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武媚娘才会连夜来到公主府,想听听李初此时此刻究竟在想什么。
“现在绝不是合适的时机,因为陛下准备好陷阱等着我往下跳,至于其他的人,那些想要置我于死地的人太多,也一定在等着我出手。”李初和武媚娘分析自己为什么不出手的原因。
身居高位这么多年,李初做了太多利国利民的事,却也损及太多人的利益,想让李初死的人从来不少。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李初早就已经被人杀掉。
那么现在更是李初不能轻易出手的时候,因为所有人都明白李初布局那么多,必有问鼎江山之心。偏偏武媚娘忽然立李哲成为太子,这对李初来说就是晴天霹雳。
没有人会觉得这个时候的李初还能沉得住气,不会在自己的权势地位都算相对稳固的情况下一击而出夺取皇位。
只是连武媚娘都失望了,李初在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沉得住气的情况下,反而稳稳当当的在公主府里练字。
“让陛下失望了。”先前李初就和太后们商量过,这个时候的武媚娘或许就在等李初出手,一旦李初出手落人于柄,迎接李初的将是灭顶之灾。
如今武媚娘亲自前来,正好印证了她们的所有猜测。
李初有时候都想问问武媚娘果真就这么容不下自己?费尽心思就想要她死吗?
“即使失望,同样也觉得你很出色,比任何人都要出色。”多少人就是这么临门一脚的时候,反而自乱阵脚。
总以为到手的权利被人轻而易举的给了别人。那是多么让人无法容忍的失去,也是令人不择手段也要夺到唾手可得的东西的动力。
武媚娘纵然失望,却也不能否认自己在得知李初如此沉稳的情况下,内心升起了赞许。
“多谢陛下夸奖。”没想到武媚娘刚刚一副生气的样子,转过头又对李初赞许有加。
李初客客气气的道一声谢,感谢武媚娘对自己的认可,总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的呢。
武媚娘知道自己想知道的一切,李初会安安分分的待在公主府里的。在李初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前,武媚娘不把她放出去,她都会安守本分。
“你觉得这一次我会关你多久?”从武媚娘掌权以来,几次三番关押过李初,让李初禁足公主府内,只是都没有几天又把李初放出来了。现在李初觉得武媚娘会什么时候把自己放出去?
“这一次只怕和之前的几次都不一样,陛下是不会轻易放我出去的。”李初很清楚的知道眼下的情况和从前截然不同,武媚娘会亲自前来会问李初这一句就足够证明李初的猜测是对的。
武媚娘点点头,“不错,这一次和之前全然不同。你可知道从我颁下将你禁足公主府的诏书以来,多少人松了一口气。”
李初在洛阳经营多年,朝中内外到处都有李初的人,军中更是。很多人都担心李初想要成为武媚娘的继承人,所以这个时候李哲成功取而代之,他们都担心李初会谋反,所以武媚娘把人关起来,许多人都高兴坏了。
把李初这个最有可能危及李哲的人关起来,从此就没有人可以和李哲抗衡,他们陛下做了件好事。
李初道:“我知道。”
那又如何?权力这种事,不见得如太多的人所愿,最后就能够顺利达成。
身为女儿身,连武媚娘都知道生而为女是李初最大的错,其他的人,那些个男人,他们又是多么的希望李初这个冒头最欢实,眼看也是最有可能成为武媚娘继承人的人,能够早早的败下阵来。
武媚娘这个女皇帝有一个就够了,再来一个,他们受不了!
“往后好好的呆在公主府,不要与外人接触,因为朕不想再听到关于你和外界联系的关系。军校,我会交给末儿打理。”换而言之,武媚娘不仅把李初禁足公主腐内,更不许任何人来看望李初,真是够狠的啊!
“陛下尽可放心,没有陛下的旨意,我绝对不会踏出公主府一步,也不会和任何人有所往来。”李初竟然这样保证,何尝不让武媚娘琢磨不透李初的心思,偏偏武媚娘看过去的时候李初冲她笑了。
武媚娘前来是打听李初的想法的,如今不能说是没有收获,却让武媚娘更清楚地意识到李初对于皇位的势在必得。
外面的人对李初虎视眈眈,都想抓住李初的把柄。好啊,李初在他们想要对付自己的时候沉下气来,就是不让他们如愿以偿,只能证明李初在等合适的出手机会。
“那你好好待着吧。”武媚娘和李初一番交手依然是武媚娘败退,气的武媚娘挥袖离去。
萧太后:“总觉得武皇学不乖,明明知道在群主这里讨不了好,还一而在再而三的挑衅。”
宣太后:“换了是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击溃群主的大好机会,你会愿意承认自己费尽心思的布下局,最终一无用处?”
换了是谁来,面对眼下的局面,都不会愿意承认自己不如李初,或是自己布下的圈套明明已经让李初意识到自己的失败,却依然没有用处。
武媚娘以己之心而度人,早就认定李初现在只是在僵持着,并不是真的无所谓。
可是和李初一番交谈让武媚娘意识到,李初确实对她接二连三的出招十分着急,再着急,人家也没有狗急跳墙。
越想越是让人气愤,武媚娘和李初不欢而散,这一团火发不到李初的头上,那发在谁的头上?
可怜的太子人选李哲就这样成为武媚娘的出气筒。
虽说刚被册封为太子,武媚娘先前偷懒的将朝中的大事尽都交给李初处理,如今李初被关在公主府,不许李初出来,也不许任何人前去探望,批阅奏折的事情就落在李哲的头上。
李哲有多少的本事?从他当过一回皇帝,偏偏没有几天就被武媚娘拉下马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就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因此奏折由李哲来批复,简直就是给武媚娘极好的机会把人骂得狗血淋头。
朝臣们看到太子被骂得连一句辩驳的话都不敢说,不知怎么的就想到李初代理朝事的时候,武媚娘就算想鸡蛋里挑石头,不好意思,李初就敢不惯着他们的皇帝陛下。
武媚娘想说李初怎么怎么批得不对,据理力争,武媚娘要是说得过李初,行,就按武媚娘说的。
只是仔细的想想,好像武媚娘想趁机发脾气都好难,李初批阅奏折,准是不准都是有理有据,而且更是站在天下百姓的角度行事。
再看看眼前的太子李哲,武媚娘都不需要特意找麻烦,随便拿出一份奏折来,到处都有问题,怎么李哲敢批?
太子有错,皇帝教训,就算朝臣也不能指责皇帝的错吧,那就有些颠倒是非。听着,看看差不多再出面平息陛下的怒火,别以为就只有太子怕皇帝,如今朝堂上的人要说不怕武媚娘的有几个,有胆子的站出来说?
终是只能让太子一个人承受皇帝的所有怒火,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谁让李初只有一个,敢和武媚娘硬杠上的只此一个,别的人,都乖乖的呆着,不惹事就好!
最终大家都是莫可奈何地看着李哲被骂,等武媚娘骂出心中积攒的怒火后,冲李哲道:“你去看看你姐姐这些年帮朕处理朝事批下的奏折,就算你没有脑子,照抄总是会吧?你是太子,国之储君,连当宰相她都知道先看看国中十年的奏折,还有各部的公文。你呢,你都做了什么?等着老天来告诉你,你这个太子应该怎么当?”
一声声的质问,显露的是对李哲的为满,没有办法,谁让李哲没本事,武媚娘不指望他比李初更出色,但至少总是学到一星半点吧,一个两个的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分明都是她和李治的孩子,脑子差别如此巨大,一度让武媚娘心塞。
李哲低下头,任武媚娘怎么骂就是不作声,这回可不能不作声,否则今天依然要继续接受武媚娘的责骂。
“是,孩儿立刻把姐姐这些年批过的奏折全都调出来,仔细看仔细学。”李哲心里苦,再苦也得受着。
太子,他就说过不要当这个太子,为什么一个个都要让他当。
武媚娘明明对李初赞赏有加,为什么就不能让李初担起这个天下,反正武媚娘都成为女皇帝,再来一个女皇帝又是什么大不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