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啊……”周梵转头隔着玻璃看向车窗外,“可能是我看错了吧……”她一边这样说着,时学谦的形象却出现在了幼小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管家笑道:“小姐这次到波士顿来参加音乐会也很累了,今晚要好好休息,要不要吃一点宵夜?”
周梵正在出神,自然没听到管家说了啥,也就没接话,而是愣了一会儿问道:“马叔叔,父亲他只有母亲一个妻子吗,我是说,在和母亲结婚前,父亲没有结过婚吧?”
管家大惊失色,说道:“当然了小姐!周先生只和太太结过婚,你在想什么呀?”
“可是……”周梵绞着手指,小声道:“可是……我以前听家里的保姆们悄悄在一起聊过,说父亲年轻的时候去了大陆很多年,想要和别人结婚的。”
“胡说!保姆的闲话怎么能信!”管家大声道,像是在极力掩盖什么一样,嗓门突然拔高了一倍,这一声把小周梵吓了一跳,转过来看他。
管家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放平声音道:“对不起小姐,我只是见不得别人损害周氏的名声。”
周梵又问:“马叔叔,你觉得父亲爱母亲吗?”
管家道:“当然了,周先生很爱小姐,也很爱太太。周先生这两天从台湾打电话来总说想念小姐,我们明天就可以回家了,他很高兴。”
周梵又转头看窗外,说道:“我知道父亲爱我,可是从小我就觉得,父亲不怎么喜欢母亲,就是连带着我,也总是忽冷忽热的,不像别的父亲那样亲密无间。”
管家张了张嘴,一时无法辩驳,小女孩的心思太过敏感细腻了,于是他只得道:“小姐,你不要多想,周先生如果知道你问这样的问题,会很生气的。”
周梵沉默的垂下了眼皮,过了一会儿,才道:“我知道了,我以后不问就是了。”
※※※※※※※※※※※※※※※※※※※※
首先向大家道歉,很久不更了,真是抱歉,作者菌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忙开学季,事情比较多,新专业的课程也很难很难,所以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更文,不过请大家放心以后会尽量更的,这文不会坑的,我对自己的文向来都有种使命感,不完成它我心里也不踏实,所以这一点请放心。
其实前两天就打算复更来着,但是因为时间隔太久了感觉都有点续不上了,于是又倒回去重头把这文又看了一遍,培养一下氛围,今天写出来了。不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作者菌发现自己以前写的好些地方都好烂啊(笑),你们能忍着看下去还经常鼓励我,真的是太感谢了,感谢大家的包容。
最后弱弱的问一句,你们的营养液还有么……
第83章 礼仪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学谦一方面每天忙于博后出站论文的最后收尾工作以及和布拉维的“秘密实验”,一方面几乎每顿晚饭都跑去找乔樟一起吃,按照乔樟的说法,是要对她进行“言传身教”的晚会礼仪训练。
若非如此,时学谦自己还真找不出恰当的理由每天下午下班后都堂而皇之的去见乔樟,只为吃一顿便饭,之后再驱车回到学校,掐指一算,花在路上的时间倒比见面的时间还长,可即便如此,时学谦每天还是乐此不疲的来回跑。
乔樟每天都会订不同种类的菜品和时学谦一起吃,但两人吃饭不是重点,训练餐桌礼仪才是重点。在大型宴会中,每一种菜怎么吃,有什么规矩,都有不少讲究。
按照乔樟的说法,中国人用餐,往往越正式的场合菜色越中规中矩,这次生日宴也会和往年一样选择最平淡安全的淮扬菜系,考虑到外国来宾的口味,再增添一些西式餐食。
这样一来,五花八门的规则礼节就多了去了。
从座次选择开始,处处都是门道,什么“尚左尊东”、长者为先都是最基本的,圆桌该怎么坐,方桌又该怎么坐,碗筷怎么摆,餐巾怎么用,种种细节不一而足。
这还只是吃饭的前奏,等真正开吃,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更多了。
比如吃中餐的时候,筷子不能过山,挑面不能泄卤,肘部不可以上桌,再比如任何菜都不可以一次用刀叉切好了再吃,而是要切一次吃一口,虽然大文豪村上春树觉得那种把牛排一次性全部切好然后再一口一口叉着吃的行为让女人看起来格外性感,让男人看起来很有男子气概,但是对于正式的宴会场合,还是不要贸然尝试了……
另外诸如如何用汤匙,如何用不同的杯具,肉类鱼类怎么吃,贝类海鲜怎么吃等等,都有好几道要求。
中餐礼仪就够繁琐了,还有更磨人的西餐礼仪。一个月以来,时学谦在乔樟那光汤水就喝了不下十次,因为通常考验一个人的餐桌礼仪,看她喝一碗汤就可以看出是否合格。大家族对子女从小的礼仪教养也往往从教小孩子喝一碗汤开始,别小看了喝汤,它其实真的很不容易。
乔樟父亲乔缮津又是个极爱喝汤的人,这次晚宴中必不可少的会有各式各样的汤。
舀汤分英式法式中式这些细节当代社会已经无所谓了,但喝汤时决不能发出声音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基本红线,无论是发出那种嘶嘶的吸汤声还是汤勺碰到碗底碗边,都一定要避免。一碗汤也不可以全部喝完,因为如果汤匙刮碗底或者将汤碗倾斜一点方便舀汤都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喝汤时也不可以弯腰低头,只能稍微前倾一点点,更不可以将汤碗端起来就着嘴喝。
这还不算完,喝完吃完之后,还绝对不可以擦嘴。如果需要清理嘴上沾到的汤汁之类,只可以用餐巾轻轻按压唇部,但不可以有“擦”这个动作。
除了喝汤,中国人宴饮,喝茶也是必须的环节,这就又牵扯出一大堆规矩了。
时学谦跟着乔樟学了一段时间,光笔记就记了好几十页,她也终于体会到了乔樟之前对她讲的那句话的意味:在一场舞会中,舞技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跳舞时候的礼仪,同样在一场宴会中吃饭的时候也是,吃的不是饭,而是一种礼节,一种交际。
说到交际,讲究就更多了。比如在宴会中不要使用言语呼唤侍应生这一条。
时学谦第一次听到这个要求的时候都惊呆了,“不用言语呼唤,那我怎么叫他们让他们知道我有事需要帮忙?”
“用眼神。”
“……”
见时学谦不大相信的样子,乔樟道:“正式宴会的侍应生都是是受过严格训练的,随时随地对宾客察言观色是最起码的业务能力,他们会神出鬼没的在你需要他们之前几秒就出现在你身边。所以你放心好啦,根本用不着出声呼唤的,甚至你都不用刻意用眼神寻找张望,他们就已经站在你面前了。”
时学谦忍不住想笑,“这年头,做个宴会侍应生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乔樟也笑道:“当然了,你以为光端个盘子就没事啦。”
想想过去,时学谦参加过的最麻烦正式的宴会也不过就是在剑桥呆的那一年里,每个月学校都要召集举办的交流晚宴,那时候人人都穿着剑桥的那一身像巫师一样的大黑袍子(各个学院的学院服),然后有序的都堆进一个教堂一样的大礼堂里,通常是星期日,各个院的院长轮流发表冗长的讲话,然后众人坐在超长的桌子两边开始进餐,餐前甜点往往上的极慢极慢,正餐也往往开始的极晚极晚,整的人饥肠辘辘又不好意思走。
唯一让她欣慰的可能就是每次可以以这种晚宴为契机结识一些平日里不怎么接触的其他领域或学院的学者,大家坐在一起深入的切磋交流,拓展视野,激发学术灵感——这也是剑桥坚持举办这类晚宴的主要原因。
不过有时候也不那么尽如人意,比如某次她正好和一个政治学博士坐在一起,两个研究领域完全不搭界的人完全是鸡同鸭讲,聊了两个小时,双方都怪尴尬的。
时学谦本以为那种程度的宴会已是极致,可如今见识了乔樟教给她的这些东西后,才知道原来是小巫见大巫,自己以前太天真了。
比起初学起来颇为生疏的时学谦,乔樟对这些冗杂的礼仪流程拿捏的相当娴熟,不仅一分一毫的动作都恰到好处,而且还会在符合礼节规矩的同时透出一种从容的优雅,令人感到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