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番外(151)

作者:意元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李治虽说看不清人脸上的神情,可他能感受到旁人身上的情绪,那比看清人的脸去辨别更能让他知道对方的想法。

“说。你现在不懂可以问,你才初涉朝事,诸多事不懂都可以问。不问,不懂,你便不会知道怎么当好一个太子,更不知将来用你的臣子,让你的臣子为你所用。”李治把事情往重里说,听得李弘微微一愣。

武媚娘道:“你父亲愿意为你解惑,你只管说。”

对啊,有人为你解惑,无论你问出什么样的问题都许你直说,多好的机会。

李弘可以不相信别人,总是相信李治的,李治没有骗他的理由不是吗?

“父亲为何下了两道看似相悖的诏书,朝中臣子却无一人进谏道之不合理,请父亲改之?”李弘一直心存的疑惑,一直想说没敢说出口的话,终于说出口,百思不得其解,要是李治没有开口,李弘得空定会去问李初。

或许该说在李弘的心里,他最是相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初,李初的存在让他很安心。

李弘和武媚娘闻之皆是微微的一笑,李弘不太确定自己是不是问了一个傻问题。

“弘儿,看似相悖的两道诏书,实则亦是相通的。我将政事堂的四人连降三级,贬出政事堂,因为他们不尽其职,像初儿说的,身为宰辅重臣,管的却是两个小子打架的事,那是他们应该管的?大唐已经无事,无忧,用他们堂堂宰相去为一丁点的小事吵了一个早朝不够,更欲在朕的耳朵里一直吵下去?”

李治将关系掰开让李弘看得分明,知道两者到底有什么相通的。

“他们是做不好事朕才将他们贬出政事堂,而你母亲自请处置武家的人,因那是她的子侄,因她而受瞩于人,不俭言行,实为不妥,自当责罚,以儆效尤。这是在告示天下人,身为臣子就要记住为人臣的本份,谨言慎行,若是做不到,皇后的侄子尚不能幸免,谁都一样。”

说到这里如果李弘依然不能明白所谓的互通在哪儿,怕是李治要反思他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太子。

“孩儿明白了,所谓互通都是为了大唐好,都在于警示于人,而且都是让臣子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李弘赶紧的接话,把自己理解到的意思尽都说出来,得到李治满意地点头,正是如此。

李弘暗落下一滴汗,弯弯道道的事多得让人不知从何说起,太难了。

李治道:“一通百通,往后若是遇到同样的事,你知道该怎么办了?”

问起李弘可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学以致用才是最重要的。

“是,父亲,我都记下了,以后孩儿会向父亲好好学习的。”李弘应一声表示记下,李治又说起别的事……

比起李弘在接受教导,李初接二连三的收到积分增长的提醒,同时把昨天太后们聊天的内容也刷完,得知破系统在无意中坑了萧太后一把,哎哟,不厚道的笑了。

让你一天到晚幸灾乐祸,现在自己吃亏了吧!

李初一冒头,吕太后开心地打招呼,“群主群主,昨天做得不错,看我们的积分都涨了,你的威望和民心又涨了不少啊!”

李初:“没想到没想到,系统竟然如此人性化,还懂得照顾你们,毕竟你们把我教得好,要是出师了往后我找你们问策的机会肯定会慢慢的变少,若是算你们有没有能帮到我而定论要不要给你们涨积分,太坑,还是这样的好。”

算她们在教导李初的过程中是否尽心,教李初为人处事,潜移默化李初如何的做事,谁的影响力大,谁拿的积分就高,没毛病。

宣太后:“然也然也,不枉我们多年尽心,看我们群主才出宫多久,做下的诸多事,太让人高兴了。”

别看李初最近做的事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则不然,就说正朝廷风气一说,当官的不办实事,一天到晚只顾自己快活,压根不管下面的百姓过的什么日子,只管盯着各家鸡毛蒜皮的事,长此以往有人乐意再办正事?

所以李初提议李治一气贬了几个碎嘴的宰相,往后还有人敢盯着小事不办实事?

至于打的武承嗣和武三思,让他们心生恐惧,但凡见着李初绕道走,敢轻易冒头吗他们?

贺兰敏之自更不用说了,那是一位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做事,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成就现在并不清楚,但如果不让一个继人续的颓废下去,贺兰敏之有多少认识的人,他都认同的一个人,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未知?

李初托起腮地问起:“母亲昨天说到我的婚事,太后们想想办法吧。”

吕太后:“不用想办法,此事的决定权在李治的身上,只要你能征得李治的同意,你就可以做到任何的事,任何事。”

宣太后:“比起武后想将你嫁给世族,笼络人心,昨天你的提醒很有道理,武后听进去了,没有真正定下婚事前,群主大可不必把事情放在心上,等合适的机会,向李治要一个承诺完全足矣。”

萧太后:“同意!”

孝庄太后:“太宗时文成公主和亲,群主,我想吐蕃许多年与大唐交好,不可能他们不想要另外一位公主出嫁和亲。”

萧太后:“不仅是吐蕃,突厥就没想过要和你们和亲吗?”

大唐的边境少数民族并不少,一个吐蕃不算什么,更有他国。

李初捉头了,“我觉得嫁入世族我娘会同意,让我出嫁和亲一事,连想都不用想,肯定不会同意,我倒是不担心。”

“公主,你不舒服吗?”李初的动作有些多,群里的太后没怎么注意,外面伺候的人倒是问起李初来,李初……

“无事,我在想事情,你们不必理会我。”发呆也得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她去书桌上吧,摊开书看着想着,便不会惹人注意。

芯儿只是有些担心李初,李初既然没事,她便退下去。

吕太后:“群主,吾家有女初长成,一家有女百家求,你不想让人探探武后的口风,她到底想把你嫁给谁”

李初正忙着往书房去,看到吕太后的问题回了,“不想!”

昨天她都那么给武后提醒了,要是现在去打听,倒显得不相信武后,不合适。

吕太后:“别啊,弄清楚武后想把你嫁给谁,你就可以想办法解决问题,要是实在没办法,你可以对症下药,把一个良好的青年变成一个花天酒地的人。”

……李初只想到自己昨天才拒绝婚事,今天又让人去打听武媚娘都看中什么人合适,倒是忘了可以有那么一招的。

萧太后:“若是有意要给群主招驸马,武后肯定会带来给群主看看的,群主不用去打听。你当年给你女儿挑人的时候难道没让你的女儿先看一看,确定她是不是看得过眼才许嫁的?”

问起吕太后,吕太后:“保命要紧,顾不上许多。”

李初……“吕太后,你当时的情形那么难,给孩子定亲都急成那样?”

吕太后:“当时确实有些急。总而言之为了安全起见,群主要是不想婚事突然被定下,最好关注一些,否则要是定下了婚,想退可就难了。哪怕大唐的公主地位看起来挺高。”

李初便是不在意,她已经有了最坏的打算,“实在不行,成亲还可以和离,大唐公主,我看我那些姑姑们和离的就不少。”

说来和离一事在大唐来说就是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恰恰正是李初最高兴的地方。

婚姻自由,虽说婚一但定下不由李初说了算,要是过得不好完全可以自由和离的,那就很让李初高兴了。

……所以说,公主和太后的差距再次显露出来了,公主完全可以自由的想和离即可以和离,太后完全没有权利提和离。

李初走到书桌前,终于拿出一本书,额,可以自由的发呆,没有人理她了。

宣太后:“群主真好,我们都忘了她可以和离的。只是群主,和人成亲后的事,你懂还是不懂?”

吕太后:“初潮未至,想是不懂的吧。”

萧太后:“群主要科普吗?”

吃过亏的人得学乖,必须的学乖,她要表现,捉住一切机会表现,能帮李初处理好夫妻的关系,算是一件好事吗?

萧太后管不了,从现在开始,她要积极的表现,把她会的,一切可以用到的本事全都教给李初。

上一篇:清穿成康熙表妹下一篇:永明女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