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同人)凤舞九重天[综武侠]+番外(49)

作者:莫子乔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就那一场,说是被封了亲王、却只得委委屈屈随着皇嫂住在西宫的先帝,虽没法子恢复太子名分,却也当即就回了东宫住所,皇嫂也亲自跟去照看……”

就是后来新帝一直没能生出个皇子来,就对这个侄儿越发上了心,每每亲自去东宫教养侄儿,顺便传出好些个绯色传说……

这位大长公主原只是位庶出公主,却偏偏每一任中宫之主跟前都能有几分情面,连带着她的儿孙都得几分隐蔽,自然是个很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主儿。

皇后有她捧哏,越发顺利地就将话题引到了:

“我们女儿家,虽说讲究个温柔贞静的,但这如何温柔贞静也要分情况不是?”

“若有那等父兄俱无,五服近亲也无可靠着,难道还要一味讲究着温柔贞静,倒是由着父祖好不容易挣下来的基业,给人祸祸个干净不成?”

“又有那等无子继承,只得女儿招赘的人家,要是一味的拘泥于户主只能男子……”

皇后悠悠叹了口气,就有早就安排好的命妇,说起那些个招赘的女子还没来得及生下男丁,父亲就过世,无奈只得由赘婿做了户主,这赘婿户主赋税缴纳得多些也罢了,更可怖的是有那等借着户主身份趁机谋害了岳母妻子、谋夺了家财的……

就是生下男丁,未成丁前也当不得户主,那等黑心肝到连亲儿子也谋害了的虽然不算太多,却也绝对不是没有。

如今又是特意找好的题材,少不得说起来也是一桩又一桩,着实骇人。

大长公主听得都不禁真心叹一句,只是有些话不敢多说。

不过一宫命妇济济一堂,几乎所有在京的四品及以上命妇都在了。

人多了总是什么鸟都有耳朵。

有大长公主这样看似风趣幽默其实言语谨慎的,自然免不了也有那随意些的:

“这没儿子的人家也是难,想要盼着给女儿招赘,招了要盼着女儿肚子争气早日生个男丁,得了男丁还要苦熬着等他长大撑得起门户……

在这之前竟是死都不敢死的啊!”

皇后就跟着叹气:

“可不是难嘛!”

还自嘲,

“亏得本宫这样,虽说没个皇儿,却也好歹没个公主,否则不知要添多少忧愁。”

几句话说得满宫命妇皆是安慰讨好、叫她宽心的话——

没法子,不管在场有没有那在背地里嘲笑“皇后再霸占着皇帝又如何?还不是连个蛋都下不出来”的,

这当面谨慎恭顺却都是被家里男人耳提面命过的。

毕竟之前那个千秋节上倚老卖老给皇后找不痛快的,如今连累得好好一个掌管宗人府的实权亲王儿子、竟成了个光头国公,自己也跟着降等成了区区国公诰命,膝盖不知因此多受了多少委屈……

如此前车之鉴,谁还敢叫皇后不痛快呢?

更别提众人这一回还多了些小心思,毕竟皇后方才几次说漏了嘴、竟是提起皇储皇储妃,又恰好太平王世子近日正在京里,皇帝还特特以“太平王府久未住人”为由,将这堂弟留宿宫中——

又以后宫不变,叫他住到了与后宫互相独立的东宫去。

太平王世子可也是这位皇后膝下长大的呢!

据说待这位皇后,可远比待太平王都亲切恭敬些。

诸般种种,命妇们奉承起皇后,可不就更尽心了么?

也不知道是哪一个,竟是连“娘娘便是有个小公主,也不愁什么。公主是君、驸马是臣,这公主大婚,原就是臣下尚主、公主下降,可没有什么外嫁的说法”的话都出来了。

虽说听的人吧,不知道多少人在心里鄙夷说这话的人为了讨好皇后,连脸多不要了,一时附和的人却还是挺多的。

就是那么三两成不肯随众附和的,因也不敢当面呛声,皇后也只当她们都是默认了。

皇后又故意说了好几句“原来公主大婚,也不算出嫁”之类的,叫众人多多附和几回,方才心满意足地将话题又扯回来,继续叹息起那等有女无儿人家的艰难来。

皇后引得众人叹息几声,正想将话题引到原先和皇帝商量好的,关于这勋贵人家男丁死绝的爵位继承问题——

恰京里有个众人皆知的奇葩例子,英国公府当年一家子男丁,先是因为那回北狩故事被坑死了大半,剩下的那几位为了赢回那坑货皇帝、挽回家族颜面又太过拼命,结果最终虽是拼剩了一位等到坑货皇帝复位的时候,偏又因为战场上伤得狠了,没能生出个一儿半女就过世。

后来倒有个妾在他灵前查出身孕。

他那原配也是节义妇人,也没计较这孩儿不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也没受了远亲旁支那些个“留着这有亲娘的孩子在,还不如挑个懂事人家的过继”之类的挑唆,极力护持那妾侍生了孩子,大小均安。

偏偏这一家子着实不走运,好容易生出来健健壮壮一个孩子,却又不是个遗腹子,不过小丫头片子,叫原本满心想要照顾功臣、叫那襁褓小儿继承爵位的皇帝也没了着落,不过交待当时还是皇后的太皇太后留心照看两眼也就罢了。

可太皇太后又还能如何照顾呢?毕竟女孩儿,太皇太后自己也有长子幼子要操心,不过是看着那女孩儿嫁一个不错人家也就罢了。

谁能一直瞧着她日后?

谁又能想得到那么一家子好歹男人都是忠烈汉子、当家女人也称得上节义慈悲的人家,遭遇却那么不堪。

总之,等到太皇太后病中惊闻的时候,

什么女孩儿嫁的人家虽好,公婆都拿她当自家女孩儿疼,只丈夫心早给了外室啦;

什么一开始那男人还不敢做什么,等自家父母都没了,女孩儿嫡母也亡故,只一个没啥主见的生母在嗣兄手底下艰难讨生活,就彻底没了顾忌,不只迎了外室进门,还逼着当家主母要将个连贱妾都算不上的外室生的、连庶子都不如的私生子给记到名下充当嫡长子啦;

什么嫡长子的谋算不成,竟异想天开要将自家货真价实的嫡长女嫁给那外室的无赖侄子啦——

关键是他那嫡长女也就才六岁大,那算什么嫁人?简直就童养媳了都!

总之什么故事、事故的,都闹出来了,把个原就因为年迈经不起换季、有些病歪歪着的太皇太后,好悬没给气得厥过去。

也亏得那女孩儿到底将门之后,有几分骨气在,没等着太皇太后拖着病体给她出气,就自己先带着陪房打出门去。

倒叫气得病情加重的太皇太后一乐,竟反而好了起来,也才不至于给当今皇帝心里留了疙瘩。

后来又有那当爹的不顾女儿都给亲娘带走,非把她庚帖给了那外室娘家啦,

又有皇帝这么好脾气都忍不住,找了个由头将那不着调亲爹的爵位撸掉、降三等给了他庶出到底了,那不顾嗣父正经女儿的嗣子也直接撸了个干净啦……

总之一出一出又一出的,如今太皇太后逝世经年,那摊上不着调亲爹的倒霉女孩儿,也熬到比皇后当年入宫时都要大几岁的年纪了。

却还因着庚帖早叫亲爹给了人,没法子光明正大嫁人的缘故,仍陪着她亲娘,在嫁妆庄子里住着。

皇后原是和皇帝商量好了,趁机说起这女子,也好叫勋贵人家多几分心有戚戚,再仗着命妇们如今不敢叫她不痛快的机会,话赶话的直接降下懿旨,叫那倒霉闺女一并改了姓氏、随她亲娘大归,由她亲娘自立女户继承原英国公家业。

至于之后大臣们闹起来怎么说?

左右懿旨上又没明说叫英国公的女儿继承国公爵位!

那些个男人谁敢想着非要把那烈士功臣之后赶尽杀绝,就先追究当日一并在皇后宫中,一起和皇后叹息过可怜过,还听着皇后懿旨却没劝阻的各家命妇——

是当娘的,就要问问她是怎么教的儿子?

竟是教出那等先和亲娘唱反调已是不孝,连皇后怜惜功臣孤女都容不得更是不忠不义之徒的罪过。

是做人妻子女儿的,那做男人的不说是不是不忠不孝不义之类,首先既然认为皇后不妥、却没能教出个和他一条心先行劝阻皇后懿旨的妻女来,内宅不稳是一定的吧?

既然内宅都管不住,还谈什么辅佐君王呢?

以上还是讲理的做法。

要是讲理讲不过那群老狐狸,皇后还有绝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