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了半晌,林默才道:“反正能学到东西就行,不像我哥,整日就会骂我,让我别抛头露面。”

何灵也是知道林猛的态度的,不由也叹了口气:“世上怎么就没一个男人靠得住呢?还是公子最好!”

林默却抿了抿嘴,低声道:“帮主是女子。”

何灵莫名其妙的看了她一眼:“我知道啊。”

“在私底下也叫公子,总是不太妥当。”林默忍不住又劝了一句。

何灵却难得的倔强了起来:“我是公子的贴身丫鬟,肯定要这么叫啊。而且人人都叫帮主,听都听腻了!”

这话可就有点奇怪了,然而林默却不知该如何反驳,迟疑了片刻,她才低声道:“就怕别人会想多……”

这一下,何灵彻底听明白了,她冷哼了一声:“反正我们几个进了银行的,都没有外嫁的心思。这可是机要的职司,绝不能泄露机密,嫁了人心就外向了,还是留在帮中最好。”

这是她的真心话,毕竟学了数算,还跑到东宁当会计的,都不是简单的女子,比起嫁人,她们还是更愿意在帐房里打打算盘,记记帐目。这可是有钱拿的,又体面又稳妥,就算吃些苦,能苦的过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吗?等到真能独掌一面,那可是能比拟账房先生的,到时身份地位自由不同。

也正因此,何灵才不在乎旁人怎么想呢,嫁不出才最好!只要能长长久久待在公子身边,她就心满意足了。

这可是林默从未想过的,也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太对。不过看着好友那副豁出去的模样,她一时也找不到反驳的话语,最终只能轻叹一声,不再多言。

既然到了东宁,伏波免不了视察各个作坊,其他的也就罢了,都是早有安排,而且推进十分顺利,唯有新建的琉璃坊不同别处。

“陈师傅,还是没法烧出通透些的琉璃吗?”看着老琉璃匠递来的那片琉璃,伏波眉头微皱。

这一户陈姓琉璃匠人,是陆俭帮她找来的,因为惹上了仇家,被迫变卖家产,就被赤旗帮捡了个漏。一家三个男丁,都会制琉璃的手艺,虽说称不上精妙,烧个碗碟还是没问题的。

帮主这么一问,陈老头不由摆出了一张苦瓜脸:“帮主你想要的西洋玻璃,恐怕一时半会儿还烧不出来。”

如今市面上越来越盛行通透的琉璃制品,尤以玻璃镜为最。只是这般透亮,没有气泡的镜片,寻常琉璃匠人根本摸不到头绪,哪有烧制的可能?现在来到赤旗帮,签下了契书,他就是这位帮主的人了,东家的要求,自然得想尽法子去办,可把他的头发都愁白了。

翻着看了看那有点泛绿的玻璃片,伏波突然问道:“你觉得造不出,是工艺的问题,还是材料的问题?”

“这……”陈老头纠结片刻,小心道,“恐怕都有。若是人家祖传的方子,就是见着实物,多半也仿不出来。”

这话就让人有点失望了,伏波想了想:“你们试过用沙子吗?”

陈老头都被问懵了:“沙子还能烧琉璃?”

“应当是能的。”伏波印象里,西方就是有石英砂,这才烧出了更为通透的玻璃,而这玩意其实就是“银沙”,旅游风景区的银色沙滩,多半都是石英砂构成的。而罗陵岛的长沙滩,恰巧就是白色的。

一想到这里,伏波立刻拍板道:“我回头让人运来点沙子,你们试着看能不能烧融了。”

陈老头更心慌了:“帮主,沙子想要烧融,炉温就不知是多少,寻常琉璃炉哪能做到?”

“瓷器想要烧成,炉温同样也不低,应当只是造炉技术的问题。你们先试试,不行我再找个烧瓷器的炉头。”伏波干脆道。

这,这未免也太夸张了吧,得费多少钱财啊?然而陈老头也不敢说个“不”字,这少年人看着脸嫩,却是不折不扣的海上大豪,哪是能得罪的?况且琉璃坊也有他们父子的股份,若是能做出来,想来也能发一笔横财。

心底虽说有些忐忑,陈老头还是咬牙应了下来。

伏波随手又拿起另一片玻璃,赞了一声:“看来镀水银还是能行的。”

就见那片微绿的玻璃后,已经镀上了银灿灿一片,虽说镜面还是有些模糊,但是已经能照出人影了。

陈老头立刻道:“多亏帮主指点,老朽试了试,果真用锡箔和水银,就能显出人影了。想不到,那些西洋手镜竟然是这么造出来的!”

这可是了不得的手艺啊,须知能照见人的西洋镜,如今市面上也不多见呢。现在被他们学来了,那真是够吃几辈子的。当然,陈老头也没胆量摆脱赤旗帮单干,自然要把这秘密守得死死的。

伏波微微一笑:“那就先烧点这种玻璃吧,各种颜色都行,要薄一些,统一给镀上镜面。”

陈老头一怔:“可是这玻璃不够通透啊。”

这才是硬伤,虽说这琉璃能照出人影了,但是十分模糊,比花了的铜镜还不如。这样的手镜要是流到市面上,恐怕也卖不出价格吧?

“不通透也有不通透的用法,你只管烧,我让人处理。”伏波可是早就想好了,既然要“山寨”,品种自然不能单一。这样的玻璃镜没法照人,但是当成首饰盒上的装饰还是够的,之前请来的金银匠人手艺不俗,若是能把这些玻璃镜镶在首饰盒上,在弄一些巴洛克、洛可可之类的华丽风格,肯定还是招人喜欢的。

当然,她也不是学艺术的,估计没法指导的那么专业,但是“山寨”嘛,混搭就完事了。将来要是做得好,说不定还能转外销呢。

见伏帮主如此镇定自若,陈老头也松了口气:“这个好说,老朽会多做些出来的。”

这些小玩意,对他来说还真不费什么事,还是研究通透的玻璃更要紧。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三娘子,新布是放库房里,还是拿过来?”

王三娘赶忙道:“拿来吧,这边的布快不够了!”

对方应了一声,又搬了数匹布过来,堆在了屋里。这间房是专门制成衣的,有不少裁缝低头忙碌,身为主管的王三娘可就忙碌多了,不但要教手下如何裁剪制衣,还要跟其他人交接布料,登记数目,如此一心二用,经常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

不过王三娘并不觉得辛苦,能从一个寻常的裁衣妇人,爬到裁衣房管事的位置,要花的心力就不说了,运道也是常人难求的。如今一年的薪俸就有十两,包吃包住,女儿还有育儿房照料,这钱可都能存下来了,做个几年,也能置办宅邸呢。

一想到今后的好日子,王三娘就挽起了袖子,继续忙碌起来。如今的布坊,可不仅仅只是纺纱织布,还有印染、刺绣、裁剪等等活计,样样都有分工。当然,印染、刺绣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操持起来的,连裁剪用的布料,都有不少是海船运回来的,但是看看这窗明几净的工坊,王三娘就觉得浑身都是干劲,寻常的织女裁缝,哪能在这么好的房子里做活啊?

跟放织机的大屋一样,这间裁衣房也是红砖盖成的,屋里的墙面都抹了腻子,看着粉白粉白,十分清爽。十来张桌整齐排列在屋中,每一张桌旁还放着一个筐,布头杂物都能扔进筐里,打扫起来也更方便。两侧的墙上,开了好几扇窗,如今都敞开着,哪怕是傍晚都不用点灯,一点也不费眼睛。若是下雨了,把窗关上些,雨就扫不进来了,可是方便极了。

这样敞亮的屋子,可是大户人家才能住的,她们这些下人真是想都不用想,现在能搬进来,做活都轻快了几分。更别说能进布坊的,哪怕是最低等的纺纱女,也都能包一日两餐,一月还有一钱银子拿,谁不是抢破头了往里钻?也正因此,但凡进了布坊的,就没一个懒人,只盼着能长长久久留在这里才好。

当然,布坊提供的还不止这些好处。掌柜说了,还会从江南请来绣娘,教她们刺绣的本事,染色的蜡印想学也是可以学的,就连她们这些裁衣的,也能见到时兴的衣裙。只要肯动脑子,学会了本事,作出了新款花样子,衣样子,还有额外的奖赏。

不过这些美事,只有签长约的才能享受,这五年的身契可不是谁都能签的,得比旁人更聪明,更勤恳才行。不过王三娘知道,这样的人肯定也不会少,毕竟都是真本事,学了就是自己的,这可是能安家立命,比嫁个男人都靠得住。

捂脸大笑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