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玉笑道,“瘦啥啊,我在外面吃的可好了。顿顿下馆子。就是惦记家里。事儿办完了就赶紧回来了。”
苏奶奶听着心里可热乎了。
赶紧就找陈爱兰,“巧巧还在养猪场没回来呢,你去给青玉做一顿好的。”还叮嘱,“多打两个鸡蛋。别舍不得。”
陈爱兰:“……”
这说的好像她舍不得一样。她再小气,也不至于不给青玉吃鸡蛋吧。
苏青玉笑着喊了一声,“谢谢二婶了。”
然后坐下来拆包裹,把给家里人买的东西拿出来了。
爷爷奶奶一人一副老花镜。两个孩子的小饼干。还有苏叶的手表。
苏爷爷和苏奶奶拿着眼镜都觉得别扭。
“这不是大知识分子才戴的吗,咱也能戴?这多浪费啊,咱也没文化啊。”
苏青玉笑道,“奶,这是老花镜,专门给老人家戴的,不是知识分子也能戴。戴上之后你们看东西就清晰很多了。”
苏奶奶就戴上了。虽然别扭,可确实比刚刚要清晰很多。连老头子脸上的皱纹都看到了。
“哎哟老头子,这老花镜可真是神了,难怪那些知识分子都要戴眼镜呢。”
苏爷爷也迫不及待的戴上了。
两人虽然也才六十多岁,可是因为常年劳作加上早年营养不良,眼睛早就不行了。
现在戴上之后,可清晰了。
苏爷爷笑着道,“好东西啊,真是好东西。”
苏奶奶小心的拿下来,“这个老贵了吧。”
“不贵,有票就好买呢,你们放心吧。”
话是这么说,苏奶奶还是不信的,知道青玉这是在敷衍她。
她心里就觉得开心,还酸酸的。
这么多娃子,最后还是一个不是她养大的孙女最孝顺呢。以后她养肥猪卖的钱,都存着,给青玉当嫁妆。
两孩子也拿着饼干高兴的吃着,边吃边鼓着腮帮子说着谢谢姑。
等陈爱兰端着鸡蛋面条出来了,苏青玉又把苏叶的手表给了她,让她等苏叶放假回来的时候给苏叶用。
看着手表,陈爱兰都有些手足无措了。
这东西可贵了。
苏奶奶道,“买这干啥啊,这么好的东西自己留着。”
苏青玉笑道,“叶姐都二十多的人了,该一块手表了,在县里也让人高看一眼。”
而且几十块钱虽然多,可她也负担得起。
陈爱兰感激的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就觉得青玉这是把心窝子都掏给自家了。连手表都给叶子买了。
“青玉啊,婶儿谢谢你,婶儿没别的本事,以后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喊我去,我帮你拼命。还有你叔,你哥他们都得拼命。”
苏青玉笑道,“就一块表,拼啥命啊。主要还是叶姐进步大,我看着她的改变,心里高兴。她要是不好,我也不能给她买啊。”
“那也是你教得好。”陈爱兰笑道。
苏奶奶宝贝一样的戴着自己的老花镜,“你知道就好,以后给我们家青玉走饭的时候,多放油放肉。别扣扣索索的就行。”
陈爱兰:“……”这老太太就喜欢搅浑水。
她不好和老太争,就对着自家三个儿子骂道,“你们看青玉对叶子多好,你们也学着点,平时也给妹妹们买点东西。”
最小的苏爱华捧着书道,“等我赚钱了,我一定给青玉姐和叶姐买好看的衣服。”
苏卫国:“……”他一个大老爷们去哪里买东西?
苏卫民捏了捏耳朵,“她们比我们有钱多了。”苏叶虽然是售货员,可她也是有奖金的。人家每来换一斤油,她都有一分钱奖励。青玉就更不用说了,他的工资都是青玉发的呢。
陈爱兰只觉得这儿子不会来事儿,伸手就对他后脑勺一巴掌。
苏青玉边吃着鸡蛋,边看着他们笑。
作者有话要说:
见到亲们问男主啥时候出现。
我得说一声,男主还要一阵子呢,不着急。要等苏青玉念大学之后了。他现在也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着呢,要是他不能成功,就凭着他的三观理念,可能都见不到青玉,就算见到了,青玉也不会给他一个眼神。
另外这文会比较长,很多建设的细节我也写的很清楚,所以节奏会比较慢。因为不想一下子就写苏家屯办了几家厂,修了几条路什么的,我想写这个建设的过程。一步步的走出来的那个过程。
第145章
乡下生活当然比不上城里,但是这些老工人第一天也休息的很好,最起码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难受。这会让六月中旬了,但是队里竟然给他们配备了蚊帐。所以一晚上睡的挺好。
起来就一起去食堂吃的早饭。吃的是白面馒头和稀粥咸菜。
老工人们偷偷嘀咕,“这农村日子过的也不错嘛。”
给他们加咸菜的牛婶儿喊道,“啥不错啊,以前可不这样呢。以前我们老队长不顶事儿,过得又苦又穷。你们要是那会儿来,得吃黑面馒头。”
旁边正在收拾锅碗瓢盆的苏有福媳妇顿时闹了个红脸。
周先梅好奇问道,“那现在怎么过这么好了?”
牛婶儿就来劲儿了,“当然是我们换了好领导呗。咱书记和队长,带着我们队里的知青娃娃们,年轻娃娃们一点点的做起来的。”
“就是你们那苏书记?”
有人问道。
牛婶儿笑道,“那可不,就我们苏书记。别看她年纪小,可有本事了。一来就给咱们队里办厂,给咱们队里找出路。建厂,教咱们养猪,建学校教娃娃们念书,这不,这来了也就快两年时间吧,咱们队里路也修了,新房子也修了,还建了厂。”
这些老工人们满脸惊讶的互相对视。
似乎想不到,昨天见到的那位年轻书记,还有这样大的本事。
牛婶儿又感慨道,“有没有本事咱就不多说了,关键是人也特别好。那真是赚一分钱就给咱花一分钱啊。队里的猪仔便宜卖给咱们,油也让咱们能换着吃,还补贴咱建房子。你们说说,这么好的人,哪里去找。”
这些老工人们心里都升起了一股敬佩。
他们又想起这次这位书记说的,建厂子就是给为了生产饲料给队里社员养猪。
这是多么伟大而无私的想法啊。
他们作为这件事情的参与者,也感到很光荣。
吃完饭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提出要去参与工作了。
听说机器没回来,就提出先安排工人学习点理论知识,他们虽然是普通工人,但是都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的。
苏青玉则是一早跟着队里的货车去县里提货。
等到中午,才将一整套的生产设备给拉回队里了。
每次新设备回队里,队里的社员们都要放个鞭炮,寓意着以后红红火火。
特别是看到机器进了厂房里面,各个都高兴的歪了嘴。
不止是因为又多了工作岗位,以后能赚钱了,还因为这厂子是为了队里养猪才办的。
现在家家户户的基本上都养了猪了,这可和大家紧密相关的。
好多老爷们老大娘们就聊起来了。
“猪吃了这个真能长的更胖吗?”
“肯定啊,听说比猪草胖,就是肉没之前那好吃。”
“没听人家城里来的顾问说吗,吃猪草的叫土猪肉。好吃。吃饲料的长得胖,但是啥口感不行。”
“那吃饲料的就是洋猪肉?还别说了,洋人哪有咱们自己人好,洋猪肯定也比不上咱们土猪肉好吃。”
“……不都是肉吗,要我说啊,还是乐意吃洋猪肉。洋人的东西不吃白不吃。”
“那不也是你自己养的吗?”
“……”
苏青玉出去这几天,进修班是早就把饲料厂的人选好了的。安排了二十个人,到时候只选十个人当工人,剩下的十人走位预备役,等以后厂子扩大了,再直接安排上去。
所以这次在厂里学习的还是二十人。
苏青玉的意思是,让他们轮流在每个岗位上面都学一阵子。这三个月下来,一定要把每个岗位的工作流程都吃透了。等以后甭管谁离开厂子了,这厂子都有人顶着。
学校里的老师们和这些年轻人们说了,这些顾问可都是花钱从大城市请来的。要是不好好学,这就是浪费队里的财产,是阻碍队里发展的罪人。
可把这二十个年轻人给吓坏了。没谁敢不认真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