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皎与诸葛亮并肩做在一起,小酌片刻。
吕蒙、甘宁几个人在武将一列,相互喝着酒,吕蒙更是时不时就向孙策与周瑜敬酒。
周瑜平日里因着妻子要求,鲜少沾酒,此时却也抿了几口,脸上多了几分和煦笑意。
孙策则是与吕蒙闲谈,还时不时提起吕蒙以前的糗事,逗的不论文臣武将都笑成一团。
“还记得上次宴席,子明刚刚升官没多久,喝得大醉,居然还跳起了舞!”
吕范也笑着附和道:“他还唱歌呢!没一句在调上的,要不是有我们几个带着,怕不是要跑到西凉去了!”
吕蒙摆摆手道:“是周郎与周娘弹琴弹的好……”
周瑜笑道:“如今的子明可不是当初的子明了,想必唱歌也比以往好听多了。”
吕蒙嘿嘿笑了几声并不说话。
宴席中也请了乐伎奏乐助兴,众人还不觉尽兴,让乐伎下去,几个大老粗抱着乐器玩了起来,有的还算入耳,有的根本就是一曲杂音。
周皎见对面的苦安听得眉头紧皱,不由噗嗤笑了起来,她用胳膊推推诸葛亮,道:“孔明先生最擅抚琴,不如也来一曲?”
诸葛亮笑道:“几位将军玩得正兴,随他们去就好。
倒是周娘往昔曾在军帐中抚筝,今日不觉技痒吗?”
周皎说不过他,只能哼了一声。
最后还是孙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道:“你们弹的也太难听,我这酒樽都要让你们这声音震碎了,快换人!”
“张公可是许多年没有弹过箜篌了,请张公弹一曲箜篌吧。”
张昭今日也是面色和蔼,显然是很欣慰,因此并未驳斥,只是道:“既然如此,便来一曲《东君》吧。”
《东君》本是雅乐,箜篌音色清灵,端庄大气,原本因为饮酒而有些放浪形骸的众人一时间收敛许多,纷纷端坐着聆听。
一曲过后,酒气散去不少。
孙策笑道:“子布这一曲好,端庄雍容!比他们那些胡乱吹拉弹唱的好多了!”
他这么一说,底下众人纷纷憋笑。
张昭自谦道:“吴王过谬了。”
孙策灌了一口酒,咂咂嘴道:“好久未听公瑾吹笛了,倒有几分想念。”
周瑜不由笑道:“我吹一曲便是了,便吹一曲《青松志》,可好?”
孙策哈哈大笑,附掌道:“妙极!”
这一曲《青松志》与《东君》不同,曲调更舒阔清幽一些,曲中之意既有志向,亦有勉励,听得人身心舒缓。
此时已近深夜,众人喝得醉醺醺的,也该各自散去,却又有些舍不得此时的氛围,有的醉倒在案几上,还有的已经躺在地上打起了鼾。
周皎与诸葛亮夫妻二人喝的不多,见他们这样,不由有些好笑,诸葛亮正要去叫外面的仆从将各人送回各自府邸上,周皎却是环视一周,拿起竹箸敲在了酒坛之上。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
诸葛亮不由停下脚步,看向周皎。
周皎只是继续敲打着酒坛:
“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孙策听到歌声,不由坐了起来看向周皎,扶额小憩的周瑜也打起了精神,两人似是想起了初识便引以为知己的时候,不由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推翘勇,矜豪纵。
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有人从地上爬了起来,带着酒气,抱着怀中的酒坛,如敲鼓一般,有一声没一声地迎合着。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原本倒在案几上的人,也不由用手掌击打桌面,发出厚重的和声,口中更是跟着周皎的歌声发出含糊的响应。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
狡穴俄空——”
周皎将最后一句拖长了,直到快要没了气息,才缓声低沉道:
“乐无忧!”
同年,刘协封丞相曹操为魏公,于邺城建立魏公国。
建安十五年,孙曹联姻,孙策为小弟孙朗迎娶曹氏女,曹操亦为三子曹彰迎娶孙家女,曹操指定长子曹昂为魏王世子。
建安十六年,北方官学与南方学堂在曹操与孙策授意下交互沟通,往来频繁。
同年三月,关西马超、韩遂等攻向潼关,为曹军所破;六月,孙策南下攻打士燮,捷报频传,为士燮设立特殊官署管辖。
建安十七年,曹操斩杀马超在邺城为质的族人,马超只得南降孙策,获封骠骑将军,驻守益州北部;孙策受周瑜提议,改秣陵为建业,同年广筑驰道,便捷交通。
建安十八年,皇帝为曹操进爵为王,称魏王,其后,孙策也在建业称王,为吴王。
建安二十年,张鲁降于曹操。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逝世,其子曹昂即位,皇帝下诏禅让皇位,曹昂三让后登基为帝,同年,孙策称帝,国号为吴,改元熙和,再次册立宗室、提拔臣子,二分天下就此成了定局,南北局势彻底稳定。
至于是非功过、胜负荣辱,终究还是要交于后人评说。
※※※※※※※※※※※※※※※※※※※※
结尾引用了贺铸先生的《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最符合江东这群意气风发的少年们了。
大结局就在这里结束啦,之后就是二胎番外了,除此之外还会将一些别的事情嘿嘿嘿w敬请期待w
第137章 番外一:小山河(上)
建安十五年的春日,孙曹联姻,孙家要将孙策堂兄孙贲的女儿孙悦嫁到北方,十年前的时候已经有孙家女子嫁过去,因此孙悦嫁过去也不算孤立无援,只是想到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要嫁过去,也不知道会不会受到刁难,总让人有些可惜。
周皎虽然对这位侄女不算很熟悉,只是以前陪孙登他们玩耍时见过几面,但也觉得孙悦如此年纪太不容易,便也亲自去看望。
孙悦正在准备嫁妆,周围坐着几个兄弟姐妹闲谈,屋内的离愁别绪倒不是很多,几个孩子见周皎来了,纷纷笑着向她问好。
孙绍道:“姑父来了吗?”
周皎笑着应道:“来了。”
她挑了挑眉,道:“怎么,你还想他了不成?”
孙绍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头,道:“是我学业上有些问题,想要问问姑父,姑父是当初春试的榜首,学识渊博,总比我自己瞎想好。”
“去吧,他就在前厅与你伯父闲聊呢。”
孙登闻言也起身道:“那我与阿兄一起去吧。”
孙绍搂着他的肩膀,一副哥俩好的样子,道:“走。”
诸葛晏闻言也想去前厅,但小姐妹孙缨还陪着孙悦,她也不大好意思走开,只能跟着孙缨一起坐在孙悦身边。
孙悦比孙绍要大两岁,今年也十八岁了,早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今日穿着一身杏色衣裙,格外的楚楚动人,她虽然是远嫁,但脸上却没有什么忧虑之色,反而带着盈盈笑意。
孙缨倒是有些不舍,拉着孙悦的袖子道:“悦阿姐,你要嫁到北方去,我以后是不是就再也见不到你了……我舍不得你……”
孙悦却笑得很是从容自信,道:“没事啊,以后阿缨来北方玩的时候,悦阿姐带你在邺城玩耍。”
周皎看到她没有丝毫恐惧的表情,不由露出一个笑容,道:“阿悦倒还真有你阿父的风采。”
孙悦的父亲都亭侯孙贲少年时失去父母的庇佑,还有一个幼弟,却靠着自己一身本领闯了出来,孙策离开袁术后孙贲坚持追随孙策,也是一位豪气人物。
孙悦这时才露出一个微羞的笑容,道:“谢谢姑母夸奖,人家都说‘虎父无犬女’,我也不想为阿父丢人。
我小的时候就跟随阿兄们习武,一点也不输他们,就算嫁到北方去,我也不怕。”
周皎有些感慨这孩子的懂事,温声道:“放心吧,只要还有你叔父在,南方安稳,没有人敢对你不敬,倘若真的有了,便写信告诉我,我去问问你那夫君的兄长,何故不照顾好我的侄女。”
孙悦更加不好意思,道:“这怎么好意思麻烦姑母……”
周皎笑着摇摇头,道:“这婚事本就是委屈你,按理说不应当再让你嫁到北方去,但魏国这样说了,也将他们的女儿嫁到我们这边来,伯符哥哥便也没有办法推辞,阿缨还小,只能委屈你去了。”
孙悦的表情却格外坚毅,只是沉声道:“姑母放心,我不怕的,我倒要看看魏公的儿子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