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与诸大臣妻女往来不多,只这一遭才特意打听了一番,却只见着那比之小女更被拘束得厉害的,没听说有什么好眼界又还好文采的……”
“老臣没奈何,也只得尽力把小女往妥当些上教导了。”
“如今老臣重教她读四书五经,与她重翻史书春秋、重读孔孟,倒也扭转过来一些。”
“然老臣目光远不及陛下、殿下,看不破她如今这般是否已勉强可为之,只得厚颜将她课业带来,请陛下与殿下御览定夺。”
傅宗书连他准备着给傅晚晴后头三年的授课提纲都一并带进宫、呈到御前,口中却又只提“小女课业”四字,也着实是个妙人。
宫九一眼就看穿他的决心——
或冲锋陷阵为唤醒天下女子之师,
或退隐成全陛下或陛下指定的某人成就女学教案第一人的幕后支撑,
全凭圣心裁夺。
宫九自然不屑争人之功,但他很满意傅宗书的这一番表态。
他接受了傅宗书的“驯服”。
向晓久在这些事情上就没有宫九敏锐,
他原就不是那种很会察言观色、长袖善舞的人。
他只敏锐于宫九的颜与色。
也只愿懂配合宫九的舞步。
这一回也配合得很好。
傅宗书呈上的所谓功课本子厚厚一大叠,双九却都是阅读速度极快的,
再则这位傅宰辅也果然是傅宰辅,与双九接触才多长时间?
奏折书写时就很懂得一改之前面对赵佶时候的风格,转向简洁明了干脆利落——
他甚至还开发出一种公文签头,
既能将所奏事务按紧急程度、机密程度等等分级,又能将事务要点以几句话概括列于首页等等,
在双九赞过他这一番妙思实干之后,更已经开始在全国公文往来推广使用了
——如今这授课提纲是课文格式,与公文往来不尽相同,却也在某些方面顺应了如今的新公文格式,如各种大标题小标题概括扼要,又多出现了蓝绿等各色墨水将各等级要点标识……
总之,就是不废话、省时间、看起来眼睛也舒服极了。
就连里头的观点,不说十足符合双九心意,却也能看得出是费心揣摩过他们心思的。
确实是略作删改,就足以作为女学教材使用的那种。
双九各分了半叠。
因坚持一只手握紧彼此的缘故,还是无名指和食指翻看、拇指食指等捏笔的古怪姿势。
向晓久更是用的左手。
饶是如此,他们翻阅删改的速度也极快,傅宗书手里的茶还是温的,向晓久手里的那一叠就已经全部翻完了。
宫九手里倒还有最后一本,且已经翻了一小半。
剩下的那一半略余,两人之间连一个眼神都不用对上,向晓久随手就着宫九翻出来的页面,与他双笔齐下,眨眼之间,就完成了——
傅宗书面上毫无异色,仿佛曾经一个月都背不完一本三字经的遂宁王,如今这般才是理所当然。
连瘦金体被弃用,也是理所应当的。
——只不过回去之后,看完双九合作的那一本(还恰是真.傅晚晴功课本子的一本)之后,傅宗书在默默提升“安王”殿下的重要等级之余,也将那本子珍而重之地纳入家族珍藏罢了。
嗯,在开始教导傅晚晴之前,才开辟的家族珍藏室。
在此之前,傅宗书除了攒着傅晚晴的嫁妆,自己真正珍藏的,不过是一些书籍罢了。
温大大笔下,傅宗书死得堪称莫名其妙。莫莫悄悄给他安了个女儿死后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心态,然后反向一推,如果傅晚晴不死,还能有机会一展才能,傅宗书岂不是要更拼命(干活)?
第一百零三章
傅宗书在发现“皇帝陛下”的剧变, 并且确认以“皇帝陛下”目前之强大、除非他能与诸葛小花联手、否则全无拨乱反正的可能——
甚至哪怕他和诸葛小花联手, 也未必能有拨乱反正的可能
——的同时, 又看到了女儿也能继承家业的前景。
傅宗书瞬间说服了自己。
——毕竟拨乱了反正又如何?
——难道原来的皇帝陛下,或者日后新的什么皇帝陛下, 就一定能比眼前这位更重用他们父女俩吗?
傅宗书说服自己之后立刻做出了改变。
他改变的不仅仅是御前应对的风格、处理政务的方式,还有其他的许许多多。
对着铁手时和颜悦色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在整顿捕快待遇的事情上,他居然都快比诸葛小花都用心!
当然,诸葛太傅也不是就不用心了, 他自己原就当过捕快,自己的四个弟子也都是捕快,自然最是知道捕快的艰难不易之处。
只原先赵佶是个只放飞享乐的,何曾想过还要体恤谁?给诸葛太傅几分面子,也不过是看他忠心可欺罢了。
如今向晓久倒是很愿意再不耽误他和宫九双修之余, 为华夏脊梁保存出些力,
宫九也很乐意和向晓久往一处儿使心思——
这两人不只在限制皇权的业务上做熟了,那定了大方向、小方阵之后,就叫具体细务分给别人忙活的套路,也是熟得很。
傅宗书这位宰辅固然给使唤得连辅导女儿都要压缩自己吃喝睡的时间,
诸葛小花也好不到哪里去。
甚至只会更忙。
双九给这两位分派的差事倒是差不多, 既不因诸葛小花至今仍有几分戒备就对他另眼相看, 也不因傅宗书之前的欺上瞒下、揽权逐利就对他区别对待,
按说, 诸葛小花比傅宗书还少了个这才想起要好好教导的女儿忙活呢!
——架不住诸葛小花谁学识渊博不逊傅宗书, 在政务娴熟上头却确实不如, 偏又一边对如今这位皇帝心存疑窦,一边又忍不住要趁着皇帝还是这样的皇帝时,尽可能为风雨飘摇的华夏多做点儿事。
一个粮食良种,一个土法水泥,都是利在万民、功在千秋的,
诸葛小花原也是个善于将事务分派于人、也乐于将功劳分享于人的,
架不住对这两者的期望太大,分毫不舍有疏漏,可不就要自己日日跟进么?
据说神侯府内,花圃园林都尽数换了田亩,诸葛神侯亲自耕种的虽只一部分,其他的也是夜夜必要看了相关记录才能安心入睡的。
用个不太好听的比喻,诸葛小花养徒弟都不曾这么费心费力过。
如此这般,诸葛小花对于提升天下捕快待遇的事儿也是极上心——
原就不多的睡眠时间硬是再次惨遭压缩的那一种,
也就是他功力深厚,否则一个年逾古稀的老头早该熬不住了
——奈何到底分身乏术。
又,诸葛小花在揣摩圣心上原就略逊色于傅宗书,
自从换了向晓久,诸葛小花倒是比傅宗书早知道一些奇闻异事呢,
架不住他基于一种说不清的古怪心理,对向晓久版皇帝陛下始终保留合理怀疑的同时又有些懈怠进一步探究……
一来二去的,在捕快待遇的事情上,做得竟是有些不如傅宗书。
——毕竟傅宗书已经猜到了捕快待遇的提升只是一个开头,诸葛小花却还没看到双九提升包括但不仅限于捕快衙役在内的军警待遇的决心。
说起来,无论是向晓久或宫九的故乡,又或者刚刚离开的那个隋末,强调个人武力的社会里头,武人的待遇总不至于低到极致。
宫九的那个吕姓大明,便是没有向晓久搞事,也断不可能有元帅大将入京述职、要对着兵部比自己低了好几品的文官跪禀奏事的乱事。
如今这个大宋,也确实没有军人都是贼配军、战功赫赫的武襄公都要因面上刺青被人嘲笑的怪事。[武人的地位并不总是低下的。
如宰辅、太傅那般练武不辍一如读书不止的文武兼修之人不提,纯武职、纯武人之中,也有位高权重之辈。
然,除了位高权重者,寻常武人担得公职,或兵卒小校,或捕快衙差……
地位确实很不怎么样。
]
——刚确认这一点的时候,双九还都暗自松了口气。
——满以为文武地位平权能相对稍缓一缓,能暂时以女性劳动力解放为主,以促使民生、军事生产进步为先。
——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双九那一口气才松了两天,迫使他们面对现实的消息就是一个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