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人群,云舒之松开他,把何宝云放下来。戏台子搭在街尾,穿过一个巷子,再左转就到了。
他们找了个地儿先坐下,何宝云又喊着要喝水,李五更便带着他去买汤。买完汤回来,李长关却不见了。
“我阿姐呢?”李五更问。
云舒之磕了粒瓜子,指了指旁边的酒楼:“赵垣承请她过去坐坐。”
李五更顿时火冒三丈:“你咋不拦着?”
云舒之没明白他在气甚,赵垣承人还算可以,怎么还不放心了?
李五更也懒得跟他解释,把何宝云交给四婶儿看着,气哄哄进酒楼,找个伙计问了问,得知人在二楼正中间的房里。
来到二楼,他憋着怒气敲了敲门,也不等人来开,直接推门进去。
李长关正拘谨地坐着,面前摆了一桌子的山珍海味,赵垣承不住地给她夹菜倒酒。心里虽发怵,但她不敢走,怕得罪了赵垣承,只杵着,根本不动筷子。
第44章
李五更两三步过去,将李长关拉起来护在身后, 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 皮笑肉不笑, 朝赵垣承行礼:“赵公子。”
赵垣承起身, 他自知理亏, 颔首, 歉然道:“赵某唐突了。”
脸色稍稍缓和了些,李五更把话挑明了说:“赵公子邀我阿姐本是好心, 但她已为人妇,要是让别人瞧见了,可是要被戳断脊梁骨的, 还望赵公子……莫要再来找了!”
赵垣承一凝, 不知如何解释, 他也没想那么多, 的确, 若是其他人知道了, 恐怕又会传些什么出来。李五更也不会对他太客气,说了句告辞便赶紧带着李长关走。
守在门口的两个小厮将人拦住,赵垣承使了个眼色, 他们又让开。
下了楼,李长关心有余悸道:“刚就是那两个守门的来找我,说是之前绣庄的老板请我去一趟,结果却是赵家的公子。进去了他也不说话,吓死个人。”
“没事了, 他不会拿你怎么样。”李五更安慰她。听到这话他倒是想起绣庄的陈老板同赵老爷是旧识,如此看来,会不会是赵垣承以前见过他阿姐?
他也有些不放心,又再说道:“你这阵子少出门,看见赵府的人就绕开走。”往坏了想,赵垣承怕是对阿姐有点意思。有些个富家子弟腻了家里的温香软玉,就会到外头觅食,未出阁的他们还不喜欢,就爱那种长得好又嫁了人的。当然,他们不会强抢,而是用手段来骗,胭脂首饰、柔情蜜语一样不少。那些好骗的或者妄想飞上枝头当凤凰的,十个有九个都会栽进去,最后的下场好不凄惨。
“晓得。”李长关道,想起赵垣承看自己时的神情,不免有些担忧。她已不是十几岁的小姑娘,自然懂是何意。
回到听戏的地方,何宝云这个黏人鬼立马就贴了上来。姐俩经过刚才的事,想着赵垣承还在酒楼里,皆是心不在焉的。
听完戏,李五更将李长关送到家,走时又去她邻居彭大娘那儿站了小会儿。彭大娘一家人还不错,平时他阿姐有什么也多亏了他们照料。
暮色垂下之前到了家,云舒之正在院里逗何宝云。今儿的事李五更对他有气,但转念一想,他乃是官家出身,对这种事也不会在意太多,且他又与赵垣承相识,故而才放心让阿姐一人去。
“五更。”云舒之立马过来,一下午李五更都对他爱理不理的。
“嗯。”李五更生硬地回道,见他颇为幽怨地看着自己,突然浑身不自在,“我先去热饭。”
“我来帮你!”云舒之跟他一起进灶屋。何宝云不解地看着他们,忽地想起阿宝,赶紧跑回屋,把乾坤盒打开,将它放了出来。
阿宝在盒子里呆着无趣得很,它高兴地对着小主人呼气,那气味儿熏得何宝云受不住。他小大人似的摸摸阿宝硕大的脑袋,语重心长道:“阿宝,你好臭,要多漱口。”
酒楼的事云舒之也知是他想得不周全,正想着如何开口,李五更却抢先一步道:“今下午是我太急了,你……别放在心上。”说罢低下身去点火。
云舒之怔了片刻,将菜端到灶台上,蹲下身,微凉的指尖触碰他的眉角:“下回我定把赵垣承拦住,不让他单独见阿姐。”
感觉到凉意,李五更有些恍惚,定了定心神,后退了一小步,没有说话。
初一夜里,比除夕还热闹。除夕夜没多少人会出来,大多都和家人呆在一起,但初一就不同了,村里会专门架起红灯笼,大家基本都会出来走走。
何宝云吃了饭就往杨家跑,杨志恒说要带他一起去玩儿。李五更把桌子收拾干净,问云舒之:“你要不要出去转转?”
云舒之正在看书,听到话后合上书,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过去直接将李五更带上屋顶,绕过人多的地方,来到后山。他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的,李五更心也跟着一上一下,特别是到半山腰时,往下看去,瞬间就吓懵了。
脚终于落地,李五更抓着他的手臂,站稳,咬牙道:“姓云的,你这是要做甚!”
云舒之笑得没心没肺,只回道:“再等一刻钟你就知道了。”
李五更恨恨地瞪了他一样,等着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繁星布满天,夜风摇树,林里沙沙声不断。云舒之蹲在地上,摆弄着甚。此时山下灯火明亮,与这边的漆黑对比鲜明。风忽然变大,李五更有点冷,便抱着手。云舒之弄好,过来把外衣脱下给他披着。
李五更推开:“我不冷。”
不管他说甚,云舒之将外衣给他裹好。弯着身子,用下巴挨着他发烫的耳朵,低语:“来了。”
李五更僵住,紧了紧手,这时一片淡黄的光从山下飞来。他以为自己眼花了,再一看,真的是!
黄光近了,才发现那是一只只飞虫拼凑而成的。它们飞得极慢,缓缓升起,一点点往这边来。
“这是双翅,跟萤火虫差不多,会发光。这东西只能活半个月,且只临州一处有。”
一只领先的双翅停在李五更手上,紧接着另一只也飞来,似乎是一对。他抬手,细细瞧看,他没见过这种发光的飞虫,问道:“你怎么把它们引过来的?”
“喏,”云舒之晃了晃手里的瓷瓶儿,“里头有特制的药水,撒在地上,就算远隔千里,它们也会寻着味儿找来。”
竟如此神奇!李五更好奇地将塞子拔开,原本缓慢飞动的双翅忽地大躁,疯了似的朝他们这儿来。云舒之赶紧把塞子塞上,将瓷瓶儿放回袖中。双翅虽不会伤人,但数量众多,不把瓶子塞好,漫天的飞虫定会将他俩包进去。
成群的双翅盘在他们上头,有一些落在地上,黄光照着云舒之刀刻的脸庞上面,映着他温柔的笑。李五更渐渐放松,一眼望去,整个山头都是双翅,许多只绕着他俩飞。
山下,聚在外头笑谈的村民看到山头一片亮光,纷纷惊讶万分。
“那是什么?”
“双翅!”有见多识广的一下就认出,他兴奋地喊其他人来看。“山上定有人求亲。”
大家都围过来,听他怎么说。
“这双翅不是说有两双翅膀,而是这东西往往出双入对,如同鸳鸯。几年前我夜里出去偶然见过一回,啧啧,漫天移动的光点,在底下站着就跟在梦里一样。”
山头黄光环绕,天亮时才散去。
初八,走完亲戚,面庄开门迎客。
出船的人并不多,生意相比之前萧条了不少。一上午过去店里也只卖出了二十多碗面,李五更也闲得慌,趁着店里没客人,他到河边去透透气。
河对岸一叶扁舟随波晃动,船夫弓着背一前一后地摇动船桨,大声地朝岸上喊。对面人比较多,一只船装不完,他在喊这面的船过去接。这面的人得了消息,竹竿抵在岸边,猛地一用力,船身滑出去。
李五更眯着眼瞧了瞧,见船头站着个衣着翩跹的女子。待近了,才看清是个三十岁上下的,螓首蛾眉,柳眉杏眼。
她付了船家钱,走到岸上,扫视了一周,往面庄去。
生意上门,李五更忙跟着回去。大陈招呼女子坐下,问她要吃什么。
“来碗馄饨。”她说道,和善地笑了笑,眼角细纹出来。
“好勒!”大陈应下,朝着李五更喊道,“五更,一碗馄饨。”
“哎,马上。”李五更丢馄饨下锅,不经意往那边瞥了一眼,却发现女子正在打量自己。他一愣,朝她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