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首辅的炮灰前妻[穿书](42)

作者:不吃糖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现在是夏天,按理说是不能种的,毕竟桥小夏不熟悉土豆跟红薯要怎么种植,只能在庄子里搭起温室,现在屋子里培育种苗。

在第一颗红薯发芽的时候,桥小夏兴奋的跳到沈黎怀里:“看见没,再过几天,这个红薯苗就会飞速生长,每一枝芽芽都能直接种到地里,结出果实。”

看着桥小夏那样兴奋,沈黎索性抱着她:“有没有觉得,最近你关注红薯苗比关注我还多?”

这一段时间,沈黎只要回家,就看不到桥小夏的身影,不用问,肯的是在乡下庄子里。

沈黎只能骑马去找人,快两个月了。

这还是沈黎头一次能抱住自己娘子,其余时间桥小夏回家几乎倒头就睡。

让沈黎十分无奈。

听到沈黎不满的话,桥小夏眨眨眼:“苗苗很重要啊。”

“你相公就不重要?”

虽说跟沈黎早就说开,但桥小夏从未跟沈黎同房过。在她心里总觉得别扭。

见她低头不说话,沈黎顿了顿:“开玩笑的,回家吧。”

话是这样说,路上两人并排骑着马,走在回家的路上。

沈黎忽然道:“总觉得你随时会走。”

这不是第一天有这种感觉,他总觉得突然来的这个娘子,也会突然消失。

甚至是他没办法掌握的。

毕竟到现在沈黎也没有知道娘子出现的原因。

桥小夏一愣,连忙道:“我能去哪。”

她知道,自己展现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是原主的本事,但谁能更想到世上有穿书这回事。她自己还去过几次佛寺,根本不会有人发现不对劲。

一直以来,她只是想努力的活下去,活的更好而已。

回到家中沈黎忍不住抱着桥小夏直接回到厢房。门被重重关上,激烈的亲吻在桥小夏唇上肆虐。

第35章 一切有我。

“别。”桥小夏没了之前的自信, 胆怯写在脸上,虽然她知道这种事在夫妻之前很正常,可她还没做好准备。

沈黎见她羞涩大于害怕,手指灵巧解开外衣。

“不要 · 怕, 娘子, 不要怕。”

桥小夏闭上眼, 感受沈黎温柔的轻吻。

第二天蒙蒙亮, 桥小夏还在沈黎怀里睡的正熟, 外面忽然传来响动。

“怎么了?”桥小夏轻声道。

“外面有人来, 我去看看。”沈黎回答。

按理说没有特别重要的事, 应该不会有人在这个时间打扰他们。

桥小夏披了件外衣走出去, 只听跟外面的人讲:“沈大人, 太后跟皇上召您进宫, 豫州出大事了。听说那边干旱整整三个月,夏收颗粒无收, 春天种的东西也根本没有发芽。现在那边闹饥荒,大批百姓到各地逃荒, 实在瞒不住了, 豫州知府才把这件事上报。”

听说有几万豫州百姓实在过不下去,已经往京城走。

这些百姓要是处理好,那就是百姓,处理不好便是流民,还是沿途的省府发现这么多人不对劲,才先报的朝廷,豫州知府见瞒不下去,连夜送了奏章过来。

好在那些流民走的比较慢,约莫还有半个月, 他们才会到京城。

沈黎匆匆进宫,许多官员已经在这里等着。

但内阁现在一共七人,副首辅不管事,只有沈黎过来才能拿决定。

沈黎来的路上心里已经有了盘算:“既然这些百姓过来了,就要好生安置,来京城是已经是他们最后一步,如果在这里温饱得不到解决,那他们就会很麻烦。”

古代的百姓跟流民只是一线之隔,而且他们要是成了匪徒,又更加难缠。

纵然是现代,许多深山老林都不好彻底搜查,更不要说人力物力都匮乏的古代。

这些几万流民如果占山为王,势必让朝廷头疼。

而且现在的军队也只比百姓多了几天训练,多了些兵器,跟普通人拉不开差距,没有绝对的碾压,再让流民成长起来,只怕万奇国会大乱。

要知道豫州几百万人,如今只来了几万而已,不彻底解决饥荒问题,那几百万人乱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在这些百姓到京城之前想好对应的方案。

京城百姓肯定不想让这些逃难的人进到京城,谁知道会不会带来贫穷跟疾病。

这个消息传出,不少京城百姓都在抵制,不愿意接纳那些即将到来的难民。

太后也下了命令不许流民进入京城。

桥小夏皱眉:“原本这些难民过来,心里就带着怨气,毕竟大旱三个月,都没人管,如今再这么做,岂不是会激起民愤?”

“太后说将此事交给我来办,不管办的好与不好,她都会开心。”沈黎看着桥小夏道,“你说那红薯苗跟土豆苗,什么时候能开始用?”

“最少也要再等一个月,这些苗分给难民倒是够用,只是每个人分的不会太多。”桥小夏明白沈黎的意思。

沈黎拦住难民不让他们进到京城,太后定然高兴,京城乃一国之都,京城都乱了,那别的地方情况只会更糟糕。

若是沈黎这次失败,那又有机会打压沈家。

这事之后,桥小夏干脆在农庄待着,看看能不能加快速度。

而沈黎直接在京城郊外,找人丈量这里的土地,最好是能让几万百姓能在这就停下来。

沈家农庄,季雅诗走进来有些惊讶,看着满地的土疙瘩还觉得奇怪。

“别人都说你在农庄种田,我还不信。”季雅诗是跟相公郭忠一起过来。郭忠去给沈黎帮忙,季雅诗留在农庄里。

她刚说完,看见沈殊然跟桥思童被下人抱着过来。

桥思童现在刚过六个月,离不开桥小夏,只能把她带过来。

但是妹妹一来,然然也要跟来,索性一家人都在农庄了。

季雅诗看着两个孩子,颇有些羡慕,她跟相公郭忠成亲快三年了,至今没有孩子。

相公把她带出府,也因在家里婆婆会说她。

桥小夏听见季雅诗的声音才走出来,手上还带着泥巴:“可别小看这些东西,红薯跟土豆的产量,会让所有人震惊。”

现在研究有了新进展,在温室里面育的种苗已经有几千斤。

她已经尽力,一定要在难民们来之前准备好物资。

其实难民的想法很简单,家里活不下去,就找能活下去的地方。

京城又是一国之都,他们自然是想过来找找机会。

只是人太多了,几万人,不管哪个城市都不能突然消化这么多人,如果有了,那城市的犯罪率肯定直线上升。

而且很有可能来到京城还是混不到饭,那时候难民们就会愤怒。

很多国家的内乱都是这么产生的。

百姓是很淳朴的,他们想要的只是一餐饭而已,如果吃不到饭,那就乱起来。

桥小夏跟沈黎现在做的事在很多人看来摸不清头脑。

一个丈量土地,一个在农庄不知道忙什么。

按理说他们应该准备开仓放粮,才能缓解饥荒。现在不筹粮,等难民们来了,看他们要怎么办。

几万人的粮食,不是一时半会能筹集到的。

户部甚至都得了太后的嘱托,轻易不要给粮食,看看他们要怎么办。

齐迎听到这个消息,默默低头,他原本以为做皇帝很简单。

甚至在他这个年龄,他已经足够沉稳。

可是皇权的争斗还是超过一个七岁小孩的想象,他能做的只能沉默。

但老祖宗这么给沈家夫妇使绊子,难民们怎么办?

季雅诗也是这么跟桥小夏说的:“你们也不筹粮,还有几天难民就来了。你们没听说吗?他们一路走过来,沿途的百姓都嫌弃他们,现在肯定是满肚子怒火,你们要怎么面对几万个愤怒的百姓?”

桥小夏认真听了季雅诗说的话,笑着道:“他们固然很愤怒,那也是应该的。连着大旱三个月,朝廷都没发现,他们要是不生气那才奇怪。朝廷收取税收,是该为他们的温饱负责。人活在世上,只是相求一餐饭食而已。”

“你们准 · 备怎么办?京城里听说难民要来,米价都在涨,你们跟户部,也就是我爹,商量好了吗?”季雅诗是真心喜欢桥小夏,总觉得桥小夏过的,都是她想象中的生活,难免为她担心。

桥小夏想到的小皇帝齐迎传来的消息,户部听了太后的命令会为难他们。

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桥小夏跟沈黎就放弃跟户部扯皮,转而走了其他路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