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说大也不大,建在宫内,道路修得也妥帖。几个人就沿着四个方向找,愣是将整个后山都翻遍了,也没见到惠妃的人影儿。
孙嬷嬷回去禀告时,长公主立即就意识到不对。昭和宫里没有池子,惠妃也不大可能起夜摔进池子里。就一个后山,山上山下都翻遍了,没人。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惠妃昨夜趁着其他人歇息的时候,出了昭和宫。
旁人都出不了,凭什么她能出去?这件事儿不能细究,一细究就是大问题!
长公主眉头蹙得紧,立即招来了西宫的淑妃。
若是惠妃身上有问题,那昨夜至今日的这一出儿,靖王在里头扮演了什么角色?靖王与温廉又是什么关系?靖王何时跟温廉勾结?此番扣押所有人,又是意欲何为?
这一桩桩,一件件连起来……这是有人在效仿当初明惠帝上位!
淑妃过来,长公主立即就把这猜测给说了。
淑妃听完十分惊异,想着惠妃平素那副不争不抢的模样,只觉得颇有些对不上。可转念一想周德泽,先前也沉默寡言,后来安王一倒显出来。前后态度大变,立即道:“必须的给乾清宫递信儿!若当真是周德泽搞的鬼,先拿住他比什么都好使!”
长公主一梗,这说到点子上,问题是这信儿递不出去。
第一百零一章
口信儿递不出去, 即便她们发现了异常也是白搭。
“若当真是靖王搞的鬼, 他折腾这些是想做什么?造反?”淑妃出身将门世家,说话素来直接,老了也还是这个直脾气, “陛下这突然地倒下去, 老五不声不响地联合了温廉, 将乾清宫给围起来。做什么?司马昭之心!可不就是在造反!”
“是不是老五还另说, 这暂且只是猜测。”
淑妃细想想, 还是觉得这事儿跟惠妃母子脱不了干系:“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 往日怕是看错人了。不过老五母子未免藏得太深,居然一藏藏二十多年。光是这份隐忍的心性,说他们所图不大, 鬼都不信!”
长公主想想也是:“你可有法子给外头递信儿?”
外头情况不明, 长公主此时特别庆幸昨夜安排人送长安出宫。否则长安也困在此处,若长安有个好歹,那便是要她的命!
“若是能传消息给沈家,咱们就有望出去。”
淑妃瞥了一眼沉思的长公主,光透过纱窗打在长公主脸上,她脸色晦暗难辨。
“定国公虽掌虎喷军,但虎喷军远在岭南, 远水救不了近火。”法子,自然是有法子的。淑妃进宫二十多年,能育有两子,且坐稳淑妃之位十几年, 手头不可能无人脉可用。又看了一眼长公主,“沈家人来了,若温廉将陛下当人质,也一样无计可施。”
长公主不满:“总得想法子自救,坐以待毙,任人鱼肉算什么事儿?!”
淑妃一想也是,于是一口应下她来想法子给沈家递信儿。
昭和宫这边在为惠妃失踪之事起疑。乾清宫里,太医们还在为施救明德帝绞尽脑汁。正殿内室除了安王、靖王、周和以三人还在等,其他几个兄弟坐不住,早已出去转了。禁卫军虽说将乾清宫的外围团团围住,却并未限制几位皇子在宫内的走动。
这会儿几个皇子乾清宫能转得都转一圈,寻不到逃出去的机会,只好怏怏地回来。此时聚在一处,如丧考妣地窃窃私语。
安王从头至尾没说过一句关心的话,倒是靖王拉着张院正问个不停。
现如今这个情况,隐瞒明德帝的病情根本不切实际。张院正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将明德帝命不久矣的事情全盘告知了靖王。
靖王闻言沉思了片刻,寻了个借口转身出了内殿。
安王目送靖王的背影走远,突然嗤笑了一声,扭头看向在一旁闭目养神的周和以。周和以微微抬起眼帘,就听他意味不明地开了口:“不出三日,定会有好戏看。”
周和以眼眸微闪,渐渐幽深。
……
与此同时,长安举着虎符一路横冲直撞闯入京郊精兵大营。二话不说,直接命暗一暗三几个绑了其中几个副将,也就是小说中有过姓名,后来会坏周和以大事的将领。指了一个名叫李长旭的副将去抽调领三万精兵,支援京城。
李长旭如今虽只是一个小小副将,但在二十年后,会是大盛第二位名留青史的名将。
此事暂且不提,且说长安指使李长旭调兵,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城。乾清宫里,本该随侍在明德帝身旁的梁博,突然不知所踪。
周和以一觉察到不对,立即命人去找。
他身边所带不过十来个暗卫,隐在宫中各个角落。此时只留下一个暗中保护以外,其余全都打发去搜寻梁博。然而暗卫将整个乾清宫里外都翻遍,这老太监跟凭空消失了似的,连半个人影儿不见。不仅梁博不见了,周德泽也消失了。
老七,十六,十七几个丝毫不觉,依旧缠着周和以喋喋不休地讨要逃出去的方法。
他们再不管事儿,事关身家性命的事儿不得不敏锐。这番温廉明显是来者不善,是逼宫还是听令行事暂且不论。他们的小命握在别人手里,稍有不慎便极有可能被拉出去杀鸡儆猴,一个个都分不出心思去分辨温廉的意图。
十六最怕死了,满宫殿地找周德泽的身影。
自幼养在惠妃膝下,要说亲近,他与周德泽亲近不输一母同胞。虽说他着实不赞同周德泽趁人之危的行径,但自小一起长大的情分,任何人也比不得。
也是因着他这一找,其他人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周德泽不见了。
安王眼中闪过一丝幽光,老神在在坐在一旁饮茶。其他人早已慌了神,有些反应过来的已经愤怒地咒骂起周德泽。
果不其然,当日下午,周德泽便换了一身华丽的朝服,与手举着圣旨的梁博一道穿过重重守卫来到乾清宫前。温廉木着一张脸,毕恭毕敬地跟在周德泽的身后。而在温廉的身后,还有被禁卫军胁迫一道前来的朝臣。
所有人跪在乾清宫前,身后是手持武器的禁卫军。
就听梁博尖利的嗓音吟诵道:“圣旨到——”
尖细的嗓音,有着刺穿人耳廓的穿透力。一出口便穿越重重障碍,直达乾清宫内殿。安王与周和以面面相觑,眼中都是惊诧,随后皱着眉疾步走出来。
脚步刚踏出主殿,入目便是跪了一地的文武百官和皇室宗亲。
梁博此时换了一身衣裳,面上敷了粉,十分郑重其事。只见他笔直地立在人群之前,一手高举着圣旨一手甩着浮尘道朗声:“靖王接旨——”
这话一出,所有人心中一凛。
而后就听梁博一字一句念,出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传位诏书。因明德帝龙体不适,深感力不从心,将提前传位?并非传位于最受宠爱的溧阳王周和以,也不是朝中经营数十年政绩斐然的安王,而是传位于近来才冒头的靖王周德泽?
周德泽当场跪下,双手高举,恭敬地接过传位圣旨。
此举一出,全场哗然。
虽说被胁迫前来宫中,众人心中早有预感,但真正听到传位诏书之时,还是犹如一道惊雷劈在头顶!安静的场面忽地爆出一阵嗡嗡嗡的质疑声,尤其被押来的皇室宗亲。惊怒交加的同时,只觉得荒唐透顶!
一时间,交头接耳的,议论纷纷的,场面一度混乱。
有人当场跳出来便提出质疑,要求验证诏书真伪。提出疑问的是周姓皇室一个老族叔,在宗室里颇有威望。他提出要验证,众人立即纷纷附和。周德泽愤怒异常,当场便发了怒。但文武百官依依不饶,为表青白,他只能答应将诏书交给他们验证。
既然要验证,周德泽便当场将诏书展开,请了四位三朝元老和皇室宗亲当面验证。
诏书打开,无非一是验字迹,二来验印鉴真伪。
明德帝的字迹在场之人都熟悉。为了鉴定更为精准,梁博还特意取来明德帝往日批复过的奏折,请三朝元老当场比对。不仅允许周和以等人比对字迹,还亲自带来大盛最负盛名的书画鉴定大师章魏,当众鉴证印章的真伪。
这般坦荡,显然是有备而来。
周和以安王一众眼睁睁看着章魏似模似样地比对自己,当众宣布字迹一致,脸瞬间都黑了下来。
“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