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离冻死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呢。”
听见人声我立刻扭头循声望去。我是真没想到,我没叫来玄影,却是叫来了……宋文禹。
☆、任性 3
宋文禹牵着匹黑鬃白蹄的高头大马,不急不缓地徐徐走来,脚下积雪被他踩得“咯吱咯吱”地响。
我看着他的身影,只觉得怎么那般伟岸无比,怎么那么熠熠生辉。仿佛一团圣光绕在他的头上,简直就是来拯救我于深渊的大罗金仙。
我不禁朝他大喊:“宋兄!你可真是比那什么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观音菩萨还要可靠!”
他走到我的身旁,从袖中滑出一把小巧的折叠雕花匕首握在手上,割下一长截衣摆,将我膝盖上方扎紧。我看那匕首觉得好生眼熟,正要出声询问,“嘎嘣”一声响,那夹子居然被宋文禹徒手掰开了……徒手!!!
我震惊地被他扶到背上,震惊地在他背上伸出手圈紧了他的脖颈,震惊地被他背在背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朝附近一个最近的山洞走去。
那匹蠢马也哼哧哼哧地跟在身后走着,得,这个时候就不蠢了。
宋文禹在洞中找了些干柴堆在一起,从袖中摸出一个火折子点上。
我一双眼亮晶晶地望着他,说:“宋兄的袖袋真宽敞,什么都有。”
他没理我,径自出了洞。过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手里拿了一簇药草回来。还不知道到上哪儿搂了一把干草,分给自己的马和我骑来的那匹笨马喂了。
我连忙大声喊道:“宋兄这匹小黑马可是母的。”
宋文禹说:“公的。”
我又喊:“那可怪了,方才见它们两匹马耳鬓厮磨了好一会儿!据我所知,这围场的马厩里可都是特意选的公马!”
宋文禹笑了笑,摸了摸他身型巨大的“小黑马”,拿着药草走了进来。
也不知道这白雪皑皑的他是如何刨来这些药草的,待走近了些我看到他一双手冻得通红,竟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本想道谢,一张嘴却是问他:“这是什么药草?”
他从披风上割下一块四四方方的布,将药草包到里面,开口说:“我也不知道。小的时候在山上走得多,哪里割伤碰伤了就找这种草,一年四季都有,方便得很。”
我听了啧啧叹道:“宋兄真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也不知道我究竟何德何能能常常被跟和宋兄放到一块儿提起。”
他又笑了笑,手依然没停下来,说:“你……恐怕也不是浪得虚名。”
我打了个哈哈:“宋兄可千万别听信了那些鸡肠小人信口雌黄传得关于我的那些谣言。其实,宋兄大概不知道,我是一个好人。”
宋文禹将布包扎好,拿起来看了看,瓮声道:“我知道。”
听着像是染了风寒了,我默默有些担心。过了一会儿才突然反应过来,震惊地看着宋文禹。他他他……他刚才说他知道,知道我是个好人!
唉!!!
怎么说呢,突然十分感动,突然有点儿眼眶泛酸。
宋文禹捡了块石头,在布包上捣了好一会儿,拆开布包,似乎觉得捣得还不够碎,又包好重新捣了一会儿。捣完了,起身去捧了一把洞中溪涧活水撒到碎药草上,复又将布包捆紧。
他修长的手指轻柔地卷起我的裤腿,没有碰到我的伤口半分。挤了些青色的汁水在我膝盖的伤口之上。
伤口上立刻传来一阵清凉之意,没有方才那么火辣辣地烧着疼了。
我酝酿片刻,郑重地跟宋文禹道了句谢。
他说:“不用跟我如此客气。”围着火堆就地坐下。
我连忙说:“宋兄此番大恩肯定是要谢的,更要铭记于心,没齿不忘。”
宋文禹没再说话,往火堆了丢了几根枯枝。
我听着洞中小涧流水轻轻地响,听了一会儿,说:“我那匹笨马乱跑,跑错方向,不知道跑到什么地界来了,估计他们不太好找,怕是要在这里待上许久了。”
谁知宋文禹却说:“不会。我沿途留了碎布作记号。”
我这才注意到他的披风已经变成了一件短褂,外衣也是割得七零八碎的。
回去定给他赔上一件上京城中最贵的衣裳。我想。
烤了会儿火我才突然觉得奇怪:宋文禹怎么会那个时候也骑马出来?便问他:“宋兄也是看到陛下上马跑了?”
宋文禹说:“不。我是看到你上马跑了。”
我嘀咕一声:“难怪跟着我到这儿来了。”又正色道:“多谢宋兄。”
宋文禹说:“说了不用跟我客气。”
我一想,既然让我不用客气,那我便不客气地开问了。
我清了清嗓子,说:“宋兄方才用得那把匕首很是精巧,我看着居然觉得颇有些眼熟,不知是从何处得来的?”
宋文禹正拿着一根长棍拨火,闻言忽然抬眼,侧着头定定地看着我,启唇说:“你真的,一点儿都不记得我了?”
我愣了愣,问:“记得什么?”
宋文禹的脸在火光下忽明忽暗,过了一会儿,轻轻叹了口气,说:“放牛,斗笠还有匕首。”
我皱了皱眉头,忽然大惊,指着他“你你你”了半天。
宋文禹说:“没错,是我。”
我连忙爬了过去,与他离得近了些,盯着他那一张脸仔细看了看,一拍脑袋:“嗨呀!还真是你!”
少时模糊的记忆陡然清晰起来。
原来我与宋文禹第一次见面,居然是在我与楚翊差不多大的时候,大概十来岁的年纪。
那时候,我日日被我爹逼着在房中看书,又只给我点一根蜡烛,看得我是头昏眼花,四肢无力。
我爹大概也怕我读书读傻了,一日,特地带我去郊外的三清山上游玩。
我像个刚出了狱的囚犯,下了马车便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我自由啦啊啊啊!!!”
“自由啦啊~~~“
“由啦啊~~~”
“啦啊~~~”
听见山谷传来的回声,我一阵莫名兴奋,扯着嗓子喊了半天,喉咙都喊破了,然后被我爹骂了回去。
同行的还有王相一家和李都督一家,他们在一块平地上铺了块好大的布,再坐在上面吃些果子零嘴。王相的小儿子坐在我正对面,手里拿了个软柿子在啃,啃得嘴边到处都是,就连鼻孔里都是柿肉,邋遢极了,我不动声色且不着痕迹地偏过头,没眼去看。
我觉得这些人好没趣味,特意跑到山里来吃东西作甚,在家中又不是不能吃。哑着嗓子跟我爹说肚子疼要上大号,也不等他回答,提起腿就溜了。
跑着跑着,脚下一崴,滚了大概十几圈,滚下一个山坡,滚到一个牛蹄子旁边才停住。
揉了揉屁股正想喊疼,忽然看到一双干净的草鞋在我面前停住,从头顶上方传来个声音说:“方才就是你在鬼喊鬼叫?”
我循声抬头看去,看见一个戴着斗笠的男孩低头看着我。
这个男孩儿就是宋文禹,只不过我当时并不知道。
我立刻手脚并用爬了起来,见他身形清瘦,与我差不多高,手上拿了一根小枝条,兴奋地问:“你在放牛?!”
他点了点头。
我对着那头老牛,左看看右看看,又绕了一圈,上看看下看看,看得老牛都受不了了,不耐地甩了甩尾巴要走。
我放过老牛,又打起放牛娃的主意:“能把你的帽子借我戴戴吗?”
“这是斗笠。”
我笑道:“抱歉抱歉。能把你的斗笠借我戴戴吗?”
随后,我就戴着一顶大小正合适的斗笠,兴奋地在草地上一口气跑了二十几圈。放牛娃就坐在地上,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我。
他当时,定觉得我是个神经。
我跑累了,一屁股在放牛娃旁边坐下。
放牛娃问我:“你有刀吗?”
我从腰间取下一个十分精巧可以折叠的雕花匕首递给他,他接过匕首,另一只手上拿着一根柳枝,慢慢削了起来。
削完,放牛娃将光秃秃地柳枝挥了挥,应该用得还算顺手,没有再削第二根,将匕首递给我,说了句多谢。
我小手一挥:“送你了!看你用来削东西挺顺手的。不要客气!”将他握着匕首伸过来的手又推了回去。
他也不与我虚与委蛇假意推辞,道了谢便收下了,又说:“斗笠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