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后宫之令妃传(368)

便是愉妃的声音说:“你回去歇着吧,这儿有我呢。”

红颜则道:“皇上早朝前来过,太后娘娘没醒,若是醒了,姐姐替皇上问候一声,皇上说下了朝就会来。”

接着外面便有人离去的动静,愉妃在那儿说了几句话,再到床边时才发现太后醒了,忙问老太太怎么样,太后却道:“令妃昨晚,守了一整夜?”

愉妃颔首道:“妹妹她一夜没合眼,臣妾瞧见……她身上衣裳也换了,嬷嬷说您吐得厉害,都弄在她身上了。”

太后冷冷地别过脸去,又问皇帝是不是来过,愉妃虽没遇见,还是转达了红颜的话,没想到太后却冷笑:“谁知道他是来看我,还是看别人。”

愉妃无话可说,便笃定了多做事少说话,老太太也实在虚弱,不久后又昏昏沉沉睡过去,皇帝再来时,母子俩还是没遇见。

但皇帝把政务都搬来凝春堂做,还说要在这里住几日侍疾,再之后舒妃、婉嫔、怡嫔、庆嫔诸人轮流前来,太后也不好刻意再将红颜找来。

而那一夜红颜换衣裳时着了凉,当天回去就染了风寒,但她怕太后说自己太娇气故意装病,只让何太医开了方子喝几碗药,没有声张。

那之后十来天,整个圆明园都围着太后转悠,除了待产的皇后和坐月子的嘉贵妃,所有妃嫔都前去请安侍疾,而红颜的风寒也好了,舒妃和愉妃抱着十阿哥来看她,说起太后的事,红颜那晚亲身经历,不由得感慨:“太后年纪是大了,那日温惠太妃劝我,我现在觉得,自己何必和一个老太太计较得那么深。”

愉妃想起那日红颜走后太后说的话,话到嘴边还是咽下了,只道:“你做得本就挺好的。”

正说着,白梨从外头来,她本是被打发去凝春堂看看的,这会儿与愉妃和几位娘娘道:“奴婢回来时,见到那苏图夫人领着他们家小姐来了,听颖嫔娘娘说,是来伺候太后养病的,要住在宫里了。”

舒妃冷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太后这是和皇后娘娘对上了?”

------------

第417章 永璂(三更到

愉妃吩咐白梨再去打听清楚,这边对舒妃道:“若真是如此,我们也客气些,不是说将来要怕她,你和她过不去就是和皇太后过不去,不如先看看上头几位是怎么个意思。”

舒妃笑道:“姐姐说的是,我之前才说要看戏的,咱们看戏就是了。”

不久后白梨又归来,说华嬷嬷的意思戴佳氏并不过夜,母女俩当日就要离去,愉妃道:“她虽已经是皇上的人,如今有的也不过是一道旨意,现在就住在内宫没道理,太后这样做只会让人笑话,若真让皇后出面如何,就实在不体面了。”

“没意思。”舒妃拍了拍手,扫兴地说,“我还以为能看一场好戏,散了吧。”

因十阿哥玩累了犯困,舒妃便抱了儿子归去,愉妃等她走后才对红颜道:“并非要挑唆你与太后不和睦,只是有些话该告诉你。那日你辛辛苦苦熬夜伺候一整晚,太后的确有些可怜,毕竟上了年纪,可你转身才走,她便抱怨皇上,说皇上早朝前去凝春堂,究竟是看你还是看她。要说这些日子大家都在伺候,还是那晚你的功劳最大,太后半个字都没提,不挑剔你染风寒的事,也算她发善心了。我也知道,她年纪大了,可咱们哪儿不尊敬她了,但是把心贴得太近,除了寒心还能有什么?”

红颜知道,要愉妃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太后也是寒了她的心,而她是诚心待自己,忙应道:“姐姐放心,我对太后早就没心了,不会太热也不会寒心,只因她是皇上的亲额娘,我凡事看着皇上,过去的就过去了。”

那之后,因皇后宣召,两人结伴去了接秀山房,没遇见这边离开凝春堂的那苏图母女,倒是颖嫔、白贵人、揆常在几位前来伺候太后,与她们母女打了照面。

那苏图夫人带着女儿向几位妃嫔行礼,彼此客气了一番就擦肩而过,她们到凝春堂门前驻足看那对母女远去,颖贵人扬脸对白贵人几位道:“现在还是她给你们行礼,来日可就说不定了,说是出身高贵,进来的位份就不一样。明年这时候,指不定就该你们向她屈膝。”

揆常在轻哼一声:“皇上和太后不和睦,会喜欢太后选的女人?若是喜欢,还等什么明年进宫,位份高低又如何,咸福宫里的纯贵妃娘娘难道不高贵,如今又怎么样?”

因凝春堂的人出来了,她们几位便没再多嘴,而这些闲话也传不到那苏图母女的耳中,她们跟着领路的太监一路往外走,小戴佳氏见母亲东张西望,不禁问:“额娘在找什么。”

那苏图夫人道:“瞧瞧能不能遇见皇上啊。”更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说,“这园子实在大,来回一趟走得腿酸,女儿啊,往后你要给额娘预备轿子,让她们抬着额娘进来。”

小戴佳氏避开母亲的目光,讪讪一笑:“那是自然的。”

太后这场病,前后闹了一个月,皇帝该做的都做了,可即便他尽了所有的心,太后依旧不觉得满意。皇帝为了哄她高兴,便趁春暖花开,在园子里摆宴,让弘昼把京城最好的戏班子请到宫里来,足足热闹了三五天,但这几天从没有见过皇后的踪影,皇后分娩在即,虽然没有人会和她计较,可她甚至没有派身边的宫女来向太后请安问候。

时间长了,便有流言蜚语传出来,从前都是说令妃与太后不和睦,如今红颜没人提了,竟都冲着皇后去。但皇后那样的个性,根本不会在乎几句闲话,她安安静静地在接秀山房等待分娩,四月下旬的半夜忽然临盆,红颜和愉妃几人在接秀山房守了一整夜,皇后于黎明时分,生下了皇帝的第十二个儿子。

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皇室再得嫡子。

继后辉发那拉氏,是昔日雍正爷册封的宝亲王侧福晋,伴君二十余载,如今才初初得子,再看她被立为皇后不过几年,可见有福气的人,就会在恰当的时候得到老天眷顾。过去的二十年她身为妃嫔,即便有了子嗣也未必会有前程,甚至会威胁到丧子的中宫,这位娘娘平平淡淡到了今日,什么都齐全了。

皇帝显然也很高兴,其实没有了富察皇后和她的孩子,弘历对于立谁做太子,对于传承之事已经淡漠了许多,可朝廷大臣却不会放过这件事,这些年来明着暗着希望皇帝能有个决断,如今中宫有了皇子,顺理成章的将来就该是立嫡子,不论最后的结果究竟怎么样,如今终于可以打发那些烦人的大臣。皇帝更刻意地给十二阿哥起了个有意义的名字,是为永璂。

这一代皇子名字都从玉,昔日二阿哥之名永琏,是雍正爷对孙儿能继承宗室的期望,而七阿哥永琮亦是如此。眼下十二阿哥名永璂,意涵万世基业,可见皇帝是有传位之心,真真假假且由得大臣们去揣摩,皇帝再不必被他们叨扰。

可是这一日小阿哥洗三,太后和皇帝亲临主持,礼毕后皇帝和愉妃送太后回凝春堂,红颜帮着皇后对付送来迎往之事,正将和亲王福晋送来的贺礼捧进内殿要供皇后查看,见她抱着襁褓喜滋滋地喃喃自语,红颜走近些,刚要说明手中的东西从何而来,听见皇后说:“清儿,梦见什么好事儿了,怎么笑眯眯的?”

红颜心里咚咚直跳,僵硬地转过身,小阿哥睡着了,脸上像是带着笑容似的,皇后那慈爱的目光里,透着让她不寒而栗的气息。清儿?怎么是清儿,十二阿哥不是叫永璂吗?虽然皇子公主都会有小名,红颜的佛儿便是,可皇后也不该……

花荣进来,见令妃娘娘呆着,她刚要上前问怎么了,也听见皇后在对婴儿说:“清儿,额娘给你请了最好的乳母,你吃得饱饱的就能快些长大,额娘会一直一直陪着你。”

她早就知道皇后给小阿哥起名清儿,可没想到皇后竟然敢当着外人的面就这么叫,对于不知情的人来说,打死也不会想到小皇子的名字是从富察家二爷来的,可是对于知道的人,那就是心惊肉跳的事。花荣早就觉得令妃娘娘有些古怪,这一刻见她发呆,昔日的不安又冒了出来,硬着头皮上来问:“令妃娘娘,您没事吧?”

红颜晃过神,看到花荣纠结的眼神,她担心花荣怀疑自己,心思转了又转,尴尬地笑起来说:“看着娘娘和小阿哥的模样,我心里羡慕了,嘉贵妃娘娘,还有舒妃,我看着那么多孩子出生,可永远也轮不到自己,每次看到小孩子,心里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