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缠秋,水存风+番外(125)

作者:平沙万里尽是月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当家人听了心里火烧一样的难受,让娘子去母亲那认错。夫妻二人两三句就争执起来,官人没收住脾气就扇了自家娘子一巴掌。那妇人被扇醒了,自知来硬的要被母子俩欺压,于是赶紧去了后屋磕头认错,那婆子见媳妇乖顺也就冷言冷语几句把这事儿翻篇了。

终于熬了几日,杨家郎要出门置办货物,大概一个月就回。他叮嘱媳妇一定要像女儿一样侍奉婆母,回来给她带些扬州土产。

杨丁氏送走官人总算是没了障碍,心下早算定了要把这碍事挑刺的老婆子给打发了。于是寻上牙婆问行市,听得有个乡下的土财主刚没了原配,想找个能带孙儿的老伴。那太老太丑的都不要,最好是四五十样貌周正的妇人。

这杨丁氏一合计这不正好,于是和那牙婆说定了,只要了三两银子意思意思。那边一听这寡妇只有个已经成亲的儿子,又不要什么聘礼银钱,是亲儿媳定下的事,于是很爽快就答应了。

杨丁氏回去诓那婆子说姑苏的老姨娘传了信说心口疼的病犯了,怕再不去就瞧不上最后一眼了。那婆子一听老姊妹身子不好,心下挂念,让丫头收拾了东西就走。刚上了马车,一老一小就被拖到乡下扣在人家庄子上了。那边老汉见还有买一送一这样的好买卖,那是决计不肯放人了

那婆子守了那么多年寡好容易儿子出息了些,却不想是这样的光景,求人家放了自己,说多少银子儿子都是肯给的。可人家说了,不差什么银子,只要个过日子的人,这是本主家定下的事,没有再放回去的道理。婆子见行不通,就悄悄按捺下来,在院子里带带那些小儿。

转眼到了杨家郎回程的日子,却寻不见母亲。娘子只说母亲去姑苏看老姨娘了,这会子也没个信,做媳妇的也不敢催。那杨家郎赶紧修书,结果哪有什么母亲的消息,于是急得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好巧不巧,老财主家的二媳妇领了婆子身边的丫头进城采买,那丫头机灵着溜出去,躲在杨家门前,蹲了半日终于堵上了当家的。

一场哭诉,杨家郎大惊失色。

杨家郎趁着自家娘子不查,带了重金前去那财主家赎人。人家那不缺银两,本不想搭理他,但杨家郎侍母至孝,跪在门前磕头,血淋淋一片,人家也是看不下去了,怕出了人命,于是收了三十两银子另搭了两匹绸子,这才把婆子丫头打发给了杨家郎。

杨丁氏正在家享受了几天好日子,既不用站规矩又不用再亲自洒扫烧火,这会子自家官人又回来了,两口子以后的日子还能不畅快吗?

结果傍晚相好的娘子来敲门说她家官人把那老不死的又找回来了,就快到家找她算账了。杨丁氏被唬得慌了,自知官人是最孝顺的,定要把她送官,到时候连全尸都没了。这妇人外强中干,一时情急想不开就上了吊。

丁家知了此事不肯罢休,跑去官府告杨家逼死嫡妻,要赔银子给他们家才行。杨家说这妇人谋害婆母但凡送官必然是个死,自家没寻丁家的不是就算是仁义的了。可丁家就是看准了死无对证,说什么也不认自家女儿谋害婆母,说是那杨老婆子自己守不住偷偷嫁了汉子反无赖儿媳不孝。

这两下一扯皮,惹出轩然大波。于是有人借此说就是商贾之风盛行,所以妇不贤,媳不孝,违反伦常,要上书请愿,绝不能毁了儒家礼法。

第102章 怀远主深情终露 重逢客痴心得尝

聚在前排的人乌泱泱的指指点点,都不管什么商贾不商贾,法理不法理的,满嘴聊的都是这事本身的奇异惊骇。

“哎,这丁家喉咙管儿太深,开口就要这老些,人家能不和你打官司吗?”

“杨家小郎看着胎气,也不差这点儿钱,估计就是杨丁氏不上路子。”

“小妇人都肉头得很,就得擂两下才听话。”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像是十分不满这杨丁氏的行径,就有那说白话的妇人们心里不大高兴,总好像点着鼻子说自己一样。

“要我讲,那老太婆也是个老油子,里外里不要这张脸赖。说不准就是见儿媳妇快活,自己就守不住咯,被儿子晓得了出来唬得人。”

几个穷苦人家的妇人也不管礼不礼教的,插着腰就附和起来。她们是最不高兴伺候婆母的,自己饭都吃不好,在这些人眼里家中老人都是累赘,孝道礼教哪里抵得过一顿好饭?

不过大多数围观的都是游手好闲的男子,娶不上媳妇肚子里却有许多治妻的道理,立马就和这几个妇人争执了起来,拿出什么妇人德行的话训斥起她们。

少爷挤在人群中,也不搭话,只盯着贡院前的玄亲王看他如何应付。

流复对此事早有耳闻,只是地方上的事宜无须他来插手,所以也不表态。可有人将这一家之内的事牵扯到商贾变法的事情上,流复若不处理得当,怕又有许多是非,更会失了民心。

流复亲自扶起来人,对众人道:“此案尚在审理之中,其中细节需待细查,最后定案会给诸位一个交代。说到此,本王刚得知此事时,心中是十分感慨,想金陵不亏为天下文枢,儒家礼法竟如此深入人心。”

“这是怎讲?”领头之人听了流复的话有些困惑。

流复笑道:“百善孝为先,杨家郎侍奉母亲致孝至纯,不畏名望权势,不顾个人安危,孤身救母是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全。可见他虽为行商,不能时常侍奉在母亲膝前,但他从未忘却道义礼法,是世间楷模,礼仪人也。”

流复对聚集的众人道:“不管怎么说,像这样的大孝子,咱们就该好好传颂他的事迹,总不能因为家里那点事儿就埋没了这样大的功绩,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呢,大伙儿说是不是?”

少爷用扇子挡住脸跟着众人点点头。许多人说这杨家郎确实是个大孝子,谁家婆媳还没个矛盾拌嘴的?那杨丁氏不善,与她官人又没有干系,都光顾着说那妇人间的事,把这救母的好处都忘了。

有人道了句:“二爷讲得好,小的也觉得这杨家郎不错。可也有一样,我晓得这杨家婆子五歹,若最后确实是这婆子的错逼死杨丁氏,像这样的人难道也该被孝敬吗?”

还没等流复回答,边上一群人就又吵闹了起来。

有人说这人是不是没有娘养,讲这种话。自家亲娘便是杀人也是有她的道理,哪有做儿女的干涉?只要记得孝顺,言听计从就好,哪里来那么多的事。

也有几个听见就不乐意的,说娘老子不对也要规劝。一群人乱哄哄的,惹得少爷往后退了两步。

流复点头道了句:“朝廷颁布法令便是为了人心公道,可法理之外尚有人情,母子之间若论得这样清反倒生分。刑律之事交由官府,做子女的不忘父母恩情才好。”

领头那人愁眉松了一松,刚要开口再说。流复一抬手,又道:“这样的孝子是世人榜样,本王有意推举他做个从事,日后行走也更便宜。至于因商贾而乱了伦理之说,本王并不赞同。如若以此为名伤天下贤孝之人的心,本王以为是因小失大。”

流复又看了他一眼道:“另外,先生们欲在各书院讲学一事,本王正要上书朝廷,望圣上多开治学之风。”

瞥见众人纷纷点头,那人这才一揖到地,口中称赞道:“王爷之语令吾等醍醐灌顶,只要儒家理学得以传承,便是大善。王爷深明大义,吾等拜服。”

流复站在贡院门前,拱手请各位贤才一同入院治学问道,众人恭敬不如从命,都一一施礼鱼贯而入。

众人夸赞这玄亲王仪表不凡,行为处事更是厚德做派,难怪是颇有盛名的贤士贵子。

少爷从头至尾未搭理过边上,手拿着扇子眼中只含了一人。

边上有姑娘见这少爷比之玄亲王也不差半分,生得一副好皮囊,半天的功夫都未开口,于是想着法上来搭话。

“乖乖,小郎君啊有什么抹不直的?等一刻和我们去吃吃茶,就都好了。”

那俊朗少爷只笑了笑,眼神还盯着玄亲王与人交谈的身影不放。

姑娘看了眼玄亲王笑道:“那二爷呀,是烦不了你的,他心里惦记着谁我是不晓得,嘴上讲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谁也没得见过他好过谁,连见个相公都蛮有分寸的。像你这样的俊俏郎君何苦把心放在那神仙身上,都是不可能成的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