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然也赞道:“我吃这道佛手金卷,跟宫中的味道亦是不相上下。”
杜太医不甚在意:“我家厨子曾跟着宫中御膳房的大厨学过几日,也就勉强有宫中御厨两三分功力罢了,不值一提。”
旁人听着,啧舌不已。
听这话,两位京城的贵人那是宫中宴席的常客也就罢了,这告老还乡的太医,居然家里的厨子还跟御厨学过手艺。
那都是极得当今陛下信重才有的荣耀。
他们不过是区区一县的小吏,只怕这辈子都没这个副气了。
倒是那鲁典史,笑盈盈的举杯:“下官们今天倒是托了两位大人和杜老的福,才能品尝这宫中美味,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此言一出,倒是提醒了其他人,一个个都举杯,嘴里那是赞誉褒扬之词不绝于耳,一时桌上的气氛就热烈了起来。
陈巡抚和朱浩然多看了那鲁典史一眼。
桌上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千年的狐狸成精了的人物,上官一个眼神,他们都能脑补出多少事情来。
因此自吕文光以下,好几个小吏都羡慕的看着鲁典史,今儿个可是让他出头了,方才那一番话既捧了两位京城来的上官,又捧了杜太医。
不拘得了两位上官哪一位的青眼,这以后可就要青云直上了。
就连鲁典史自己也是一颗心跳得厉害,这京城来的两位上官,谁不想巴结上?
只要能得青眼,哪里还用得着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典史的位置上蹉跎?
他自认为才干,能力什么的都不比别人差,差得不过是没有人脉和机遇罢了。
今儿个,他终于抓住了机会,让两位大人都看了他一眼,接下来,只要两位上官能问一下自己的名字,他就能再抓住机会……
鲁典史心中火热一片,期待的看着陈巡抚和朱浩然。
陈巡抚和朱浩然身为一品三品的朝廷大员,下来公干,见过的这种溜须拍马,急于讨好自己的小吏实在太多了,鲁典史这样的手段,还真没入他们的眼。
只不过是觉得此人甚没眼色,在座的都是他的上官,不说别人,就说吕文光,可是他的直辖上司。
直辖上司都没说话,他一个末座的未入流的小吏,若是为他上司打圆场,将话头给吕文光么,这才正常。
这般直愣愣的,越过自家上司,就拍自己二人马屁的二愣子,还指望他们高看一眼?别开玩笑了。
更不用说了,今儿个是什么场合?那可是杜老收徒弟的日子,主角是谁?可不是他们两人。
这一帮子都是没眼色的,在人家的地头上,将今日的主角这般忽视,还指望他们俩怎么回应不成?
因此也就只看了一眼,然后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倒是夸起王永珠和宋重锦来。
先前只是看了两眼,此刻见小两口,一个笑盈盈的端杯,一个面无表情的执壶,倒是配合默契。
又极为有眼色,谁杯中酒空了,就会上前斟满。
杜太医只介绍了一下在座的,小两口就上前见礼,那小姑娘看着年岁不大,可着实口齿伶俐。
一番见礼下来,话说得动听,还没有重复的,三言两语间,总能搔到人的痒处,说得恰到好处。
一圈下来,谁看他们小夫妻俩,那眼神都和蔼了几分。
朱浩然倒是忍不住多看了后面的宋重锦一眼,若他真是卫国公宋弘的血脉,即使早早娶了这样一门农户妻室,虽然不及京城里那些豪门大户的千金小姐,可也不算辱没了他。
只是,却不知道,这宋重锦若真是卫国公宋弘的骨肉,将来认祖归宗后,还会不会要这位乡下的娇妻呢?
因为一时想入了神,别人看着就是他一直盯着宋重锦在看,顿时席上那说话的声音都慢慢小了下来。
还是陈巡抚一笑,拍了朱浩然一记:“可是看着杜老的这徒弟,真真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自愧不如了?”
朱浩然回过神来,知道陈巡抚这是给自己解围,也就顺势笑着举杯:“可不是,看着他们,想到当年,一时倒是失态了,来来来,我自罚一保。——”
也就笑着将此事揭过不提。
第九百六十七章 吃着香甜
前院这般热闹,后院却有些冷场。
一来今天带家眷来的,也就是几个小官吏的家眷,听自家男人说,这杜太医如何如何不得了,又是京城来的,先就胆怯了三分。
再来一看,齐夫人打扮气质,高贵华丽,让她们更是自惭形秽。
再看席面,也是没见过的精美,比起那县令夫人家的席面都气派,好些菜见都没见过。
就连上菜的丫鬟仆妇,也都进退有度,着清一色的青色衣裙,看着就清爽,那举止做派,比起自家娇养的闺女看着都舒服。
席面旁边还有几个丫鬟服侍着,上一道菜就介绍一道菜名,时不时还问客人,有何需要之类的。
让那些小官吏的家眷越发缩手缩脚,看看上座的齐夫人,那姿态,就感觉自己连筷子都不会拿了。
好不容易有人鼓起勇气夸上几句齐夫人,齐夫人也不过淡淡的一笑,并不见喜色。
她们也就越发不敢造次了。
张婆子在齐夫人面前倒是自在,她知道齐夫人其实也是个爱玩闹的性子,这是在外人面前才摆出这样的架子来,自然也不会不识趣的揭破。
反倒自在的坐在桌上,因着守孝,好多菜不能吃。
不过齐夫人早就有准备,特意让厨房做了几道素菜上来,专放在张婆子的面前。
就有丫鬟要上前服侍张婆子吃饭,看她眼睛多朝着哪道菜上看一眼,就给夹到面前的碟子里。
张婆子吃了两口,只觉得浑身不自在,干脆的道:“你这孩子,你忙你的去,让我自己夹着吃还香甜些。”
那丫鬟抿嘴一笑,她本是齐夫人的贴身的丫鬟,那日也是跟着齐夫人去看台看比赛,知道两家如今的关系,也知道自家主子对张婆子颇为对脾气,今天是齐夫人特意拨她来服侍张婆子,就怕张婆子有什么不方便或者被为难的,也好在旁边看着。
哪曾想,这张婆子自在的很,跟在自家一般,半点不拿自己当外人,当下也就很爽快的放下筷子:“那老太太先吃着,缺什么喊奴婢一声就行。”
说着就退到一边了。
张婆子先就听旁边的丫头介绍,说今儿个主厨的,那可是给皇上做饭的厨子的徒弟,那手艺还得了?
还别说,那桌上的菜,做出来就是好看,跟花一样,让人都不舍得下筷子。
再看其他那些官太太们,要是平日里碰到她们,估计连眼角都不带看自己这个乡下婆子一眼的。
没曾想,今儿个倒能坐在一个桌子上了。
她因着守孝,那些看起来就好吃的菜不能吃,只能干看着。
没想到那些官太太居然也只看着,倒是让张婆子疑惑了,莫非这些人家里都有孝不成?
再后来,看这些官太太,别别扭扭的伸出筷子,也就尝上那么一两口,就都坐在那里看着。
越发的不解,这可是皇上的厨子徒弟做出来的菜,怎么一个个都不吃?多浪费啊!
要不是她不能吃,今儿个这一桌,她能包圆了,吃不完还能打包回去给丁婆子和吴婆子他们尝尝也是好的呀?
因此那素菜一上,只吃了两口,就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下去,太好吃了。
只可惜那齐夫人的丫头,一筷子就夹那么一点点,哪里够?
干脆的让那丫头一边去,自己来。
张婆子就着几样素菜,还要了一碗米饭,大口吃饭,大口吃菜,吃得格外香甜。
看得齐夫人这吃惯了自家厨子手艺的,也忍不住饿,干脆的也要了小半碗米饭,居然也吃完了。
看齐夫人都这样了,其他女眷傻眼了。
不说别的,她们家男人也就是小官吏,俸禄是有数的,当然就算有些额外的收入,养活一大家子,比一般人家是好些,平日里顿顿桌上有肉什么的,就算不错了。
今儿个来赴宴,家里男人都是叮嘱过的,要矜持些,别跟几辈子没吃过酒席一样,宁愿饿着,也别吃相难看。
更有人,直接出门前先啃两个馍馍,肚子里还是饱的。
看到这样的酒席,谁不想吃啊?只是不敢,怕吃相不雅,被人嘲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