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熙淡淡地说:“你已然身陷囹圄,身家性命全都捏在别人手中,还有什么资格与朕谈条件?”
尹国安抬头看向裴熙,仿佛看着一个陌生人。过了好一会儿之后,尹国安才叹息道:“皇上如今大有长进,真是与过去全然不同了。只可惜……太迟了,一切都太迟了。”
感慨完这一番话之后,尹国安自嘲地笑了笑道:“皇上说的没错,老臣的确没有什么资格与皇上做交易,不过皇上不妨先听听老臣提出的条件。”
“你说。”裴熙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来。
尹国安十分诚恳地说:“老臣与景王等人图谋之事,雪城全然不知情。还愿老臣说出真相之后,皇上能开恩留尹雪城一命。”
“可你犯的是满门抄斩的大罪,朕凭什么要留下尹雪城的命?你别忘了,天牢里除了你之外,还有景王和睿王等人,他们先你一步招了,还要你口中的‘真相’有何用?”
尹国安摇摇头,颇为自信地说道:“老臣之所以与皇上提出做这个交易,原因有二。一来老臣了解睿王,不到最后一刻,他绝不会轻易说出真相。至于景王,他常年驻扎在蜀地,知道得自然没有老臣多。”
“其二,”尹国安不想考验裴熙的耐心,不等裴熙追问,尹国安便继续说道:“皇上既然同意让雪城来看望老臣,想来是皇上对雪城多少还有几分旧情。老臣相信皇上心里对雪城并没有杀心。所以与老臣做这笔交易,您并不吃亏。”
“尹大人不愧是先帝亲自挑选的太子太 * 傅,十分擅长洞察人心啊。”既然尹国安如此诚恳,裴熙也不好太过拿乔,果断道:“好,朕答应你。只要你所言皆是实情,朕便保下尹雪城的性命。”
即使尹国安方才表现得十分自信,可实际上他心里也是没有底的,不确定裴熙会不会答应他的条件。
毕竟裴熙失了忆,对尹雪城的感情恐怕并不如从前了。
这会儿见裴熙爽快地答应了自己的条件,尹国安心中一松,大方说道:“不知皇上想让老臣从何说起?”
一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
裴熙看向一旁的高奇,示意让他找来大理寺相关官员做记录之后,这才向尹国安开始提问:“就先说说你为何要背叛朕与母后吧。”
这也是裴熙自己最好奇的问题之一。
尹国安曾是太子太傅,尹夫人又与姜太后交好。只是单凭尹夫人与景王妃的表姐妹关系尹家就背叛了裴熙母子,在道理上实在有些说不通。
尹国安听裴熙问起这个,眼神闪烁了一下,面上浮现出一丝愧色:“许是因为……失望吧。当年皇上还是皇子的时候,老臣听说您的命格贵不可言,甚至可以说是能够挽救大齐颓势的希望,所以老臣在担任太子太傅之时,曾对皇上寄予厚望。可后来,老臣见皇上十分贪玩儿,不听教诲,毫无人君应有的气度,难免感到极其失望。后来景王那边通过景王妃多次试探,老臣一时迷了心窍,便同意了让尹雪芽入府……”
裴熙一怔,没想到尹国安背叛皇帝的理由竟然是这样。
“不管皇上相信与否,老臣都要补充一句,其实这一年多以来,老臣看得出皇上身上的变化,心里已然后悔了。只是一旦有了错误的开始,想要收手却是已经来不及了……”
尹国安说的是真心话。
如果不是心里已经认定裴熙可以做一个好皇帝的话,无论裴熙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尹国安都不会将实情告诉裴熙。
先前他故意拖着不肯说出全部的真相,就是想要给自己留一点筹码好与皇帝谈判,保下尹雪城的性命罢了。
若不是还牵挂着这个儿子,或许尹国安早就什么都招了,也不必在牢中吃那么多苦头。
听尹国安这样肯定自己这一年以来的表现,裴熙心里真是感觉哭笑不得。
“后来呢?”裴熙没有执着于深入了解尹国安的心理,继续问道:“你和景王府、睿王府是如何合作的?”
“景王交待我们,表面上与姜氏一族亲近,实际上老臣与夫人时常通过睿王府……向慈安宫传递消息。”
“慈安宫?”见尹国安终于招出了慈安宫,裴熙心中一喜,“那你可有睿王与慈安宫勾结的证据?”
尹国安摇头道:“据老臣所知,睿王也大多是与华阳长公主联系,甚少与慈安宫太后直接见面。”
华阳在京城里有公主府,还经常和驸马一起住在丁德惠府中,她又 * 时常出入宫禁,和睿王见起面来的确便易许多。
“你都知道睿王和华阳长公主的什么事情?”
现在裴熙最想得到的便是有关于华阳长公主的证词,这样慕水寒安排跟着华阳的人便可以收网了。
只要抓了华阳,不怕温太后沉不住气。
裴熙本以为尹国安会说出华阳长公主指使柔妃给皇帝下药,或是暗害萧宴之父萧嗣的事情,却没想到尹国安竟道:“华阳长公主一直认为当年她的两个弟弟夭折乃永寿宫姜太后所害,为了报复姜太后,她吩咐老臣的夫人在送去姜家的礼物中下药,好让姜氏一族子嗣凋零,后继无人……”
裴熙一愣,没想到华阳竟然指使尹家做了这么阴毒的事情,这是要断绝姜家的子孙了。
难怪姜家这一代几乎没留住几个孩子,长成的女孩儿就只有姜贵妃这么一个,仅存的两个公子也都是病病歪歪的。
除了这件事有些出乎裴熙的意料之外,尹国安接下来招认的事情便几乎都在裴熙的意料之中了。
据尹国安所知,柔妃让人给皇帝下药乃是受华阳长公主的指示,而当初那从京城外轰轰烈烈地传入京城的谣言则是睿王所为。
这两件事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朝臣与天下万民认定皇帝昏庸无能,逼裴熙下罪己诏甚至退位。
等裴熙退位之后,解决了华北旱灾的睿王便可以顺理成章地登基为帝了。
尹国安所招认出来的东西和裴熙猜测得相差无几,只是裴熙有一事不明:“你与景王、睿王、华阳等人处心积虑,所为的究竟是让谁来取代朕做这个皇帝?”
尹国安苦笑一声,道:“皇上问到了点子上。其实老臣加入他们之后会感到后悔,除了看到皇上的变化之外,景王、睿王、长公主各怀心思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原来华阳母女的想法是通过睿王与景王的帮助扶植大皇子上位,到时候让温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等大皇子登基之后,就让睿王做摄政王,景王做统管京城戍防的兵马司指挥使,尹国安做内阁首辅。
华阳的设想十分美好,只可惜睿王和景王都是皇室宗亲,有他们各自的想法。
“华阳长公主与景王虽沾着亲,但景王离开京城多年,与她们母女并不熟悉,不过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而已。因此老臣推测,去岁景王谋逆应当是真,他是想利用长公主等人登上皇位。睿王亦然。”
裴熙大概听明白了慈安宫一系的内部情况。
尽管他们个个儿出身尊贵,位高权重,可这么一群各怀心思的人凑到一起,劲儿都不往一处使,难怪他们会沦落到今天的境地。
不管怎么说,能从尹国安这里拿到指认华阳长公主的口供,裴熙今天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第一百零四章 收网
得到尹国安的供词从天牢 * 里出来之后, 裴熙并没有急着让人去抓华阳。
左右慕水寒的人一直跟着华阳长公主出了京,再让她逍遥一时半会儿的也无妨。
裴熙还想再拿到一份指认华阳的口供,从柔妃那里,或是景王那里都好。
若是能得到两份证词的话, 他们就可以彻底堵住温太后的嘴。
按说景王的妻儿已经被捏在了姜太后的手中, 应该比较容易拿捏他才对, 可乜肃审人时似乎做得过了些, 景王在得知自己儿子被抓之后精神上受了刺激, 一直都有些疯疯癫癫的,到现在都没有回过神儿来。
裴熙让信得过的太医替景王诊治过,这回景王八成不是装疯, 而是真的有些被刺激到了。
所以裴熙在景王和柔妃之中想了想, 还是决定先去拿柔妃的那份口供。
倪皇后和佳贵妃按照姜太后的吩咐审了柔妃好几日, 可关键的信息还是没有得到多少, 只是知道了不少柔妃陷害齐贵嫔的细节,还有后宫各种各样的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