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市井生活(25)

作者:沈檀云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轩哥儿这边倒一片和乐融融的景象,石老婆子也知道头两天该体贴些,也不无理取闹,只每日嘘寒问暖,十足的好祖母样。

夜里,姝姐儿同轩哥儿说悄悄话,商量着接婆婆回来,也好几日了,气该消了。轩哥儿倒了解她娘,性情最是刚烈,怕是不肯回来,除非把石老婆子送走。

可说来简单,如今已骑虎难下了,轩哥儿也不想深思,只期望祖母能好好过日子,若是能像如今这样也不错。说着二人便迷迷糊糊睡着了。

世间诸事,若真如此遂人心意,便没有天意弄人的说法了。

果然,好景不长,石老婆子没几日便开始作妖了。先是大清早便在房里哭丧,一直喊着她儿子,惹得轩哥儿心浮气躁,根本看不进书。

又在饭间直溜溜盯着姝姐儿的肚子,喊着曾孙快来,曾孙快来。姝姐儿受不住她每日神经兮兮地作弄,病了好几日。

光是这样还没完,石老婆子将院子里姝姐儿精心侍弄的名贵花草一股脑全拔了种上了乡野小菜。不许一家人把痰盂东厕里的粪便倒了,得堆着沤肥,菜才能长好。

林家日日飘着臭味,街坊四邻已找了轩哥儿好几次,周边都是读书人,哪忍得住这熏鼻臭味。

石老婆子又摆起婆婆的谱儿,不许姝姐儿带来的丫鬟洗衣做饭,得她自个儿动手。饭桌上不仅要摆他们三人的饭碗,还得把石老头的也加上,石老婆子还一脸慈祥和蔼地往那碗里夹菜,喊着儿子多吃点。

轩哥儿夫妻都快崩溃了,日日提心吊胆,防着石老婆子出什么新招,没几日,二人身形便清瘦下去。

轩哥儿这才知道自个儿娘亲多么有远见,难怪死活不肯接石老婆子回家。轩哥儿怏怏地想让林大娘回来,实在有些受不住了。

林大娘冷哼一声,先前她可是在石老婆子手下活了五六年,日日都是如此。如今他们才住了几日便受不住了,哪有你不想便抛开的好事。还是缺少生活的毒打。

林大娘对自个儿狠,对自个儿的亲儿子也狠,下定决心要让他好好吃吃苦头,让他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有代价。

轩哥儿在他娘那里碰了个钉子,只好无奈地回了自己家。

林府那边愁云密布,章家这可是笑语连连。

拙哥儿他们已到了沧州,打算休整几日,拜访名师隐士,便给家里去了信件报个平安。

章致拙前世看过一部电视剧,叫神医喜来乐的,主角便是沧州人士。看过剧后,章致拙便对里头的狮子头念念不忘,在现代也吃过几回,总觉得没内味儿。

这次一到沧州地界,章致拙首先便向当地人打听,哪家的酒楼菜式最佳。顾彦汝不重口腹之欲,便无所谓地跟在章致拙身后同他一起去吃饭。

章致拙来到当地人都赞不绝口的酒楼,豪气地点了许多菜式,河间驴肉火烧,羊肠子汤,泊头菽乳,油酥烧饼,一只烧鸡,还有两枚狮子头。掌柜见他们俩虽穿的朴素,可谈吐气度皆不俗,便知是从外地来的客人,又让小二送了一小碟冬菜和枣子。

顾彦汝瞧章致拙,一路上精打细算,客栈稍贵了些也不肯住,在吃食上倒是舍得花钱。说笑道:“你同李珏真不愧是好友,一样的抠门,又贪吃。”

章致拙冤枉地回道:“天地良心,那家黑店看你穿金戴银的,价格贵了可不止一成。咱们是来游学的,若是花钱大手大脚,也没甚意思。”

章致拙呼噜噜地喝下一口羊肠子热汤,身上瞬间发了汗,又道:“这美食嘛,人皆爱之。我不过是个俗人,自然爱这人间烟火气。”

顾彦汝笑着摇了摇头,也不同他争辩,拾起木箸也夹了枚狮子头细细品尝。

吃饱喝足,二人便计划着四处转转,体会体会民情。章致拙还想着若能寻着名师那是再好不过了。顾彦汝则无事一身轻,就想再写几首好诗,好集个册子,日后印出来。

第24章 打麻将

钱氏一大早便坐着驴车大老远从牛膝村赶到京城。来到章家宅院,院子里已有许多人挑着水桶准备汲水。

沈氏见钱氏到了,急忙迎上前,笑道:“嫂子怎来得如此早,日后等日头旺些再来也不迟。”

钱氏将身下背着的竹篾背篓放下,回道:“唉,我这人性子急。早早起了,便坐不住,干脆送些瓜果来。”

沈氏见她背了老重的篓子,仔细一瞧,原是些自家种的新鲜菜蔬。沈氏想抬起那背篓,用尽全身力气也只抬起了一寸高。

沈氏脱力,敲了敲自个儿的腰道:“难为嫂子背了这么重的蔬茹大老远送来,如今咱们家都靠大哥大嫂才有这么可人的菜吃。”

沈氏唤来仆从,将这筐子菜搬到灶王间去。妯娌二人亲密地手挽着手往堂屋走去。

钱氏喝了口热茶,又随意捡起一枚点心道:“如今也没甚新鲜玩意儿,数来数去也就瓠瓜、薞白、蓬篙、豆子、再来几根笋子,几块嫩姜罢了。”

沈氏嗔怪地回道:“嫂子若这样说,那咱们可真是没好日子过,您这样都算没甚好吃,我吃的也不过猪食罢了。”

钱氏哈哈一笑,又道:“堂伯父去岁包了咱们村里的水塘,埋了好几节种藕,过上几年,这粉藕可管够。朝廷还有官员来村里,送了一小筐鱼苗,说是可在水池里养鱼,反正是白得的鱼苗,堂伯父也都播下去了。”

“也难为堂伯父年纪这么大了还乐的折腾。”沈氏慢悠悠地剥着花生,“日后想吃鱼了倒简单,去堂伯父那儿买一尾也方便。”

钱氏点点头道:“听闻舶来的有味香料来做鱼味道极佳,红红的一个小果子,随意切碎放进油里这么一小炒,那滋味辣的,又过瘾又辣舌。”

沈氏叫她这么一说,倒馋了嘴,道:“琳姐儿她亲家铺子里倒有的卖,哪日也去秤个些许尝尝嘴。”

“说道琳姐儿,不知婚期订在何日?”钱氏关心道。

“订亲也两年了,与亲家商议,大致在年间,具体的还得找先生再算算。”沈氏提起这事高兴又有些惆怅,“到时拙哥儿也回来。”

钱氏笑弯了眼道:“琳姐儿都快出嫁了,拙哥儿也大了,可有看好的人家?”

说起这事儿,沈氏愁道:“还未呢,拙哥儿今岁已十五了,得抓紧相看了,这给儿子挑媳妇还真是件辛苦事儿。我跟拙哥儿也说过一嘴,那臭小子直说他年纪还小,还要过两年。”

“这孩子的话听听就罢了,拙哥儿还未开窍,咱们做娘的可得提前好好相看,日后年纪大了也不好说。”

“谁说不是呢,嫂子。拙哥儿这上不成、下不就的,好人家的姑娘看不上咱们家,可若同是商贾之家,又觉着吃了亏。”沈氏在自家人面前说的很是直白,毕竟拙哥儿小小年纪便中了秀才,日后考个同进士也不是问题。

钱氏理解地点了点头,每个母亲都想给自己家孩子挑最好的,沈氏不愿只同商人家的姑娘结亲也是情理之中。侄子的亲事她也不好多插手,只能换了话锋,道:“玉娘可还记得咱们隔壁那张家?”

沈氏自是记得,那家子都是不着调的,逼得大女儿连夜卷了行李逃走。

钱氏接着说:“他们家的两个儿子前几日刚成了亲。”沈氏奇道:“还有人家愿意将自个儿女儿嫁给张家?这可是入了虎口。”

“是说,大儿子说了村里的三妞。三妞她娘病了,没银子请大夫,三妞把自个儿卖给张家,得了五两银给她娘看病。”

沈氏有些不忍听,她自己便是从小被卖,所幸主家好说话,才过上如今的好日子。听见别的小姑娘年纪轻轻自卖,总是不忍落。

“张家小儿子也是买的媳妇,他娘出去一趟便牵回来个小姑娘,不会说话是个哑巴。”

沈氏摇了摇头,又喝了口茶水润润嗓,道:“这世道总有可怜人,咱们已活得很滋润了。”

钱氏很是赞同,自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看见人家凄凄惨惨还是会心生怜悯,同个村的也都帮扶一把。

“不知招娣去了哪儿,她从张家逃走时已十六了,可别落入那不干净的地儿了。”钱氏想起张家的那个大女儿。

沈氏回道:“难,她是自个儿逃的,既没路引又没盘缠,能跑去哪儿,她家里人也不去官府报案。这么娇滴滴的女孩儿,恐是凶多吉少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