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事,你也不商量一下就写信了,至少得等到过年啊!”妈妈有些着急。
“反正信已经寄了,爸爸自己会看着办的,我们不用担心。”不过我相信爸爸一定会回来的,自己的老婆孩子受欺负了,没有不回来撑腰的道理。何况这信要怎么写,怎么表达,还是非常有讲究的,相信家里没有人比我更会了。
“你看你,租门面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的,你这么早叫他回来干嘛。”
“不急,妈,你可以先去问问周边有没有门面可以出租,几时出租,开店的话应该需要一些手续啥的,我们可以问问陈叔叔,正好可以提前准备。”前年集市拓宽了,挨着建了一排房子,不过大多都是自建房,不知道有没有可以出租的。当然去镇上肯定是最好的,只是那边有点远。
这几天妈妈一直在集市上打听,果真是这样,自建房一楼门面都打算自己留着开一间小卖部啥的,很少用来出租,不过倒是问清了要开一个小吃店需要办哪些手续,哪些证件。
这几天,有好多同学来问我为什么没见我妈来摆摊了,猜测是不是因为那天的事情,“我们都相信你们卫生肯定没问题的,吃了好几年都没有闹过肚子。”
彭小龄问,“你们不会不卖了吧”
“不是,是我们觉得摆摊确实容易让人怀疑,我们准备租个店,这样卫生也比较好保证,这段时间我妈妈正在找门面。”
“那就好。”
“霏霏,最后那个男的赔钱了吗?”
“没有,人都不知跑哪里去了。”我微笑摇头,本来也没太在意。
我们最终还是选择去了镇上,这几天妈妈在镇上看中了一处门面。学校外面的老街改建,新修了一排门面,妈妈看中了最端的一间,我跟去看过,位置相当好,学校大门出来的必经之地,也靠近集市的主街道。妈妈本想等爸爸回来之后再决定,可好的位置从来都很抢手,我便怂恿着她提前定下来。我们选了个周末去交定金,哪知被告知已经被预定了。负责接待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大概15、6岁的样子,像个高中生,能说会道。
“那他交完了钱签完合同了吗?”我问。
他一愣,没想到是一个小姑娘在问他,但他人很机灵,立马说道:“那倒没有,但已经交了部分定金了。做生意嘛也要讲究诚信,他定了我们就要帮他留着。现在这一排只剩下最后两间了,在那头最边上,你们要不要去看看呢?”
妈妈有些不情愿,“那两间我看过位置没有这间好,早知道我也提前定下来了。”妈妈有些懊恼。
“哥哥,那我们可以买下来吗?”可租可买的门面,肯定会优先买家的。
小伙子眼睛一亮,“当然可以啊,你们要买吗,我这边可以和对方沟通一下,他不买你们买的话肯定会优先给你们。”
妈妈摇头,“我们没有……”
“是的,我们打算买下来。”我赶紧拉了拉妈妈的衣袖。
“好,那我去找我们老板过来,他就住学校后面,你们等一下哈!”说完一溜烟跑了。
“霏霏,我们真要买啊,买门面不是小事啊,我们最好找人商量一下再做决定。”妈妈心里没底,有些不放心。
“妈妈,你也是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合适的,我们来迟了一步被别人定了现在只有买才能拿得到这间门面了。其实,我觉得买下来也好,也不用担心被赶走,租的话还要担心几年之后别人不租了,再去找房会很麻烦!何况几年下来租金也是一大笔,差不多也够买下来了。你看这位置这么好,做生意一定很好的,这里面还能放下好几张桌子,除了冒菜你想卖点别的什么都是可以的。”现在房价便宜买门面划算,等几年之后价格就能翻好几倍!
老板是一个有点大肚子的中年男人,到了之后看到我们便皱起了眉头,瞟了那小伙子一眼,似乎怪他不该找他过来,那小伙子倒是一惯的热情。门面很快定下来,需要预付三成定金,剩下的尾款在一个月之内付清。小伙子跟着我们一起去邮局取钱,一路上说过不停,很是幽默风趣。取了钱,很顺利的签了合同。
我们走了之后,老板拍着小伙子的肩膀,“炜炜啊,行啊,有前途,难得周末过来一次竟然帮忙卖了一间门面。这样,你高中下学期的学费,姑父包了!”
“那就谢谢姑父啦~”
半个月之后,爸爸回来了,看了那间门面觉得确实不错,就把剩下的钱付了。这次老板一改上次的冷漠,从头到尾十分热情,一切都很顺利。之后开始装修,镇上不比城里,装修比较简单,然后再添置一些设备就可以了。这时妈妈好像才想到,在镇上开店了,我和弟弟没人照看怎么办。
“那也没什么,让他们两个转学到镇上不就好了吗?”爸爸说道。
转学?那可不行!
“爸爸,这都过了半个多学期了,学校进度不一样,要不下学期弟弟转过去吧,他还小。我这么大了可以照顾好自己,中午我可以在学校吃饭,晚上你们就回来了。我很喜欢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我不想转学。”
爸爸也没有坚持,“不急,反正时间还早,转学的事下学期再说。这门面装修完也要过年之后才能有时间开业,我们先把家里的房子建了吧。”
“好啊,终于修新房子了!”这是我重生以来最高兴的事了,新房也是曾经的执念啊!
那时候的房子,家家户户门前都会筑一块水泥坝用来晒粮食,但我一直很憧憬那种满是鲜花的院子,一条石板路在花园中蜿蜒穿梭。所以,我得想个办法,顺便也改变一下房间的布局。这时候所有小楼房的格局差不多都一样,房间都采用并列式,二楼一条走廊连着一排房间,二楼没有主厅也没有洗手间。我拿出纸笔画出后来流行的那种套间,在一楼门前画了一个院子,院子里种花和蔬菜,院子的围栏采用栅栏,种上藤蔓的鲜花。为了满足晾晒粮食的需求,顶楼改水泥坝。
画好之后我没有立刻拿出来,而是故作好奇地问爸我们要建什么样式的房子,爸说就建陈叔叔家的那种。果真,就是当下最常见的那种。
“可是爸爸,我听说那种二楼栏杆一点都不安全,有同学说他们那边就有个小孩子爬栏杆掉下去了,我们不要建那种样式的吧!”
“那你想要什么样式的?”他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没有抬头,似乎只是随口一问。
我拿出画好的图纸摊开在他面前,“我看电视上有这种的,二楼还带厕所晚上都不用下楼了。”
虽然农村少,但是大城市很多是这样的格局,爸爸一直在外面建筑工地上,对这样的格局很熟悉,觉得可以试一试。妈妈看中了一楼的菜园子,种点姜蒜什么的倒方便,最后还让人在院子里塑了一张石桌,搭了个花架。
房子一个多月就建好了,简单做了装修刷了白墙,买了家具,一下子成了村里出名的“小洋楼”了。要知道那时候房子基本都是原生态裸奔的,屋里屋外一个样,都是粗糙硌手的石砖。这期间门面也装好了,这几年的存款也差不多了。
过完年,见我还是不愿意转学,大娘便在旁边说没事,让我每天跟着两个姐姐上下学,中午在她家吃就行,“霏霏可比我们几个孩子懂事多了”。
大伯早在我念一年级的时候就去外面工地上打工了,但就在邻省每年都会回来。大娘嗓门大干活速度快,和妈妈是完全相反性格的人,没有什么耐心,做饭也一般,这几年她的几个孩子常来我们家吃饭,两家处得很好。
“那也行,霏霏你要听话一点哈!”
爸同意了,只是妈还有些担心,每周给我一点零花钱,让我可以在学校吃饭。
有了爸爸的帮忙,小店很快就就开起来了。镇里人多需求也多,除了冒菜爸爸还在菜单上加上了冒鸭子,另外开了一个小锅专门做一些炸串:蔬菜、鸡皮、脆骨之类。课间的时候学生很喜欢买炸串,相当于零食,傍晚也有许多人喜欢就着炸串喝啤酒。生意比小集市好很多,爸妈经常很晚才到家。有了固定门面后,假期也需要开门,地里更照顾不过来,于是爸爸决定几块地全种上果树,果树下种蔬菜。果树需要长几年才能结果,平时也不用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