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古人的首饰很多其实也是分节气的,特别是什么季节戴什么花色的簪子这些,简小童特意查阅了资料,加上她本来就想推广传统节气,这些东西都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
其实简小童上辈子也买过很多汉服和各种首饰,作为一个九零后,她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喜欢小说,漫画,追番追剧,二次元,汉服这些她都很喜欢,读大学的时候经常和同学相约去逛各种漫展。
这一世虽然她没有真的将这些爱好当作工作,但是如果能在一些方面潜移默化的更早更好的推广自己喜欢的这些东西,简小童还是挺想做好的,所以她偶尔就会给简父他们提一些小意见。
按理说这时候的国情大家是刚刚经过对传统文化的极力打压,对一切外来文化极力推崇的时代,但是因为简小童救得那些人给这个时代带来了新的变化,现在这个□□十年代并没有比二十一世纪进步慢。
相反,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还从艰苦奋斗中过来,很多质朴,优秀的品质还保留着,简小童反而觉得这个时代会比她上一世更好,不管是国家社会还是每一个人。
因着自己确实喜欢,简小童工作之余开始查各种资料,走访博物馆,私人收藏,想要做一些汉服出来,她这个时候还没想着赚钱,只是看家里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她教书也不算忙。
而且她的投稿也很少,一点都不像简昭那样高产,简小童没有写故事的天分,她的投稿都是专业方面的,或者一些教育意见,当然对于灾难逃生演练她是换着法的发表,以前还有一些小妙招,现在也几乎没怎么发了。
就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一定会用来赚钱,其实她教书工资能养活自己,她又不要学校分配房子,家里的东西都是家人置办的,简小童有这个时间精力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家人也支持她的爱好。
他们家现在的院子本来就很大了,屋子也比较多,简小童的工作间就设在家里新买的那边,将两个房间打通,一边用来挂各种衣服,放各种材料,另一边就用来当作工作台。
简小童空闲的时候就在家里做这些,她手艺其实不好,所有的布料配饰绣花都是买的现成的,简小童做的就是查各种资料,找相关的各种大师请教,然后画出图纸回家想办法做出来。
家里给她买了缝纫机,但是简小童这个手残用缝纫机都差点把自己扎伤,第一次上手用了一块旧衣服布料试验,接过家里所有人包括简父都比她做的好。
更不用说简母这个本来就会缝衣服的,加上田外公和简昭两个手工达人,所谓一通百通,手艺人很多即使不能全精,但也比简小童好太多。
但是简小童本来就是在自家做着自家穿的衣服,完全没有请人的必要,本来还打算拿着图纸去找其他人做,但是简昭主动接下了制作这一道工序。
简昭的工厂有田外公在一点问题都没有,其实很多时候那些人宁愿找田外公也不找简昭,虽然两人都比较沉默寡言,但是简昭的气势和年纪都让那些手艺人感到没事不必打扰。
再说现在厂里基本已经走向正轨,完全不需要简昭每天待在那里,简父不也没有一直待在厂子里吗?铺子那简昭一直管的比较少,大部分都是简父在管,几人的铺子都开在不远的地方,走动看着也方便。
最重要的就是,想着这些衣服都是做给简小童穿的,简昭当然愿意,还有他一直觉得自己当时选择立业而不是跟着简小童继续学习跟在她身边有点可惜。虽然简昭不后悔自己结婚后就开厂子赚钱这些事,但是对于从小到简家之后很少跟简小童分开的简昭,其实不能时时刻刻跟着简小童他挺不适应的。
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简昭真的是一个特别粘人的家伙,完全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成熟,现在能天天跟简小童一起做衣服,商量着这些那些的,简昭心里简直一阵窃喜。
简小童和简昭一共做了好几套衣服,简父的工厂还做了正常大小的发簪回来让简小童配衣服,不仅如此,简父看着简小童两夫妻还做了男装,有时候简昭和简小童还一起穿着出去玩。
让他们给自己夫妻也做了些,简小童他们没有拒绝,还顺便给田外公也做了几套,这样以后出门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一家人了。
其实在衣服刚刚做好几套没多久,简小童就像主流媒体报纸投了稿,说明每个民族都要有自己的民族自信,汉族作为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总不能人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自己民族反而没有吧。
虽然时代在进步,这些繁琐复杂的衣服不一定要每个人随时都穿着,但是重大节日的时候完全可以推广一下嘛,而且很多人对这些服饰都不太了解,随着邻国的作品传到我国。很多人还以为这些都是国外的服装了,这完全就是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打击。
再把各种汉服的记录,来源,流行时期,来自什么资料上,这些洋洋洒洒的投稿了好几期,因为简小童经常投稿,很多校友和同学都在媒体工作,简小童的这些言论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简小童把自己和简昭做的衣服穿上身,配上各种配饰,在家里一个特意按照简小童的心意收拾出来的房间里拍了很多照片,然后也随着文章发表了。
后面简小童又开始普及各种礼仪,妆容,配饰这些的讲究,虽然没有想说让人们跟着学习,但是了解却是应该的,不能自己都不了解,让人轻易把这些文化都偷了去,还说是我们国家在抄袭。
简小童现在就做好准备,在这个国家和全球日益融合的时代,将这些文化输出准备好,这样就不会让别人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一切都用历史的资料说话。
随着越来越了解,很多人当然很喜欢这些美美的服饰,特别是颜色鲜艳,配色大胆的,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是最喜欢的,什么红配绿不行,这完全看怎么运用。
在汉服中,红配绿其实也能很好看,特别是在简小童所在的城市,很多人都对当初简小童和简昭的那个中式婚礼念念不忘,这么多年也有很多人开始仿照着举办中式婚礼。
简昭做的那些结婚器具销量还不错,完全带起了一股新的流行浪潮,这时候服装的复兴在这个城市也流行开来,但是很可惜的是没有专门做这些服装的,很多人只能拿着报纸上剪下来的简小童的照片,找裁缝做。
简父当然是最先发现这些商机的人,因为很多买小人偶配饰的学生来问能不能做自己也能戴的首饰,简父当然应允,加上看着这么多人喜欢上女儿推广的衣服,他当然很骄傲,也从中察觉到这能赚钱。
回家跟简小童一商量,简小童对于开一家汉服店铺也没有异议,能让更多人喜欢,更多人穿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这是一件好事,再说这个城市本来一直对于汉服就比较热爱,后世最开始穿汉服的人也出现在这个城市。
但是简小童自己不想真的把这个当作工作来做,招人啊,生产线这些简父当仁不让的又接手了。
其实简父的小厂子从最开始只做各做小文具,到现在跟女婿合作做各种玩偶,小配饰,已经扩大了很多,现在不过是再扩张一点加一条做衣服的线吗?简父觉得自己可以。
简父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他商业嗅觉还算敏锐,一点提示他就能找到商机,行动力也强,另一方面就是他本质是很懒散的一个爱偷懒的人,但是家里没人挑大梁的情况下,为了家人他又能坚持。
这就导致他不想费力开分店管理这些,但是对于女儿女婿的工作让自己帮忙他也不拒绝,将自己的小厂子做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
有时候简父工作一天回房也会跟简母抱怨说怎么感觉钱越赚越多,人却越来越忙呢?但是在简母提出想帮忙的时候又说让简母只用管着小吃店就行,自己能行。
新时代-结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家的厂子办的越来越好,但是简家都不是做大事的料子,没有特别大的野心,赚了钱没有一味的扩张,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更好的改进,也花了更多的钱在慈善上。
简家一贯没有直接捐钱的习惯,一般都是像学校或者孤儿院养老院这些地方捐物资,要是哪年哪个地方受了灾,简家也会捐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