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的小干事:“……”
“你们回去让你们那边宣传的同志改改,合计一下,然后给我看看。好了之后咱们就宣传。先在区里传,传开了之后再去外面传。”
小干事麻溜的就跑了。
苏青玉倒是还记得之前在小朱结婚的婚礼上遇到的当了编剧的知青同志。
她按着对方提供的电话,打了个电话过去。
对面一听是苏青玉打来的,惊喜不已。
苏青玉笑着道,“你上次不是说要写剧本吗,我给你提供点素材,关于我们清水的。”
“啊,这个我记得,我最近都开始在思索了。我还准备去你们那边清水走一走。”
苏青玉笑道,“欢迎欢迎,你随时过来都行。”
“苏区长,你太客气了。”这知青同志可高兴了,感觉自己报恩的好时候来了,“您放心,这剧本我一定好好写,到时候想办法拍电视剧。”
苏青玉道,“也不要太有压力,我也只是想让你就地取材,写出好的剧本,能有更好的成就。”
这话可说的人心里感动,这知青更是拍心口的表示自己绝对能办到。
苏青玉倒是也没多说了,她是这么想的,要是剧本不错,到时候她们出资拍摄也不错。就派一步宣传片。
只要宣传做得好,未来清水能够赚回来的钱是不可估量的。
酒水大镇,这得是多大的收益啊。
在清水和花岗的安排下,关于清水泉的传说就这么传开了。
本来这些传说只在当地一部分人嘴里说过,而且也是随口一说。
如今这么认真的传播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才知道,原来咱们清水还有这样一个宝贝呢。
这泉水竟然这么有意义,咱们以前竟然都不重视。
大家口口相传,慢慢的全区也传开了。
清水还直接树立起一块大牌子,然后将清水的这个传说写在了进镇的入口。
清水的指示路牌上面还画了古代的那种酒坛子。
这是准备潜移默化的将清水塑造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酒水镇。
很多老百姓以前对于外界的事情也不是很了解,所以这会儿在区里宣传这些,竟然都还信了。觉得就是这么回事。
一方面是因为有传说,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没经历过,所以压根不知道真假,这么宣传,他们也就这么认为了。
没宣传几天,连清水自己人都觉得,他们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酒文化镇。他们清水的酒就是比别的地方好喝。
要不然为什么会建这么大的酒厂呢?投资几百万建设的呢,要不是这么回事,人家怎么会投资呢?
所以这个传说就是真的。他们的酒就是好。
好些卖酒的也开始吹起来了,吹自己家里酿的酒技术具有多少年的历史。是地地道道的清水酒。
苏青玉这番操作,实实在在的展示了一把什么叫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特色,制造特色的做法。
等那位知青同志从海城赶来清水的时候,看到清水这小镇之后,立马觉得自己来对了。
“这里果然适合创作。”
他也没让苏青玉操心,自己找了个旅馆就住了下来,然后潜心创作。
倒是张明知道他来了,还特地从好山过来找他喝酒聚聚。
张明没来过清水,但是他路过清水,所以知道这里和以前不一样。
听到这知青说起这清水历史传说的时候,他就懵了。“你真信?”
“为什么不信?这里人都这么说。苏区长也是这么说的。”
张明很想说,就因为是苏区长说的,所以他才怀疑啊。
但他不敢说,怕这同志和他闹。
他郁闷的喝了一口酒,“众人皆醉我独醒啊。”
这知青没听他话里的意思,自顾自道,“我来这里之后也走访了一些位置,老人孩子都这么说。虽然有些差距,但是具体的都差不多,大同小异。可见不是空穴来风,是确有其事。我要在这里写一个以酿酒为主题的小镇风云,我都有想法了。这次我千里迢迢赶过来,果然没有错。咱还是和以前一样啊,跟着苏区长,不会吃亏。”
张明看了他一眼,自投罗网说的就是这人了。
这些事儿苏青玉都时间管。因为江书记终于带着钱,意气风发的从省城回来了。
一起来的还有公路规划局的同志。
这可是全区的大事儿,连市里赵市长都安排人来了。因为路建成之后,市里甚至还可以通过这条路前往省城。
多了一条路,也就多了一个运输渠道,这绝对是利于当地发展的好事儿。
苏青玉虽然已经对着地图研究过很多次路线了,但是因为有省城加入,很多工作就更方便了,比如原本不好征的土地,这会儿就好了。这样一来,路线又可以缩减。
原本一个小时的车程,这会儿只需要五十分钟了。
虽然只是缩短十分钟,但是这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看着新规划的路线,苏青玉满脸笑容,“这路怎么修,当然是听你们的了。我们只负责砸锅卖铁出钱。”
这话听规划局的同志牙疼。
第369章
花岗区已经动工修一条通往省城的公路的事儿很快就传开了。
这事儿还上了省城报纸。
省里的意思是,通过这个来鼓励其他地区自力更生,自己寻找发展的道路。
做好了,上面也是有奖励的。
这路对于花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以前大家都不出门,对于路好不好都无所谓。现在几个镇都在搞建设,老百姓们见识也越发的多了起来,知道这路修好之后,以后对这边的发展有多大的帮助。
而且省里支持修路就更不一样了,这说明省里也相信他们会致富,会过上好日子。说明省里也觉得花岗是个好地方,不再是以前那穷窝窝了。
这给正在忙于建设中的花岗人民带来了一股斗志和希望。
建设这种事儿一旦做起来速度也是很快的。花岗区可以说一天一个样儿。
每天大家都忙的热火朝天的。
对于这种变化感触最大的就是当地的老百姓了。
渐渐的发现来花岗的人越来越多了,生意越来越好做了。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因为建设发展需求,苏青玉也和江书记,还有几个副区长一起合计,把四个镇的干部也进行了调整。
花岗这边,王镇长成了镇书记,何穷因为大棚菜的成绩,成为了镇长。
苏青玉把之前张家村的张青树给提上来当了负责农业的副镇长了。
何穷高高兴兴的来给苏青玉这个区长汇报工作。
他还不满三十的年纪,能够当上镇长,除了他自己的能力之外,他觉得也要感谢自己这位老领导。
这就是带着他走上这条宽广大道的伯乐。
特别是他叔也透露出消息来了,今年换届,赵市长要升上去了,因为云城农业上做出来的成绩,何副市长有望上来。
所以苏青玉对于老何家而言,也算是贵人了。
他笑的开心,苏青玉可没客气,给他泼凉水。
“你能升上来,一方面是你做得好,另外一方面,也是觉得你年轻,思想上比较先进,容易接受新事物。”
何穷连忙谦虚了几句。
苏青玉道,“正因为这样,我对你的期望还是很高的。花岗区政府建立在花岗镇上面,我对花岗镇的要求就是,未来这里是整个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中心。现在四个镇之间的路也修了,我希望你能够尽快的将四个镇之间的距离缩短。还知道云城城区的几个区吗?”
何穷麻溜的点头,然后眼睛瞪大,“您说是按着城区规模那样建?”
“没错,城区的前身也只是一个小镇,慢慢的成为县城,然后成为市。现在我们得天独厚,条件也有。当然是尽量往这方面发展。”
何穷觉得苏区长这野心够大啊。他突然觉得自己脑门上面的担子特别的重。
太难了。
但是又充满了挑战的样子。
要是真能做到……
“领导,您会一直支持我吧。”何穷问道。
苏青玉道,“只要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我当然会支持。”
何穷放心了。
结果苏青玉又道。“不过花岗镇是第一个致富的镇,钱的方面应该不用我支持了,在政策上面我会给与便利的。比如说支持你们四镇合并的大方向,我会和其他镇也通个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