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394)

胡书记也看出来了,苏青玉是不准备给他们支持了,心里有些不高兴。

“行,那我们就祝青玉同志干成大事儿了,至于公社养殖场的事儿,也不给你添麻烦了。鱼苗我们自己也会去买,不用麻烦你们了。”

说着气呼呼的走了,郑社长也是摇了摇头,对于这事儿的结果有些不满意。

不过因为老狐狸吃瘪了,所以他倒是没怎么生气。

苏青玉无语的看着他们离开,她算是看出来了,这两位是铁了心要搞养殖场的。自己说那么多话,白说了。

不过他们自己办起来,自己也不能说什么。

总不能只能自己办,不让别人办,而且她作为一个在公社没什么权利的副社长,还真管不了。

胡书记和郑社长路上又商量了事儿。

说起来也难得,两人这么多年互相看不顺眼,这会儿因为苏青玉,竟然还少见的能商量事儿了。

胡书记的想法是,养殖场还是要办。既然苏青玉不支持他,他们资金不够,就办小点儿。

一方面也是想做点成绩出来,另外一方面也是要让苏青玉看看,他们也是能办起来的。免得被这个年轻人给看轻了。

当然,因为资金问题,就不能办两个养殖场了,干脆合办一个。

郑社长道,“我不敢和你合办,我总觉得不放心你。”

胡书记气死了,“这时候你还使绊子?”

郑社长道,“你也没少在关键时刻给我惹事。”

“那是以前,这次我们一起办。”胡书记道。

郑社长道,“那也不行,分开办。你是公社一把手,到时候办成了,肯定以你的名字为主。”

胡书记:“……”

苏青玉不知道胡书记和郑社长最后是怎么商量的,等公社要办养殖场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份了。

苏青玉看着养殖场的鱼都长大了,大的两斤多,的也有一斤多了。

苏青玉准备将这些大的鱼捞起来卖一批,造势,顺便赚一笔钱。小的则留着继续长。

就在整个养殖场都在为打牢鱼做准备的时候,公社也安排了年轻人过来学习水产养殖技术,

带队的是综合办公室徐主任。

徐主任笑道,“公社也准备养了,就先让人过来学技术。”

苏青玉道,“已经决定了?”

“地址都选好了,就在另外一边的五星湖。要建两个养殖场呢。”

苏青玉:“……两个?公社建设两个有必要吗,合在一起不是更好管理?”

“咳咳,这是他们开会的决定。”徐主任含糊道。

苏青玉明白了,得了,这两位虽然选择合作,但是并不彻底。

亏她还想着这两位总算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了。

她倒是也没为难这些来学习的人,让何穷给他们安排了培训班,让他们好好学习。

对于这些学技术的人,苏青玉是欢迎的,她巴不得所有社员都学会养殖技术。

所谓艺高人胆大,也许社员学会了技术,不用她带动,自己就敢搞养殖了。

徐主任佩服道,“苏社长,你这心胸没得说的。”

亏得临走的时候,上面领导还吩咐她在这边多看着点,免得送来的人学不到技术。

结果人家苏社长一点别的想法都没有。

苏青玉笑道,“我都想鼓励其他人都来学了,这些人愿意来学习技术,我很欢迎。咱心里只想把这里发展搞起来,别的事儿,咱不管。”

徐主任笑道,“我也盼着那苏社长您能带领花岗公社致富啊。咱这花岗,碰着你,也该富裕了。不过你平时和胡书记他们也别倔着来,毕竟推行政策,还是需要他们支持的。”

苏青玉笑着点头,也没多说。

徐主任因为带着任务,就算相信苏青玉,也不好回公社去,所以只能在小严村先待一阵子。正好也给苏青玉帮帮忙。

这些送来的年轻人学习,苏青玉还真没掺和,让他们和社员一样学,有多大能力就学多少本事。

她自己带着所有人为收鱼做准备。

原本是准备七月中旬就动手的,但是因为天热,苏青玉有些担心这个时候的设备,干脆又等了一阵子,一直等到八月中旬了,才开工。

同一时间,留守在城里的陈玉梅一行人,也赶紧和元华水产运输公司的人合作。并且通知省内的这些代理商来领货。

第281章

天还没彻底亮堂起来,整个小严村水产养殖场就热闹起来了。

运输的车辆进在养殖场外面排队等着,每家每户的工人则全体出动,全都加入了捞鱼的队伍。

苏青玉这次只准备捞一批出来,不过这一批也不算少了。

因为当初是下了将近二十万尾鱼的,最后存活下来的,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了。

这还是保守估计。

而其中有些鱼生长的比较快速,这一年来,也是长到两斤多了。

这么一打捞,那也是几万斤的鱼。

开始捞鱼之前,苏青玉给他们鼓了鼓气,激动的宣布,忙碌了一年之后,小严村水产养殖基地终于有收获了。

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为了庆祝这一个成果,等工作结束之后,每个工人分五斤鱼回去吃。

干部们和社员们各个兴奋的不得了。

因为苏青玉在动员的时候已经发话了,工作结束之后,每个工人都奖励五斤鱼,让大伙儿回去尝鲜。

五斤鱼对于社员来说已经很多了,因为养鱼的少,鱼这种肉平时也不好买。为了吃猪油,很少社员舍得买鱼吃。宁愿去买猪肉吃。

另外,大家也为和丰收的一刻感到欣喜。这是骨子里对于丰收的喜悦之情。

虽然这钱到不了自己手里,但是养殖场赚钱了,他们这工作才能长久的干下去。

而小严村大队有了这养殖场,以后肯定会在队里搞建设的。

比社员们还要兴奋的就是大队的干部们了。各个都笑的红光满面的。

何穷激动道,“苏社长,你来捞第一尾鱼吧,这收获是您带给我们小严村的,您来最合适!”

其他人和喊着让苏青玉去捞鱼。

苏青玉挽着袖子,“好,那我就当仁不让了。”

说着接过了何穷手里的网兜,然后在已经网在一起的小鱼池里捞了一下。

那鱼扑通扑通的在网里面跳个不停,苏青玉差点拿不住。

何穷他们却兴奋的喊道,“好肥的鱼啊,苏社长这手气可真好,这是最肥的鱼吧。”

苏青玉哈哈的笑,配合他们的表演。

这哪里是她手气好,是这里面都是提前选出来的鱼,也是图个好寓意,希望后面捞起来的鱼都肥。

社员们倒是不知道这个内幕,一个个的也是高兴的笑,“这鱼可真肥啊,苏社长手气好。”

“苏社长养的鱼也好呢。”

“苏社长好的不得了。”

“……”

苏青玉被他们吹的尴尬了,干脆欲望一挥,“开工!”

一声令下,已经整装待发的干部和工人们一个个的上了渔船,开始去捞鱼了。

其他人则在岸上准备装鱼的工具设备。

苏青玉则在岸上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也是止不住。

湖泊的方向,慢慢的有了一点光亮,那是太阳初升。

就和小严村的经济一样,会越来越红火。

渔船不断的将捕捞上来的鱼送上岸来,经过大队会计和水产公司安排过来的会计称重之后,立马送上车去。等这批鱼卖出去之后,水产公司得按着这个数目来结账。

这些大鱼用渔船运上了岸,大伙儿看着那些鱼在水箱里跳动,各个看的眼睛发热。

好多的鱼啊。当初下鱼苗的时候,大家都是亲眼看着的,那鱼苗那么点点小,没想到这就长这么大了。

鱼苗也不值多少钱,可这长成了就不一样了。

好些聪明的社员们已经开始算这笔账了。一条鱼苗可能就几分钱,但是这卖出去的就不一样了,最便宜的鲢鱼,据说县里水产公司收,就是五毛钱一斤。天啊,这要是一万斤鱼,可以卖多少钱啊。

社员们没法想到什么几十万斤了,他们觉得这一万斤就很多了。

这才养了一年啊,按着技术员给他们讲的,这鱼还可以继续养两三年呢。

对于社员们来说,一年收一万斤鱼,卖五千块钱,这就是一笔巨款了。

湖涂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