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这小丫头挺厉害的嘛,丢完还知道平坑呢,快赶上你妈妈了。”紧挨着我们这块地是邻村吴大叔家的,他正带着全家人一起来地里。
这时妈妈才发现我真的不是三分钟热度,也就加快了速度。估计妈妈原打算着今天只种一半,所以化肥带得不够,毕竟化肥背着这么远很重。现在化肥没有了,她想回家拿又有些犹豫,现在还不到四点说不定今天真的能干完这块地,可是把一个不到5岁的孩子单独放在山上,这到处是池塘山坡水田的她也不放心,但带着小孩来回又太耽搁时间了。
“没事,我们帮你看着点儿。”吴大叔笑着说道。
“好,那谢谢了。霏霏,那你不要到处乱跑,就在这跟几个哥哥姐姐玩,我很快回来!”说完就走了。
吴大叔家有5个孩子,家里人多就伺候了很多地。种菜卖菜,养鸡养鸭,起早贪黑,是几个村里出了名的踏实勤快人,所以虽然家里人多但也还过得去。看来我们也得想想办法,只靠种地又苦又累也赚不了钱。
我走到吴大叔的地里,“吴大叔,听妈妈说我们买过你们家的菜,还有鸡呢!”
“嗯,好吃吗?”他一边锄地一边笑着问道。
“好吃,你们家的最好吃。”
刚说完,他们两夫妻都笑了,“小丫头,嘴甜啊!”
“吴大叔,你们家种了那么多的菜,好卖吗?”
吴大叔将地平整好了便慢慢地锄坑,锄头轻轻落下便是一个不到半锄头深的小坑。他怕我到处走,就一边锄坑一边随意聊起来。
“菜还是比较好卖的,就是要起得早,天没亮就要赶紧去市场抢个好位置,大多来买菜的也早,都要赶着回家干活儿。”
“那鸡鸭好不好卖,我们都很少吃,只有家里人来的时候过年的时候才吃呢。”
“鸡、鸭有很多专门买卖的贩子,卖给他们也快,就是价格便宜一点儿。不过一般人家也没有养那么多,偶尔卖一两只也不妨事儿……”
这天我们用了一下午便干完了地里的活,收拾准备回家的时候吴大叔对妈妈说,“你家小孩儿挺懂事的,也不吃花生米还能帮得上忙。”
小孩子都爱吃花生,家里没有什么零食,花生就是为数不多的零食之一。可是我上辈子吃腻了呀,对身体好也不吃!晚上妈妈很开心炒了两个菜,说:“霏霏长大了,懂事了,会帮助妈妈干活了。”
“那以后每次去地里都带上我吧,我超级能帮忙的!”我把手举得高高的,故意夸张地说。
妈妈笑了,“嗯,好,每次带上你。”
这天晚上之后,妈妈就再也没有哭过了。有人陪着,也许妈妈会变得坚强一点。有些事情也需要对妈妈说,她胆子也小,一直按部就班,可是想要赚钱就必须改变。
这天我跟着妈妈在地里拔草,装作不经意提起吴大叔家要建小楼房的事情。
“啊,建楼房,谁给你说的啊?”她很惊讶。
“那天吴大叔自己说的啊。”
其实吴大叔并没有说,但是我知道他们家建房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这时候许多人家都还是土墙,砖瓦房很少。其实这时候建房花不了多少钱,不需要图纸,也不需要装修和买家具,只需要石头和砖,最后盖上灰瓦就好了。有些人家石头还是自己山里打的,木头大多也是自家的,费用就更少了。不过这时候有钱的人也少,我们羡慕别人家有钱还会用“万元户”来称呼,谁知道二十年后一万在城市里买不了一平米。
“他们家那么多孩子要养,没想到都能建两层小楼房了,他们都在家种地也没有人出去打工赚钱啊?”妈妈似乎有点儿想不明白。
“吴大叔家不是卖菜嘛,还养了很多鸡鸭。”
“那能赚几个钱,你也跟着我一起卖过菜的,一两毛钱一斤,最后卖不完还要自己背回来。再说,养鸡鸭这事儿要看运气,养不顺的话就亏了。”妈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什么事情都喜欢往最糟的地方想。
我们大早上才去地里摘菜然后再去市场,人家好多赶集都回来了。再说了你一看也不像卖菜的,不吆喝就放在角落里,这么佛系能卖光才奇怪。看来赚钱之路任重道远啊!而且接下来就该是种玉米和水稻的时候了,那才是大工程呢。玉米水稻是主要农作物,每家每户都会种很多,翻土播种施肥,育苗灌水插秧,到时候怎么办?
第2章
第二天跟着妈妈去了集市,那是一个小集市,从家里走路都只要十几分钟。集市边上是一个乡村小学,里面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都有,镇里十几个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以后我也会来这里,然后在这里遇见他。
从集市回来,我跟妈妈说想走另一条路,农村路多弯弯绕绕去集市可以绕出好几条路,于是我选择了一条会经过吴大叔家的路。走到他家门前,看到吴大叔正在院子里喂鸡,好大一群。
“吴大叔”,我特意大声喊道。
“哟,小姑娘,跟妈妈买菜啊!”吴大叔撒了一大把玉米在地上悠闲地说道。
“嗯嗯,是啊,今天没看到你卖菜呢?”
“去了,早就回来啦!”这时他老婆从屋里出来,“我道谁呢,原来是你这个会聊天的小丫头啊!”
“阿姨,我妈说卖菜养鸡不能赚钱,是真的吗?”我装作一脸认真,眨巴着眼睛。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是最萌的,得有效利用一下。
妈妈赶紧拉了我一下,“你说啥呢?呵呵,不好意思,小孩子家家不会说话。”
“没事,闲话家常,我还挺喜欢这个小丫头的,机灵。要不进来坐一下,喝口水。”吴大叔说着就开了竹编的栅栏,好几只体型健壮的公鸡一窝蜂飞跑出来了。妈妈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女儿说了惹人误会的话总觉得要说明白,就拉着我进去了。
“大叔,你们家鸡跑了。”我指着那几只大公鸡。
“没事,本来这么矮就拦不住,主要是拦小鸡的。”
这时我才发现角落里一只母鸡正带着一群毛绒绒的小鸡在转悠。这时候的鸡都是放养,跑山鸡,健康无污染。进了院子,妈妈觉得不好意思,赶紧道歉,于是赶紧说清了来龙去脉。
吴大叔惊奇道:“哟,小丫头,你怎么知道我们家要建楼了,我自己怎么都不知道啊!”
谁知道妈妈会把这个也说出来,“你们这么厉害,肯定会建漂亮的小楼房的呀。”
“你这小丫头,会说话,我喜欢。”
然后,妈妈就被吴大叔两夫妻拉着说了整整两小时的致富经。怎么种菜卖菜,怎么更顺利地养鸡鸭。他们家还承包了鱼塘,养了鱼。期间,吴大叔又带着妈妈去看了后院,挨着养猪的地方搭了个鸡棚,还改了一间猪舍养鸭。眼看着快到中午,又被热情地留下来吃饭。这时一大群半大不小的鸭子成群结队地回来了,冲开鸡群抢食吃。
妈妈没什么主见,很容易被别人说服,所以得让她见识“偶像”的力量。她这样的人老了绝对容易被人忽悠,然后买一大堆保健品。
下午,从吴大叔家回来的路上,妈妈问我:“你说,我们也种菜养鸡鸭怎么样?”
“好啊,我们也要修大房子。”
“那好,我们一起加油,争取让我们霏霏住上大房子。”
33岁的灵魂,4岁的身子,有时候装小孩也挺累的。
三月莺飞草长,桃花红梨花白,正是出门踏青好时节,也正是各种蔬菜种植的好时机。为了多种蔬菜,就必须减少其他作物的栽种,而且菜地最好离家近,这样可以随时照看,采摘也方便。我们家的地大多离家比较远,倒是隔壁的张大娘家好些地就在村子后面。
“妈妈,我们可以和张大娘家换着地种吗,吴大叔的菜地有些也是换的。”现在吴大叔在妈妈眼中已经成了榜样,做什么都是对的。
“那谁会答应啊,张大娘不会答应吧。”
“试一下嘛~”我摇着妈妈的手撒娇,我知道张大娘一定会同意的。我们家的地虽然更远,但是那几块地比她们家的大。这时候大家为了让自己多种一根苗,多播一颗种,你挖一锄我挖一锄,恨不得将土埂挖没了。两块土之间的路也越来越窄,今年还能双脚走,明年就只能单脚过了,显然把大家都当刘璇了。这时候谁也料想不到二十年后到处都是荒草,无人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