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市井生活(56)

作者:沈檀云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更要紧的是还不把自己的性命当一回事,如此自轻自贱,甘愿沉溺,为了惩罚他人而伤害了自己,太不值得了!

章致拙猛地站起,两眼瞪着他,好似在控诉。想转身便走,转念想想还是不解气,一撩袖子,把桌上摆放着的一套青瓷茶具都甩落在地。

劈里啪啦响起一片。顾彦汝从没想到他会发这么大的脾气,一下子愣住了,怔怔地看着地上的碎瓷片。

章致拙这才感觉气顺了些,又看了一眼他的样子,说道:“那我便如你的愿,你自求多福吧。”说着扭头便走。

留下顾彦汝一人还呆呆地坐着。好半晌,他才有了动作,闭了闭眼,又弯下腰迟缓地捡起一片青瓷碎片,像是被人打翻的玲珑月亮。

紧紧捏着,尖锐的痛楚从掌心一路传到心口,红色的血从指缝渗出,滴滴落下。顾彦汝自嘲地笑了一声,他果然是个矫情的人,本就不想让他掺和进来,如今得偿所愿,怎么还难过,真是自作自受。

另一边的章致拙很是生气,回到了家还是气鼓鼓的。

他猛灌了一杯凉茶,坐在桌边一个人生着闷气。

姜幼筠在里屋听到响声,一出来便见他这副样子,奇道:“这是谁惹着你了,让你发这么大的火气。”

章致拙冷哼一声,又喝了一杯凉茶,说道:“还不是顾大公子。”

“他气着你了?”姜幼筠绕到他身后,拿起团扇给他扇了扇风,降降火气。

“哼,等着瞧吧。我日后便是从龙津桥上跳下去,也再不管他的事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嘿嘿,真香!

感谢大家支持!

第52章 顾家覆

章致拙自此之后一直留意着朝里的动向, 禁中的风声极紧,打听不到多少消息,还是姜康璞有门路, 跟章致拙说,确实官家身子不好了,整日喝着药。

翰林院还是以往的样子, 不紧不慢做着文书的活儿,更清贵些的一心埋在史书里头,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官家仍然没有立太子的打算, 朝里大臣为此上的奏折都快堆成小山了。

章致拙一面做着活儿,一面也结交有人脉的同僚, 以往不去的酒宴诗会也都接下了请帖, 混个眼熟。

打听了一阵子, 章致拙不禁感叹,如今官家对三皇子可太不满意了, 一点面子都不给。只剩这一个皇子了,还推三阻四不肯立他为太子。

想当初大皇子还在时, 官家可一直称赞他实干有为,颇得先祖遗风。这么一比较,大概能猜到三皇子是如何一个平庸浅薄的人。

好在虽然一直在说官家身子不好, 可到底相安无事,没传出驾崩的消息来。

如此这般心里揣了事儿过了好几个月,章致拙硬生生瘦了好些, 原本合身的衣裳都宽了许多。

一转眼的功夫,章致拙在翰林院便快呆满三年,是时候打算谋求下一步的发展了。

原先章致拙已想好要外放,不拘哪儿, 当个几年地方官,回中央也更有优势一些。可如今顾彦汝的事儿出了,反倒让他有些束手束脚,就怕他去了地方后,天南地北的,派不上用场。

章致拙同姜康璞商议了好久,若是不出什么意外,出了翰林院后调到些冷门的部门还是不成问题的。章致拙也不怕到时候清苦,他做官也不是为了图谋钱财。至于仕途,慢慢熬总能上去的。

一切都规划好了,章致拙便开始有意接触六部,姜康璞也帮衬着打听打听。

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当章致拙还剩一月便要调出翰林院时,官家星驾了。

朝野震动,五城兵马指挥司和京卫指挥司使当晚便封锁了京城,内阁六位大学士火急火燎入了禁中。

章致拙早上起来便觉着气氛不对劲,姜府小厮好早已在门口候着,给他传姜康璞的口信:今日有变,暂且请假在家,莫要去翰林院,他已同其他六部尚书一同在禁中了,若无大事,明日便可了结,不必太过慌张。

章致拙皱了皱眉,心下有些担忧,就在昨日还风平浪静,既未传出立太子的旨意,也未有官家病危的消息。

在家安安分分苦等了一日,姜康璞才来了章家。

章致拙给他师傅倒了杯茶水,又打了扇子扇风。

姜康璞随意地拿袖子抹了抹额头的汗,事情紧急,他还未回家换下朝服。

“官家驾崩,三皇子即位了。”姜康璞简洁明确地说了消息,轻啜了一口茶水。

章致拙叹了口气,说道:“该来的总会来。师傅,不知目前情势如何?”

“官家一直在驾崩前都未立太子,直到最后一刻,六位内阁大学士都进了禁中,官家才松口,立三皇子为太子。如今京城形式还算平稳,毕竟也没别的皇子想来争夺那位子。”姜康璞说道。

章致拙也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沉吟片刻道:“如此说来,也算平稳过了一个坎儿。”

姜康璞叹了口气,他在朝里几十年的时光,一直在官家手下卖命,不说君臣相得,那也是君礼臣忠,颇为融洽。

如今一朝改天换地,新皇上位,势必得换上一茬亲信,他这当了许久的礼部尚书,看来也该动一动了。

章致拙第二日回翰林院,仍然感觉到了不一般的氛围。同僚们都谨慎沉默了许多,闷着头做事,不多说闲话。

如此过了几日,新皇祭告先殿,颁仪诏于天下,报讣音于宗室亲王,命丧礼仪注,继续严守封锁京城。

又矫情地三劝三辞后,新皇终于办了登基大典。

章致拙也一并去了,又是跪又是拜,还要跟着礼乐跳舞,这一整天下来,他的朝服都被汗浸湿了。

向晚时分,章致拙骑着毛驴回了家。姜幼筠已吩咐厨娘备下了蜜梨枇杷水,特意在冰里湃过,清清凉凉。

章致拙一口气喝完了一大碗,才觉得暑气消退,浑身都舒适了。

又接过小厮递上的半个西瓜,乐滋滋地拿了瓢羹,一口一口挖着吃。

姜幼筠坐在拿着团扇扇着风,说道:“少吃些,西瓜性寒,对肠胃不好。”

章致拙如同一只猹,捧着瓜吃了一会儿,便把清红的瓤肉给吃完了。

“无事,我才吃了半个,才碗大,都没啥滋味。”章致拙拿了帕子,随意擦了擦嘴边的汁水。

如今他也就这会儿能歇歇,翰林院的事儿要交接,又谋划了工部的都水清吏司郎中,还得再接触接触。

还有顾彦汝的事儿,一只靴子悬在空中未落下,总是叫人心里担着事儿。

果不其然,没过几日,便有御史状告顾家,列出的罪名洋洋洒洒,在朝上读了半刻钟。

狂悖罪四:不许同城巡抚放炮,子弟勒取荣郡王子侄之女为妾,以侍卫前引后随,执鞭坠蹬,要结□□,怀欺惑众;专擅罪二:擅用私票行盐,捕获私盐,擅自销案;忌刻罪二:凌虐现任职官,纵任私人夺缺,计陷原任巡抚;以及贪黩之罪十,侵蚀之罪九。

官家震怒,立刻便要下旨将顾家抄家斩首。内阁学士郑缙好说歹说才把官家劝下,只让刑部去拿人,下了狱后再行审判。

顾家墙倒众人推,以往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大臣们互相使了个眼色,便都沉默不语。

等章致拙得到消息,顾家等人已被下了大牢了,顾彦汝也一样在其中。

外头的才子读书人听闻这一消息,瞬间哗然。一个个群情激愤,只喊着顾大公子不可能参与顾家事,还请官家详查。

章致拙则带了些必要物什,去了牢里看望他。为了让他少受些罪,章致拙还塞了一锭十辆银子给看守他的狱吏。

顾彦汝穿着一件薄薄囚衣,正坐在稻草堆上,捏了几根稻草在编小玩意儿。落难至此,似乎并未影响到他。去了冠,披着长发,闲散地坐着,仍然是世人喜爱推崇的清俊才子。

听见外头有声音,他抬头看,才发现是章致拙来了。

章致拙带了几床薄被,一瓶子常用药丸,一包金疮药,一食匣的果腹点心。

顾彦汝笑了笑,自二人上回闹了不愉快,已经一年多没见了。如今他落了难,还是他这个好友惦记着,丝毫不避嫌,第一个来探望他。

“如今这样,亏你还笑得出来。”章致拙哼了一声,将手里一堆东西递给他,又道:“我给你带了些必要物什,在牢里也别委屈了自己,照顾好自个儿,别生了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