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她只能一个人孤独无助的承受、消化失去了穆清的痛苦。
她觉得自己承受不来这么巨大的苦楚。
鹦鹉从树上飞到她肩膀上:“小溪姑娘,清溪陪你。”
符若溪抱住越长越大的孩儿,亲了亲它的头顶:“清溪真乖,越来越懂事了。”
赵玉尘回到京城,就听闻扬州节度使李重进起兵反叛了。
李重进本就很不满赵元朗谋权篡位之举,如今又被对方调派去落后之地就职,实在忍无可忍。
他联络其余两个地方的节度使,希望能够召集更多将士一起攻打汴京。
赵元朗得了探子的汇报,立马就派赵玉尘率领武清军南下平叛。
是日,赵玉尘在李重进出征前抵达了扬州。
李重进作战本领没有赵玉尘的厉害,但他好胜心强而又自负骄傲,生怕被人嘲笑他害怕赵玉尘。
于是,他带领自己的军队,与武清军拼死一战。
扬州的老百姓不是躲藏在屋里不敢出门,就是逃到外地躲避战争。
武清军作战经验丰富,人多势众,战略高强,才两天就攻陷了扬州且俘获了大量李家军。
李重进悲愤不已,自尊心受到了重创。
他与柴荣感情非常好,如今看到表弟的江山社稷被人夺走而他自己不但没能报仇还被贬官,如今又犯了死罪,更是生无可恋。
他灰头垢脸,不肯投降,激愤的跑回家中就发疯似的到处放火。
他的妻妾、儿女都没想到他会放火焚烧他们,惊慌恐惧的在大火中寻找出口。
李重进看着他们惶恐不安的样子,一边哭一边喊。
“都跟我去死吧!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赵狗贼吞我江山,欺我无权,我要做厉鬼冤魂,去汴京杀了他!”
符若淋觉得丈夫疯癫了,心中无比恼恨他。
她推开挡住她去路的家眷,不顾一切的冲出火海。
她的衣物被火烧了,她赶紧脱掉外衣,一边咳嗽一边逃跑。
李重进发现符若淋逃走了,手持火把就去抓住她。
“我们今生有缘做夫妻,不如共赴黄泉,在阴间做一对鬼夫妻吧!”
“你放开我!混蛋,我嫁给你没一日是幸福的,你从前不曾爱我,如今为何要我跟你去死?!”
李重进哈哈大笑:“你是怪我往日不够爱惜你,是吗?好,我保证今后一定疼惜你!来,我们一起死去,做一对亡命鸳鸯吧!”
符若淋惊恐不已,哭求李重进放她一命。
“李重进,我求你放了我!我可以给你守寡,每年都去拜祭你。即使你硬要我死,你也别烧我!我不想被烧死!我宁愿淹死!”
李重进神志不清,依恋的看着符若淋。
“你我一起赴死,相拥长眠,如此美好的爱情,一定受世人称颂。淋儿,我们走吧。”
话音刚落,李重进的火把就已紧紧贴着符若淋。
符若淋的头发瞬间燃烧起来,火势不可收拾的从符若淋身上传到李重进身上。
符若淋失心疯的大喊大叫。
李重进却牢牢的抱着她哭,即使被火灼烧,他也没有松开对她的拥抱。
武清军的人赶到时,李重进夫妇已没了命。他举家自焚的行为,令将士和百姓嗟叹不已。
赵玉尘单膝跪在相拥倒地的尸体前,心情沉重,默默道歉。
他与李重进昔日也算得上是朋友,此战胜利,他原本想来劝他去跟赵元朗好好道个歉,使赵元朗原谅他反叛一事。
可他万万没想到一向沉稳的他,居然会做出如此激愤的事情。
他懊恼自己没能早来一步,若早点到来,或许李重进的妻儿就不会惨死。
赵玉尘站起来,吩咐手下妥善处理李重进等人的尸体,就去城门那边与新来扬州就任的节度使交代战后事宜。
赵元朗听闻李重进举家自焚的消息,心里也没好受到哪里去。
可他不后悔派大军去镇压李重进,因为他知道李重进是他养不熟的狼。
李重进事件过后,内乱平息,宋国无人再敢对赵元朗有异心。
一年后,宋国朝政稳定,赵元朗就开始筹谋统一天下的大计。
他给柴荣当了几年臣子,潜移默化的产生了一统江山的雄心壮志。他打算先派兵把强敌汉国打败了,再攻陷南方诸国。
赵玉尘觉得,现下国力没能一举战胜强大的汉国,如若与汉国打持久战,本国将士会慢慢懈怠,国力也会削弱。
倘若汉国又与辽国联手一举进攻本国,本国势必陷入险境。
所以,他建议逐一攻打南边弱国,俘虏降兵加入本国作战部队,等统一了南方,再伺机北上讨伐汉国,乃至辽国。
赵元朗觉得赵玉尘说得很有道理,心中有了决定,但还是问一问符彦卿等人的意见。
符彦卿无心作战,只想告老还乡,也就附和赵玉尘的提议。
赵元朗看多数人都同意先南后北,当即就任命赵玉尘为南征主帅。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赵玉尘常年在外作战,先后吞没了荆南、后蜀、南汉和吴越。
南方江山尽数被宋国收进怀抱,宋国财政扩增,国土扩大,已能称之为宋朝。
但因连年累战,国库紧张,将士劳顿,宋朝打算休养生息几年,等国泰民安了再去铲平北汉。
这几年,民间一直都有歌颂宋朝开国元勋赵玉尘大将军的丰功伟绩,赞颂战神的诗词、小说和传记不计其数。
赵玉尘的感情故事、战斗故事成了百姓心目中的神话,男女老少都很崇拜他,认为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人物。
大量关于他的书籍在民间流传,甚至流入了朝廷,百官也都十分敬佩和爱戴他。
他被人们奉为神灵。百姓捐资兴建了不少庙宇,香火比孔子庙和关帝庙还要兴旺。
人们去参拜他的塑像,多数是祈祷自家孩子能够光宗耀祖,少数是祈祷能拥有一份长久美好的爱情。
他的将军府终日被人盯着,士兵时常要替出门上朝的他拦住百姓的热情。
百姓也不敢靠近神灵般的他,只为能看他一眼,以求福祉。
而不管是他的爱情故事还是他的行军故事,无不充满了神话色彩。
可这些故事书中,赵元朗的形象只限于一国明君,不但没多加赞颂之词,还暗指他是站在赵玉尘肩膀上才得以顺势做皇帝。
赵元朗非常不满,却又拉不下脸去命人焚烧了这些书籍。
不知不觉间,他听到了一股谣言。
谣言不知所起,以讹传讹,传到他耳里时,已经变得非常“真实”。
谣言讲:赵玉尘有帝王之光,只要时机成熟,便会称霸一方平定天下。
赵元朗不认为这是空穴来风,相信赵玉尘有能力做皇帝。
赵玉尘如今手握国家三分之一兵权,只要有心,随随便便就能推倒赵元朗而坐上皇位。
可赵元朗觉得赵玉尘不会这么不讲义气,不会忘恩负义的推翻赵氏王朝。
而且赵玉尘看上去是那么的淡泊名利、忠肝义胆,不像背叛亲友而追求权势之人。
赵元朗是了解他的,却依然安心不了。
他是一国之君,站在最高之处,个人感情就变淡了,更多的是大局利益。
他不能因为自己相信赵玉尘没有反叛之心,就养虎为患。
他还记得,当初他是如何苦苦哀求,赵玉尘才不情不愿的放他入城。
他觉得,或许他在赵玉尘心里并没那么重要。他越想就越焦虑,惴惴不安,决定去找曲幽大师谈谈心。
在立国之后不久,赵元朗就专程过来酬谢了大师。这次微服私访,他带了弟弟及几个侍卫一同前来上清寺。
曲幽看见他,起身行礼问候:“皇上万福。”
赵元朗非常客气的请他入座,等侍卫挡住了闲杂人等才开始谈话。
“大师,朕近日心有疑虑,寝食不安,特来请您解忧。”
曲幽微微一笑:“皇上但说无妨。”
赵元朗低声说:“朕的贵人近年来屡获奇功,为朕拿下了许多江山,也被百姓敬仰为神明,就连百官也非常尊敬他。”
曲幽点了点头。
赵元朗接着说:“他手握重兵兵权,若有反心,只要他开口,必会一呼百应。百官、将士和百姓都会乐意拥立他为帝。他可以不损伤一兵一卒,不废丁点功夫就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