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福女之王妃有点辣(19)

作者:墨语烟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慕瑾夜难得见她这般轻松,也挂上笑,笑容轻柔的如同这夏季的晨光熹微。

他从车上抽出长长的荆条,一边赶车,一边打掉前方茅草上的露珠。

因为昨天的初露锋芒,宋乔安今早刚到地方便有人来看他表演绝活。

乡下的集镇不比大城市,人们鲜少看到新奇玩意。一些杂耍,戏班除非有人高价去请,轻易也不会来的。所以,有这样免费的表演,自然不能错过。

宋乔安这次在整颗西瓜上雕刻,“喜鹊报喜”,“二龙戏珠”,“龙凤呈祥”……一幅幅图案在西瓜上栩栩呈现,却丝毫不损瓜瓤。将里面的瓜瓤吃掉后,点上油灯,便是一盏精美的镂雕灯笼。

因存货不多,西瓜很快卖完了,围观的人群依然问宋乔安明天是否还来。

“当然了!”宋乔安笑道。

慕瑾夜扭头疑惑看着她,他知道西瓜已经没有了,难不成宋乔安要先买瓜,然后再来卖?

这时,宋乔安故作神秘地看着众人道:“不过,明儿不卖瓜了,卖些其他的!”

“是什么?”一大叔问道:“难不成小娘子还有别的绝活?”

宋乔安笑而不语。

众人急道:“小娘子,就说说吧!还有什么绝活!”

“先卖个关子,明儿大家来了就知道了!”说罢,宋乔安忙着收拾好家伙物事,拍了下还在发呆的慕瑾夜,“走了!”

“这小丫头!”众人见宋乔安已套上驴车,只得扫兴散了。

回去的路上,宋乔安比早上来时更愉悦,驴车上是两麻袋面粉,一袋黄澄澄的糜子面,剩下的便是几个大蒸笼。

慕瑾夜不禁猜想,难道这丫头要卖的是馒头?可他看了,集市上卖馒头的少说五六家,并不见的就比别人好……她总不可能也在馒头上刻花吧!

“安儿,你买这么多白面做什么?”

乔氏见宋乔安买回来这么多面粉,也是很奇怪,这白面贵,买多了来不及吃,可不坏了!

“娘,咱们明儿卖馒头去!”宋乔安兴奋道。

“卖馒头?”乔氏担忧道:“这卖馒头的人不少,你这初来乍到的,人家可不一定会来照顾!”

宋乔安不以为然,笑道:“咱卖的是不一样的馒头!一定好卖!对了,我去趟张婆婆家!”

“这烈日当头的,你去做什么?”

“张婆婆地里的红苋菜可以摘了,我去要点!”

宋乔安装了一袋白面,拿了十几钱银子,当作是租张老大驴车的车钱,顶着日头下山去了。

坐在院中纳凉的慕瑾夜皱着眉,这丫头就不能消停片刻吗?

没多久,宋乔安挎着篮子气喘吁吁爬上山来,篮子里是新鲜的红苋菜。

见她满头大汗,慕瑾夜抢过他的篮子,拿到泉水边,将菜清洗干净。

不过才一个多月,他已然黑了不少,那双本来白皙的手也变得有些粗糙。

宋乔安轻轻叹气,她想起乔氏说的话……

若她真是宋乔安,或许有个这样的“傻子”相伴一生,也是很幸福的。

可她不同,她不甘于在这乡村男耕女织一辈子,她曾答应过外公,要将宋家宫廷菜发扬光大,即便如今穿越了,可她的厨艺还在,她敏锐的嗅觉也在,她要在这个不知名的朝代做“第一大厨”,才不枉她这么多年的勤学苦练!

吃罢了饭,宋乔安开始和面。她要和四种颜色的面——红,绿,黄,白!

红的自然是用红苋菜汆出来的水,绿色就容易多了,绿色叶菜很多都可以提取。黄色是糜子面,按照和面粉八比二混合,如果用南瓜会更好,只是如今这时节,南瓜还没熟。

将所有的面和好后,分别放在四个缸里,盖上盖子醒发。

夏季气温高,面醒的快一晚上就行!只因这第一次没有老面,需得醒的久一些。

三更时分,宋乔安便起来了。她做的这馒头有些费功夫,得早点起来。

面醒的不错,为了让馒头更有蓬松感,她加了点碱。古代没有酵母,只有碱。等下次有了老面,便可以不用了!

馒头,在古代不算什么精细的吃食,一文钱就能买两三个。可若能将这个不起眼的食物用心做的赏心悦目,让人不忍下口,或许就是商机。

从卖西瓜来看,宋乔安发现不管现代古代,人们都喜欢新奇的东西。任何一种寻常的食材,都能做出很多花样,赋予它另一种灵魂。这是外公教她的。

而这馒头,也是如此!

她先将红色,白色的面团,做成颜色渐变色的桃子,绿色面团做成叶子,压上经脉的纹路;用黄色面块做成胖胖的小鸡形状,剪刀剪出翅膀,红豆当作两只眼睛……

宋乔安将每种色彩的面团搭配,再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做成各种蔬菜水果,小动物,造型逼真,可爱。

这时,一声鸡啼划破清晨的寂静。

乔氏听见声响起床来,看着满屉的花式馒头目瞪口呆。

“娘,你帮我搬些柴禾进来!”宋乔安拿出火折子,准备蒸馒头。

这蒸馒头的火候也很重要,她得亲自动手。

“哎!”乔氏愣愣答道。

天边已泛起鱼肚白,宋乔安叫醒慕瑾夜。不知不觉,她已经习惯有这样一个人存在,至于为他找家人的事,她似乎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

慕瑾夜看着那一笼笼热气腾腾的“馒头”时,也惊呆了,只是面上不动声色地套好驴车。

此时,天还未大亮,两人赶着驴车往镇上去。

这古代没有保温箱,只有和时间赛跑,趁着早晨人多尽快卖出去。

因天气炎热,乡下人向来赶早集,有卖新鲜瓜果蔬菜的,各式手工筐子篓子的,糖人糕点小零嘴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宋乔安来到之前卖西瓜的老地方,那是个路口的黄金位置,幸好还没有被人占。

宋乔安打开笼屉,馒头还冒着热气,不妄紧赶慢赶了一路。

第三十章 当年之事

蒸笼一打开,带着蔬菜味道的面香便飘散出来,吸引了好些路人围观。

“这……这馒头能吃吗?”

“好巧的手啊!”

“可不是,这馒头看着真稀罕!”

……

旁边一个卖鸡笼的老伯上前来,笑呵呵道:“这馒头也做的这么好看了!一定不便宜!”

“老伯,不贵不贵!”宋乔安笑道:“和别家馒头一样,一文钱两个!”

“真的?那我买两个回去哄孙子!”说着,老伯开始掏藏在衣襟里的钱袋。

大家一听这么便宜,纷纷掏钱购买几个尝鲜。

馒头香软绵糯,还有淡淡的蔬菜清香,与别家馒头确是不太一样。

不仅有卖相,味道也好!众人纷纷赞不绝口。

一胖胖的大娘咬了一口,“小丫头,你这馒头是下了功夫的!我吃的出来!且不说这新巧的卖相,就是发这面,若不是多年的老师傅,可发不了这么好!你价钱与别家一样,有些吃亏啊!”

“不亏不亏!”宋乔安一边给人装馒头一边说道:“左右也就是手上的功夫,再讨些巧而已!这市场有市场的市价,我若价高了或低了,岂不没个规矩了!”

大娘连连称赞,“没看出来你这个小丫头做生意这么实诚!”

“您过奖了!”宋乔安谦虚笑道。

她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花了这么多心思,竟和普通馒头一样卖,那还赚什么钱呢?

诀窍还是在发面上。

她买过别家的馒头,面都发的比较死,面团再大,蒸出来的馒头也不蓬松。其实面要发的好,关键一点就是和面耐心,要将面融于自己的手掌,用心对待,切忌急躁,尤其在量多的情况下,手酸臂麻时更容易敷衍了事。

宋乔安仅仅在和面这一环节上就比别人多用一倍时间,所以蒸出来的馒头才蓬松饱满。

虽然她多花了一倍时间,但与别家馒头相比,同样大小,却少用了三分之一的原料,更不用说像糜子这样的粗粮,价格本来就比白面低廉,只有吃不起白面的人才会吃糜子面。但实际上,它的营养价值一点不比白面差,只是古代食用方法单一,而糖这样的调味品一般人家也用不起,所以做出来味道并不好。

宋乔安知道这一点,所以在里面加了一点蜂蜜,这是她之前进山好不容易采到做面膜用的。这么来之不易的东西,她自然用的不多,只要让面有淡淡的甜味就行,再加上造型可爱,把这粗粮做出了高大上的感觉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