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魏景和娶的怕不是一座金山?
哦,还有那只楚国送的珍兽叫熊猫的,也是被当做嫁妆送到魏家的,因为那可是安觅的儿子特地替自个的母亲要来的。
听说,要不是大人阻止得及时,魏夫人那儿子都要把自己当嫁妆随他娘嫁进魏家,可把人笑死了。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这一日,随着鞭炮、自行车,怀表,小区房的出现,这场大婚也被记入史书里,成为后来被人们当做传奇存在的婚礼。
魏府满府挂红,喜气盈盈。
平安非要当撒花童子,于是新娘一下轿,平安和怀远就站在两边,等新郎新娘一同入门的时候,两个小团子挎着小花篮,抬起小胳膊有节奏地撒花,叫人看得很是欢喜。
“花开富贵并蒂莲,恩恩爱爱到白头!”
再加上喜婆讨喜的话,往后大虞的大婚
典礼上更是多了一项童子撒花的任务。
安觅穿着金线绣成的大红嫁衣,头戴金饰流苏发冠,手拿团扇遮面,在喜堂上与魏景和拜天地。
座上坐着双方父母,两边还有她的兄长,虽然大嫂和侄子不能来,但她已经很满足了,她的婚礼得到了圆满。
婚宴直闹到入夜方散。
喜房里,婴儿臂粗的龙凤红烛点亮整个新房。
魏景和回到喜房,挥退下人,缓步走向喜床。
新娘遮面的扇子早在之前送入洞房的时候便在大家的哄笑中,由他做了却扇诗去掉了,如今喜床上的新娘并未端坐等候新郎回来,而是忙着捡撒在喜床上的桂圆红枣等物,背影姿势很是勾人。
虽然两人早就在一起,但是对魏景和来说,洞房花烛还是不同的,并没有因为早就拥有安觅而心如止水。
他对平安说的话也不全是哄平安,总觉得完成了这一步,她与他才彻底得到了天地的认可。
“好吃吗?”魏景和上前从后抱住安觅,看她剥开一个花生正要抛进嘴里。
第130章
安觅把要放进嘴里的花生喂给他,“你尝尝,今天不少人摸去吃了,倒没剩多少。”
大虞还没有花生,所以撒的是枣子和栗子,叫做早立子。有了安家带来的花生,魏老太和安妈一拍板就用早生贵子,红枣、花生、桂圆、莲子。
今后大虞有了花生,这撒帐恐怕也都会按照这个来了。
魏景和张嘴顺便把她的手指吃进嘴里,拥着她倒入大红喜被里。
安觅好不容易捡了满手的果子又撒了,气得捶他,“撒了,睡着很硌人的。”
“不会。因为你未必有机会睡。”魏景和话落印上她的唇,那颗没咬开的花生用来做嬉戏。
安觅哪想到魏大人这么会玩。
比全新的洞房花烛,已经算是老司机的魏大人花样百出。
“轻拢慢捻抹复挑……”
男人声音低沉地念着诗,用动作在她身上诠释着诗的别样意思。
“你别念了。”安觅抬手想去捂住他的嘴,反而被他扣住。
男人的声音低得越发勾人,眼里的欲色浓得快要溢出来。
“间关莺语花底滑……”
什么叫用最正经的话,做最不正经的事,这就是。
明明那么美好的诗,如果不被歪解的话……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克制的声音落下,男人如铁骑冲破樊篱,一往无前。
安觅只觉得脑海里绽放出绚烂的光,偏男人还在她耳边问,“觅觅,我这诗……做得可好?”
说到“做”的时候还特地加重了力道,好叫她知晓这话里的重点。
安觅被弄得在他背上挠了把。
这一夜,直到大红喜烛燃尽,屋里的嘤啼粗喘方停歇。
……
二十年后
一个少年从一艘远洋回来的商船上下来,身边跟着红发绿眼的外国人,他嘴里还说着一口流利的外语。
有市舶司的官员来将海外来的客人领过去,而少年回身负手望着蔚蓝海面,面容沉静得如同一幅画。
“平安!”
一个身形高大的男人走过来,龙行虎步,英俊无双。
“怀远兄。”魏予安看向来人,精致俊美的脸露出一抹笑。
“咱们马上启程?”战怀远问。
平安看起来还是少年样子,大家都认为可能是他那张脸的缘故,没见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目前也没什么变化吗。
“怀远兄可是想家中孩子了?”魏予安打趣。
战怀远已经娶妻,两年前出海时刚好妻子已有身孕,刚刚得信得了个儿子,魏予安觉得怀远迫不及待想回去看儿子。
战止戈却是面色沉重,“我刚得到消息,你祖母在等你。”
魏予安脸上笑容一敛,转身接过战止戈手下牵过来的马扬鞭而去。
战怀远也赶紧翻身上马跟上。
当年父亲娶了母亲后,又为战家生下一儿一女,因为母亲是真把他当亲儿子看待,哪怕后头有了弟弟妹妹,家里也没什么腌臜事。
可就算是有了弟弟妹妹,在他心目中,平安仍是他最好最亲的弟弟。
当年随着各自长大,平安总时不时去逍遥岛玩好几月。直至十年前,随着海路的开启,海盗也开始出现,战怀远自愿请兵镇守南海,而平安担任军师,一个有勇,一个有谋,在海域上留下海上鬼见愁的威名。
之后,平安又回了逍遥岛,直到两年前才回来,归来仍是少年模样。
……
二十年过去,大虞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年,随着羽绒需求的崛起,安觅让人徐风在各县城安排人收购鸡鸭鹅毛,养鸭鹅的百姓渐渐多起来了,再加上阉割猪让猪长得快,又有红薯藤当饲料,有红薯当主食,有肉吃,还有玉米土豆得到全面推广后,大虞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安大哥更是挑了一班人马发展了外科缝合手术、剖腹产、输血法,还研制出麻醉药、青霉素等药品。
安二哥则是教感兴趣的宅男探索化学物理方面的技术,让他们自行探索,勇于发明。
两人也就每个月过来一趟,在这边几天,那边也才几个小时。直到安觅老去,直到大虞已经发展得很好,他们才没再过来。
后来,安觅用承光帝赐的百顷良田,也就是上千亩地,建小区,厂房,种麦稻两熟制,又给出研究杂交水稻的方向,让朝廷派人研究。
她虽然能穿越
时空,可以用平安的宝箱直接把种子带过来,可是,大虞不能不劳而获。
她能拿一次,还能拿一世不成?只有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方是正道。
如今的大虞粮食已经不再紧迫,只要不再发生毁灭性的灾害,可以慢慢来。
后来,大虞从中得到新方向,将各种种子杂交培育,使得大虞的物产更加丰富。
之后,在魏景和有意无意的引导下,造纸方面又寻到一种叫做青檀树的材料可以做出更好的纸,叫做宣纸,这种纸也成了一等最名贵的纸张。
如此,最开始用的几种纸张价格就降下来了,寒门能读书的人也更多了。尤其是,活字印刷起来后,安觅又创办免费的图书馆,让买不起书读的寒门学生快要将安觅奉若神明。
这样一来,自是让那些以有丰富的藏书阁为豪的氏族大家们恨得养牙痒痒,可是安觅此举得到皇帝应允,又有魏景和保驾护航,最后只能忍下这口气。
得知图书馆里有许多他们藏书阁里都没有的知识时,也忍不住光顾图书馆,然后就真香了,佩服的同时,又觉得自家眼光太浅。最后,把家里藏书都拿出来印了一份贡献给图书馆,造福天下学子。
当年安家人离开的一年后,朝廷组建的海队首次扬帆启航,三年后归来,不但带回了不一样的红薯、玉米、橡胶树等物,还带回首批来访大虞的外国人,那些人看到比他们当地还大的红薯、玉米各种农作物,包括拼音这些,都大呼惊奇,征求留下来探讨一二。得知大虞有预防天花的法子,还请求大虞赐药。
原本该是从海外寻得的稀罕农作物,在这个世界却成了外国人从大虞拿回去种植,原本海外国家发展该是遥遥领先的,在这个世界,大虞却比海外发展得更快,更强大。
幼儿园方面,没两年,安觅就将非池幼儿园也改成了非池学院,里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区域的教学楼,后来更是成了公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