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955)

作者:饭团开花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边有姚大、石头和二十个亲兵,行李什么的早就被装上了马车,就等着出发了。

宋重锦和王永珠当初买下的那个院子距离码头也不算太远,加上他们这一行人,一看架势就不同寻常,一路行来,路人看到都避之不及,十分顺畅的就到了家。

果然如同杜老太医说的,估计是已经得信了,院子的门是开着的。

里面还有几个身影在收拾打扫,见宋重锦他们一行人进来,忙上前拜见。

赫然是杜老太医家的管事。

“宋大人,这前院已经收拾好了,后院也是前两日才打扫过。水井都是淘过的,厨房里柴火都是齐备的,米面和菜蔬什么的已经让人去采买了,一会就能送来。”

杜老太医的管事也是个能办事的,这么短的时间就已经安排得很妥帖了。

王永珠谢过管事的,又赏了银子。

那管事的也十分有颜色,谢过赏赐,带着下人就走了。

剩下的人,也好安排,二十个亲兵还有姚大、石头和金壶自然就留在前院。

还有跟着金壶一起上船,十分低调的张银保的管事,本也安排在前院,他却道,张大老板有安排住处,就不叨扰了。

等到石桥镇的时候,通知他一声就行了。

王永珠也不多留,知道他住在这里也拘束,也就任由他去了。

前面交给宋重锦和姚大他们,她也就不管了,直接奔后院而去。

这离开这院子大半年,一回来,只觉得浑身舒坦,张婆子也是,两人的脸色都轻松和缓了许多。

走到院子之间,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蔷薇香。

抬眼,就看到院墙上已经爬上了几朵蔷薇花,风一吹,摇摇曳曳地,十分好看。

穿过月亮门,王永珠忍不住眼前一亮。

这才大半年,当初她细心布置过的院子,经过了一个冬天和春天,如今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来。

整个院子郁郁葱葱,花香四溢。

蔷薇爬了半墙高,偶尔有几根心急的已经翻过了院墙。

那一株辛夷花早就过了花期,如今满树碧绿的叶子。

两颗葡萄已经爬满了藤架,藤架下面的石桌旁,摆放着三张躺椅,一看就让人想坐上去偷得浮生半日闲。

还有那墙角的小缸里,睡莲已经长出了巴掌大的叶子,缸里还有两尾小红鲤鱼,摆着尾巴游来游去,十分有趣。

张婆子都忍不住喜得道:“果然那黄娘子巧手,这院子被她这么一归置,去年还看不出来,今年这实在是好看。”

因着里面屋子虽然时常有人打扫,可毕竟没住人,有浮尘要扫,还要开窗透气。

谷雨和立夏只将躺椅擦过,又垫上坐垫,让张婆子和王永珠坐下歇息。

丁婆子已经去厨房烧水,给两人沏了一壶茶,又将那点心热过了端放在桌上。

又洗了两个大茶壶,将那本地人爱喝的树叶子放进去,泡了一大壶热茶,并几个粗瓷大碗,给提到前院去了。

那些亲兵们也是半日没喝水了,见了这热茶,颜色绛红,闻着虽然没太多茶叶味道,可一气喝下午,倒是解渴生津,一个个都灌了好几碗。

吴婆子和两个丫头,都去收拾屋里去了。

没一会子,姚大带着几个亲兵,将内院的箱子都抬了进来,看到这后院的景致都愣了一下。

里面刚好收拾的差不多了,亲兵们将箱子都抬进屋里,自然有两个丫头收检。

宋重锦在前头安排好了,也就进了后院,喝了一盏茶,往躺椅上一躺,只觉得整个人都放松下来,舒服得恨不得眯上眼睛睡上一会。

张婆子见宋重锦这样,也忍不住慈爱的一笑,示意来往的人动静小些,别吵着了她女婿打盹。

姚大小心翼翼地凑过来:“夫人,这前院都已经安排好了,我跟石头住在西厢房靠墙那间,中间的那间就委屈金壶少爷了,国公府的大哥人多,东厢房三间屋子都住不下,西厢房这边给他们腾出了一间屋子,一共四间屋子,五个人一间。”

“小的看前院也有厨房,家伙什也都齐全,想着若是都麻烦夫人身边的嫂子给咱们做饭,也忙不过来。小的想跟夫人告个假,去找人牙子,雇两个做饭的婆子回来,就在前院负责咱们的伙食,夫人看意下如何?”

姚大来之前,就被杨宗保叮嘱过了,事事都要听王永珠的。

这一路他跟石头也都看出来了,这家里,做主的就是夫人,别看大人是什么世子爷,冷着脸能唬人,在夫人面前,那就跟软脚猫一样。

再者,这些家庭琐事,肯定都要请示王永珠的,因此也不避讳宋重锦。

第一千两百九十二章 恩人?

王永珠听了,也觉得姚大安排得十分妥帖,不过说到人牙子,她跟严中人一向合作的不错,也就提了一句,将严中人家的位置告诉了姚大。

姚大也就表示知道了,准备退下。

王永珠才想起来:“等下,我让谷雨给你拿银子——”

姚大十分憨厚的一笑:“回禀夫人,小的跟着夫人回荆县之前,杨老大给了咱们兄弟银子,如今还没花完呢。等夫人闲了,小的来跟夫人对对帐!”

说着径直去了。

王永珠……

王永珠这自己操心惯了的,突然这有人将事情都给理顺了,办妥了,一时倒还有些不习惯。

不过这初夏十分,太阳不十分炙热,又有葡萄架遮挡着,凉风吹来,满院子花香,加上又躺在躺椅上,只觉得昏昏欲睡。

干脆也就闭上眼睛,享受这难得的悠闲起来。

听着外面,有人送米面果蔬进来,那些亲兵们挪动屋子里家具的声音,听着丫头们打扫屋子的动静,听着吴婆子将被褥都抱出来,搭在杆子上晾晒,拍出砰砰的闷响……

一切的一切,都这么熟悉让人放松,王永珠嘴角忍不住翘了翘,回家真好!

宋重锦只歇息了一会,就换了一身衣裳,带了四个亲兵,去赴宴了。

快中午时分,姚大回来了,带着两个婆子,后面还跟着好几个商铺的伙计,手里都抱着大堆的东西。

在最后面,还跟着酒楼的伙计,拎着食盒。

这么多人进来,院子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丁婆子先前就熬了一大锅的清粥,只留下一小半,配上小菜,再有姚大带回来的食盒,女眷吃得不多,这些也就够了。

剩下的都提到前院去了,就算宋重锦带出去四条大汉,这剩下的也差不多二十来口人,都是汉子,能吃的很。

也不太讲究,恰好这宋家外面不远就是各色卖小吃的,石头已经带着人去买了一大堆馒头、烙饼之类的回来。

大家风卷残云一般的也就吃完了。

屋里都收拾的差不多了,日常用品都拿出来归置好了,那些不常用的,干脆就没打开箱子。

被褥晒到下午,也就软和蓬松,全是满满的太阳的味道,被收进去铺设好。

前头院子里,他们从京城出发也自带了被褥,只是还不够,姚大出去了一趟,已经买回来了。

那船上的盖了这大半个月的,汉子们能有啥讲究的,也都拆下来,让婆子们去浆洗去了。

柴米油盐什么的也都买齐了,一下午时光,这空荡荡的院子就能居家过日子了。

姚大和石头这才晃悠悠的带着账本和银票,来后院跟王永珠对账。

王永珠这才知道,两人出京,杨宗保就给了他们足足一千两银票,加上这一路贩卖那些商船给的孝敬,又赚了几百两。

这一路下来,那一千两没动,今天雇做饭浆洗的婆子,加上给前院买被褥还有各种日常用品,米面油盐什么的,也才花了不到三十两银子。

王永珠看着那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账本,还有一沓银票,再看看貌似憨厚的姚大和石头。

示意他们两人坐下来,然后才问:“二位的本事,我都看到了,我只是奇怪,以二位的本事,怎么会屈居给我帮忙做事?”

“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不要说那些冠冕堂皇的,什么我是世子夫人,身份如何之类的话。都知道,更不用说,我跟我家夫君是要发配到赤城县的,赤城县在哪里,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

“二位的才能,不说在京城,就是随便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赏识你们的人,或者自己单门立户的挣钱做生意。实在没必要跟着我们夫妻俩,到那苦寒之地去,熬上几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