侯府通气后,此事便板上钉钉了。
记得原主入宫前后是初夏时节,水中芙蓉将将展露头角,薛碧微暗忖,如此还有时间周旋准备。
就在她胡思乱想之时,随行宫婢忽地停下脚步,纷纷颔首躬腰向来人道:“给瑾王殿下请安。”
瑾王广袖长袍,做风流名仕打扮,他手握玉骨扇,轻轻一抬,“免礼。”他说着看向薛碧微,“薛六姑娘从皇祖母的寝宫而来?”
薛碧微略一矮身见礼,道:“正是。”
赵宇意味颇深,目光又毫无避讳的看着她。她如今出落的愈发清丽俊逸,去岁初初相识,仅如含苞的芙蓉,全凭冰山一角来窥得震撼人心的全貌;现下却是花瓣初绽,有着妖娆娉婷之姿。
春衫轻薄,薛碧微着茜色齐胸襦裙,上襦纱衣,透出她瓷白的肌肤,如此美色,配着她戒备的神态,竟有种圣洁端方的美感。
赵宇喉头滚动,心道如斯美人儿,却要便宜了赵宸那病秧子,终归不甘心啊。
他忽而挥退左右道:“本王与薛六姑娘有要事相谈,不得靠近。”
薛碧微不曾想他在皇城也行事乖张,当即便瞪圆了眼拒绝,“臣女辜负殿下美意,贵太妃娘娘叮嘱臣女早去早回,逗留不得。”
两方随侍的宫婢已退开十步之外,赵宇说话也就少了顾忌,他盯着薛碧微双眼笑道:“六姑娘总是这般,见到本王边如临大敌,不得不教本王误会是姑娘刻意如此。”
此人不仅变态,还是惯会自作多情,薛碧微在心里唾道,面上却道:“臣女与殿下身份天差地别,一言一行自是要恪守本分。”
“殿下多心了。”
“姑娘何必妄自菲薄,”赵宇语气轻缓,语调婉转,像带着钩子一般,“待日后入宫晋了位份,便是本王也得向姑娘行礼道一声‘娘娘’呢。”
薛碧微说不出他这番话是调笑还是讽刺,一时半会儿也未找到合适的应对之词,只道:“臣女借殿下吉言。”
赵宇闻言面色一变,瞬间又恢复如常,他见薛碧微要走,抬手将人拦住,正色道:“你当真想要入宫?”
他二人不过是点头之交的关系,加之薛碧微知晓后事,对赵宇有所忌惮,自然不会道出心中真实所想,她一板一眼道:“臣女人微言轻,但凭府中长辈做主。”
“在你眼中,陛下就这般好?”赵宇敛了神色,甚至有几分低落,“即使他日后左拥右抱,美人环伺,你也毫不在意?”
“未来之事,非臣女所能掌控。”薛碧微仍是板正道。
赵宇如何看不出她所说皆是敷衍,只觉自己一拳打在棉花上,白费力气。多说无益,他也不再与薛碧微多纠缠,扔下话道:“本王可不是轻言放弃之人,瑾王府的大门随时为六姑娘敞开。”
他这话说的轻巧,传到薛碧微耳里好似也未荡起涟漪,实则她清楚的知道,以赵宇隐藏的偏执变态个性,他定会说到做到!
有凉风过耳,激得薛碧微浑身一颤,逃也似的远离这是非之地。
第54章 . 五十四只团子 挑拨
早先太皇太后就与赵宇提过迎娶王妃之事, 他推脱不得空,到今日因着听说薛碧微会充入赵宸后宫,这才借口请安的名义太探口风。
薛碧微离开后, 太皇太后便去了佛堂诵经,听得宫婢禀报, 直接道:“唤他进来。”
赵宇候在门外, 得了通传后立即抬步跨过门槛进入内室, 距离太皇太后三步远的距离,他拱手道:“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太皇太后闻声,也停了手里敲木鱼的动作, 却未回头, 而是问道:“可去见过你母亲了?”
赵宇拱手道:“未曾。”
“孙儿唯恐行为失状冲撞了母妃的娇客们, 是以不便打扰。”
“前些日子与你提的娶妃之事, 你作何考虑?”太皇太后一面说, 一面搭着周嬷嬷的手起身,“你也老大不小了,府里至今只得一侧妃料理后宅,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赵宇的生母无名无分,他不得已在青芜宫长大, 虽说不得许贵太妃欢喜,但他惯会讨好卖乖,与太皇太后相处时日甚多,仔细论起亲疏远近来,倒是比赵宸更像嫡亲的孙儿。
“若是有中意之人, 定要与哀家说,”太皇太后慈爱的拉着赵宇,万分关切道, “哀家年事已高,唯一盼的不过是我赵氏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陛下与哀家唱反调,你断不可学他。”
赵宇搀着太皇太后走出佛堂,行至正殿暖阁,两人分坐软榻两侧。
“陛下…”他试探道,“陛下不愿选妃?”
太皇太后念及赵宸,面上浮起一层不虞之色,她冷了语气道:“前些日子他还与哀家大呼小叫,认为哀家多管闲事。不过到底社稷为重,哀家可容不得他胡来。”
赵宇适时的不再多问,太皇太后却跟打开了话匣子似的,“老四,哀家这里有几位姑娘,人品相貌皆是贵重。”
“你可有意相看?”
不等对方回答,她便示意宫婢将此前留存在宝慈宫的贵女画像呈出。
赵宇不似赵宸,打小儿娇生惯养,无需仰人鼻息。他再是心里不喜,面对太皇太后也装作讨好恭敬。为示亲近之意,他甚至还探出半个身子,与太皇太后一道儿仔细挑选。
每张画像右下角都有人物简要,赵宇的目光掠过,心下有了计较。
能让太皇太后看中的女子,自然都是对许家有益之人,好些个还出身显贵,乃世家大族之后,便是做皇后、做贵妃也使得,太皇太后此举,难免不让人多心…
赵宇瞳孔微缩,暗忖赵宸登基后患外戚势大,极其厌恶通过女子来平衡朝堂,从而也堵住了不少朝臣平步青云的道路。
如今许家已显颓势,对自己表现的愈发殷勤。如今看来,他们为保万全,竟是想凭借一门良姻将他牢牢捆绑在一条船上么?
见他迟迟不曾表态,太皇太后主动道:“枢密副使家的三姑娘,为人娴静,相貌伶俐,听闻还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与老四你正好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