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845)

作者:饭团开花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何苦呢?这些年我也累了,也不想掺和这些了。你以为我那娘家真是为了我下半辈子有靠?笑话!我是朝廷册封的一品国公夫人,有诰命有凤冠霞帔,不管将来是谁继承国公府,我都是他们的嫡母,他们就得对我恭恭敬敬的。”

“我一个孑然一身的孤老婆子,他们每年不过花费些银钱供着我,能碍着他们什么事情?还能挣个孝顺的名声,又岂会苛待我?就算我将来死了,可我也是上了宋家族谱的,这到时候该烧的纸,该上的香,该供的饭,也少不了我的,我愁什么?”

“他们这般着急,说是为了我,不过是为了高家。高家如今大不如以前,只不过是靠着娘在太后面前的那点情分,还有咱们国公府才撑着不倒。说来也是我碍了他们的事,不能生养,还霸占着卫国公夫人的位置不让。”

“若是当初,我要是难产直接死了,他们还能再送个人进来,说不得如今都儿女成群了。身体里流着高氏血脉的国公世子,才是他们想要的!”

“假如我真答应将大公子记在我名下,只怕接下来就要逼着我亲自给锦哥儿媳妇下药,将来还要让出面逼着锦哥儿娶个高家的丫头。”

“万一真有一天事情败露,到时候我就是那最好的替罪羊,一切都往我头上一推,药是我下的,人是我逼着娶的。你说你主子我到时候是个什么下场?”说到这里,高氏冷笑道。

姜嬷嬷打了个寒颤,真若如自家夫人所说,只怕到时候自家主子不仅没了活路,还身败名裂了。

想到这里,姜嬷嬷脸上都变了:“老奴……老奴…”

高氏这才悠悠的叹了口气,看着窗户道:“我这一辈子已经这样了,这些年来为了高家也谋了不少好处了,就让我清清静静的过上几年的日子吧。”

姜嬷嬷抹一把眼泪:“夫人,您太难了!只怕您不答应,高家那边也不会罢手,要不要给县君传个消息,让她老人家帮着您压一下高家那边?”

高氏眼中闪过些什么,怅然的道:“娘年纪也大了,为了我这个不孝的女儿操了大半辈子的心,如今让她老人家也享两天清福吧。只要我不答应,高家的人手还伸不到宋家来!”

说完看着姜嬷嬷都红了的眼圈,倒是笑了:“你有什么可难过的?你放心,你夫人我看得开,这么些年了,若不是看得开,只怕早就…”

剩下的话,轻飘飘的散在了嘴边,无人能听见。

宋重锦自从说闭门温书,除了偶尔出门去跟顾子楷和荆县来的举子交流外,并不跟外人来往。

过了正月十五,宋弘才带着宋重锦上门去拜访那秦博涵秦大人。

秦大人本是皇帝的心腹,又身居高位,住的房子也是皇帝赏赐的一所五进大宅院,隔着齐国公府邸并不太远。

因为秦博涵并不喜奢华,本人也是简朴之人,偌大的尚书府,门口也就两个门子看着大门。

见了卫国公马车上的标记,才迎了上来:“可是卫国公大人和宋大公子?”

宋弘颔首说是,那两个门子就不卑不亢的道:“我们家老爷一早就吩咐小的们在门口等着了,大人请——”

将两人给迎了进去。

宋重锦看着这府里,这才过完年,可这府里除了门口挂着的两个红灯笼还有一丝喜庆之气,进了大门,却只感觉到一片端方肃穆。

这尚书府的下人似乎并不多,两个门子将人送到了前院门口,就有一个管事模样的将两人请到了书房。

书房里烧着火龙,倒还暖和,隔间有不少幕僚,窝在一起在讨论什么,见两人进来,都上前来见了礼,才退回去。

秦博涵穿着家常的袍子在里间,正在看邸报,听到动静,抬起头来,起身迎接了两步,又请上座,没一会就有一个小厮端上茶来,又悄然的下去了。

寒暄了几句,喝了一盏茶,秦博涵让宋弘坐在一旁,略微考较了几句宋重锦,中间就不断有人来回话,说谁谁求见,谁谁有事。

宋弘见秦博涵这边实在忙得不堪,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就要起身告辞。

秦博涵着实太忙,也不虚留,只让宋重锦将带来的文章留下,又从一旁拿出一卷手稿丢给宋重锦:“这卷手稿你拿回去好生研读两日,后天我休沐,你一早来我府上,我再考较看看。今儿个实在事多,你们就先回去吧。”

宋重锦恭敬的接过手稿,告辞出来。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什么关系

上了车,宋弘倒是感慨:“没想到你这臭小子倒是时运不错,也不知道你是怎么入了他的眼了。既然他有心调教你,你可得好好学,给你老子我争口气!”

宋重锦无意的翻了两页手稿,就停了下来,闭上了眼睛,只随意的嗯了一声,也勉强算是答应了。宋弘没看到,宋重锦握着手稿的手,在看不见的地方,青筋都爆了起来。

回到卫国公府邸,宋重锦就告退回了自己的院子。

一进院子就进了书房,吩咐大壮和二壮两兄弟,别让人进来,他要温书。

关上门,宋重锦颤抖着手,将那手稿打开,逐字逐句的看下去。

这手稿上也是一篇文章,旁边有不同的字体批注。

宋重锦看到其中几句批注,眼神就凝住了,尤其是看着,在手稿的最后,还有一小段评语,评语的最后,落款,看到了几个小字,齐淮民。

这是一篇秦博涵写出来,齐淮民批注修改的文章。

齐淮民,乃是齐欢之祖父,当年的齐大学士的名讳。

宋重锦豁然起身,走到一旁,端起一盏冷茶灌了下去,这才觉得自己冷静了下来。

又坐回桌边,将那手稿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几遍,心中无数个疑问升起。

秦博涵的文章怎么会被齐淮民批注?这看批注的语气,两人关系颇为亲近。

如果秦博涵和齐淮民是旧识,那他们是什么关系?

秦博涵对自己青眼看待,是和齐淮民有关吗?这手稿是秦博涵故意给自己看的?

深吸了一口气,宋重锦将手稿揣在了怀里,调整了一下心情,然后若无其事的出了书房,往后院而去。

王永珠和张婆子也没闲着。

早几天就说着这大冬天,年也过完了,实在是无聊,是不是该找点什么事情做了。

张婆子这次在国公府里过年,算是开了眼了。

那鞭炮跟烟花不要钱一样的放,还有正月十五的花灯,什么琉璃的,什么纱糊的,漂亮得不得了。

哪里像是七里墩,家里富裕的,也就大年三十这天放上一挂鞭炮,家里穷的,也要凑个热闹,买不起鞭炮怎么办?

要么去砍竹子烧,也能烧出声音来,在大黑山上,还有一种树,用大火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一般人家都砍回家去,大年三十这天充做鞭炮。

至于花灯,能弄一个用纸糊的就不错了。

当然,最让张婆子惊讶的是,这么冷的天,在乡下,都只能窖藏一些白菜之类的,在冬天能吃上这个解腻就很不错了。

可到了国公府,这大冬天的,桌上还能看到绿叶子的菜,叫什么洞子货。

说是京城外面有温泉,温泉附近地热,这个季节也能种出些绿叶子的菜来。

有那心思灵活的,还从富贵人家的暖房吸取了经验,也改造出暖屋来种菜,专门供给这些权贵人家吃用。

这大冬天的,还能吃上碧绿的葱、蒜、小芹菜、韭黄、黄芽菜、扁豆还有茄子和黄瓜。

张婆子真是爱得不行,只夸京城人脑子就是比乡下人好使。

不过听过这洞子货的价格后,张婆子咂舌不已,这么随便一筐子洞子货,就恨不得是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日常开销了。

听张婆子嘀咕了几天,直说这个太抛费了,天天这么吃,她都觉得吃得不是菜,是银子了。

又说那个庄户人家这么奢侈过,简直是造孽哦!这么吃下去,都要折福了。

王永珠闲着也是闲着,听张婆子这么说,干脆道:“这也不是什么难的,多的咱们种不了,在屋里种点葱蒜,撒点小白菜供咱们自己吃还是能够的。”

张婆子本就闲不住,在乡下干活习惯了,这每天闲得骨头都感觉要生锈了。

听自家闺女说有办法,也就一叠声的说自己种种菜,也好松松骨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