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径直开门见山:“无事不登三宝殿,两位嬷嬷都是大忙人,说吧,到本宫这里来做什么?”
“皇后娘娘问话,婆子们就直言不讳了,免得耽搁娘娘金贵的时间。”
月华淡然挑眉:“直说无妨,不要藏着掖着。”
“娘娘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心思玲珑的人,如今这宫里的情势想必比我们这些愚人看得清楚。我们就不多嘴了。今日来,我们两人就是想请皇后娘娘开恩赏我们一口饭吃。”
月华笑笑:“那你们走错门了,应该到瑞安宫或者椒房殿才是。”
两个嬷嬷那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主,一个会察言观色,一个舌璨如莲,斜眼看月华脸色,见她一脸淡然,胸有成竹,就知道这是在欲擒故纵。
自己找对了人了。
“我们不是那趋炎附势,会阿谀奉迎的人,一向是脚踏实地地做事,因此不讨泠妃娘娘欢喜。纵观这后宫里,只有皇后娘娘那是量才施用,没有一点私心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斗胆求上娘娘您,赏我们一口饭,我们这些做奴才的,自然兢兢业业,为娘娘效劳。”
月华缓缓转动着手里的茶盏,漫不经心:“本宫知道,太后撤下了许多当初太皇太后的亲信之人,本宫觉得,太后此举是极为明智的。尤其,太皇太后如今对本宫恨之入骨,满宫皆知,本宫为什么要忤逆太后,救下你们,自己养虎为患呢?”
婆子一拍大腿,起身就跪在地上:“娘娘明鉴,我们委实冤枉。如您所言,太后降罪的人里的确是有当初太皇太后的心腹不假,他们狐假虎威这些年,一直将我们压得透不过气来,此举可谓大快人心,我们也全都拍手称快。
但是娘娘,更多的人那是泠贵妃她趁机固权,安插进来的自己人,一无是处。您看看这些时日宫里,那是鸡飞狗跳,折腾成了什么样子?
我们都是这宫里的老人,为了皇上可是兢兢业业了一辈子。如今老了,将我们撤下来无所谓,我们也不稀罕这位子。可是,让我们背负着这名声可不好听,将来不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么?”
月华慢慢放下了手里的茶盏,撩起眼皮看了婆子一眼:“保住你们不难,举手之劳,可是这其中底细......”
月华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她从来没有这般猖狂,只是因为她明白,自己若想要这些人以后忠心为自己办事,就必须要让她们知道,自己足够强大。
端木氏留给自己的人固然可用,但那都是暗中眼线,为了不引人注意,在宫里也没有什么职权,现在锦上添花,也是一桩美事。左右自己也要出手,保住端木氏留下来的那些人。顺带着捞起她们,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再添助力。
这后宫里为太皇太后卖命的人,都在寿喜的心里装着呢,想必已经假借太后的手,消减得所剩无几了。
现在,已经到了出手的时候。
她褚月华是放任泠妃固权,老老实实等着挨打的人吗?
“娘娘放心,这宫里的事情可都在我们心里装着呢,敢到娘娘跟前讨饭的,都是对皇后忠心耿耿的老人。”
月华轻轻地摇摇头:“嬷嬷错了,你们都是在为皇上做事,不是效劳于本宫。”
婆子连连颔首附和。
“本宫丑化说在前面,其一,本宫只留知根知底,愿意效忠皇上的人;其二,太后毕竟是太后,本宫也要敬重她,此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
本宫会先保住一部分人的差事,然后其他人暂时委屈一些时日,慢慢调度。也包括你们二人,你们两人今日来求我,暂时间,不能大用,作为避嫌。”
饶是如此,两人依旧欣喜若狂。虽然自己暂时不能如愿以偿,但是他们都要承自己的人情,以后在这宫里照样还是可以吃得开的。
因此二人千恩万谢,又拍着胸脯保证,月华如此这般叮嘱两句,方才低眉顺眼地退下去。
玉书上前,撤下冷掉的茶水。月华吩咐道:“你到御花园里,寻一个叫水悠的丫头,跟她说一声,本宫想要见一个人,让她给安排一下。记得,要保密,千万不要走漏风声。”
“见谁呢?”
“你一说,她自然就会明白。”
玉书聪明地并不多问,转身去办。
如今不用忌惮太皇太后,月华要见寿喜,简单了许多,不一会儿水悠就带过话来,约好了见面的时间。
水悠同样也不明白,如今太皇太后一党已经倒了,皇后想见寿喜公公,足可以光明正大,为什么还要藏着掖着。
“水悠说,你想功成身退,出宫养老?”月华一见寿喜便开门见山地问。
太皇太后的倾覆,寿喜看起来并没有多么地兴奋,反而,他的精神状态看起来有些颓废,没有了当初时时警惕的精气神儿。
“是的,皇后娘娘,老奴心愿已了,年岁大了,有许多事情也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是时候离开了。”
月华轻轻地“嗯”了一声:“这宫里风云变幻,的确令人心力交瘁。寿喜公公想要离开颐养天年,本宫原本应该成人之美,可是,本宫最后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皇后娘娘请吩咐。”
“这些时日宫里动静这样大,想必寿喜公公是知道的。”
寿喜点点头:“一朝天子一朝臣,娘娘您想除去太皇太后在宫里的余党,太后也主动寻老奴打听过了,但凡老奴知道的眼线,全都和盘托出。”
“听说我们的人也多少受了牵连。”
“娘娘放心,不伤根本。”
“可是,本宫非但不想咱们的人因此受损,还想锦上添花,再添一些助力。”
寿喜抬起头来:“娘娘想保住那些被免了差事的人?”
月华微微一笑:“择优而选。”
寿喜如今对于这位胆识过人,而又冰雪聪慧的新主子那是心服口服,因此二话不说:“娘娘需要老奴做什么,请尽管吩咐。”
“本宫在去围场之前,曾经叮嘱过你,保护好太后,而且一定要让她知道,是你寿喜公公的功劳。危急时刻,哪怕做戏,也要表现出你的忠肝义胆,相信寿喜公公已经是不遗余力。”
寿喜颔首:“幸好没有辜负娘娘所托,如今太后对老奴的确另眼相看。”
------------
第三百章 听说是个野种
月华微微一笑,已是胸有成竹。
“好!如今太皇太后留在宫里的残余势力已经所剩无几,时机已到,本宫已经吩咐下去,让那些被无辜罢免的人暗中生事,给太后和泠妃添一把火,多给泠妃折腾些是非出来,一定要搅得后宫鸡犬不宁。
还要劳烦寿喜公公,在太后一筹莫展的时候,到跟前递个话。你依旧是以效忠皇上的名义,陈述利弊,提拔我们的人,尽量消减泠妃的势力。太后对公公定然言听计从。”
寿喜听得那是心服口服,并非是月华的策略有多么高明,而是诚服于她的远见。在当初宫变之时,就已经思虑好了这后宫夺权之事,提前让自己在太后跟前取得了信任。
他如今已经打算功成身退,到宫外养老。那么太后对于自己的动机肯定也不会有所提防,无论安排举荐谁,也只会觉得是量才适用,不会有任何疑心。
因此寿喜一口应承下来:“皇后娘娘尽管放心,此事老奴一定尽力而为。只是有些紧要的差事,太后娘娘一时间怕是不肯松手。”
月华淡然一笑:“无所谓,内务府那些肥得流油的捞金差事就由着太后安排就是,本宫不稀罕。本宫所要的,只是行事方便,还有耳目通灵。自然,本宫也不会委屈他们,慢慢都会好的。”
寿喜自然是一点就透,皇上疼宠娘娘,就算是内务府不归自己支配,皇后娘娘跟前各种用度还能吃亏?所以太后与泠妃看中的那些差事,娘娘自然不感兴趣。
在月华的暗中授意之下,宫里愈加热闹起来。泠妃安排的人屡屡出错,而且因为公报私仇,惹得下面愈来愈多的人义愤填膺。再加上有人刻意煽风点火,这把火果真就熊熊燃烧起来。
出了事,自然是要太后做主,一样一样报到太后跟前。最初时太后觉得无足轻重,逐渐多了,接二连三,许多受了委屈的,就跪在她瑞安宫门口,哭哭啼啼地告状。
三人成虎,更何况这是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