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皇宫占地面积极其开阔,高楼耸立,琳琅阁宇,护城河与城墙周围皆是绿化。
皇宫又称紫禁城,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四周有高十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外皆是绿化。
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王长安知道,午门是宫城中最高的一座门,朝中大赦、献俘等重大仪式都在午门举行。
其北门为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
紫禁城宫殿都是檀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一眼望去整个皇宫,雄伟、堂皇、庄严,让人不自觉产生敬畏之心。
紫禁城这些巍峨的大殿乃皇权的象征,体现我大晋朝的宗法礼制,突出了天子圣人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
皇宫内最中心的宫殿内住着大晋最尊贵的人,大晋皇帝李槐。
顾安勋等人从太和门入宫后便有太监公公一路指引行走。
宫殿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位于紫禁城的前部。
外朝由天权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皇宫大殿的中心。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
外朝主要是天子圣人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地方,举凡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各种礼仪,都在外朝举行。
内廷是皇帝后以及后宫各位娘娘居住的地方,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组成。
宫城最后侧主要把守着禁军以及值房和一些盥衣库、辛者库等场院以及太监、宫女居住的矮小房屋。
宫城正门午门至天权门之间,在御路两侧建有朝房,朝房外,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太和门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式。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紫禁城,宫城内最高大的建筑,每层都是须弥座形式,四周围以白玉石栏杆,栏杆上有望柱头,下有吐水的螭首,每根望柱头上都有装饰。
皇宫内众屋顶的角兽和斗栱出跳数目也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殿内彩画及藻井图案均使用代表皇权的龙、凤题材,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等只有在这里才能陈设。
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更是专制皇权的象征。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如遇有将帅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天子圣人受印方可行。
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
平时除皇帝居住外,也经常在这里召见宫臣,披阅奏章,处理政务,甚至还在殿中接见外国使臣。
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殿内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一般朝会皆在此处,两头有暖阁,乾清宫是天子圣人的寝宫。
王长安、顾安勋以及徐静随着几位公公换送至太和殿的方才而去。
王长安进殿后只见“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整个偌大的宫殿琳琳琅琅皆是文武百官。
三人踏步而入时,有唱名的公公随即高声传递而去。
“大晋辅国大元帅兼兵马大将军顾安勋晋见~”
第102章 面圣
“正二品怀化大将军王长安入朝晋见~”
“三品云麾将军徐静晋见~”
这方唱罢,随即沿行大监一茬接一茬的唱喝道。
“大晋辅国大元帅兼兵马大将军顾安勋晋见~”
“正二品怀化大将军王长安入朝晋见~”
“三品云麾将军徐静晋见~”
随着内殿大监的传唱顾安勋、王长安及徐静三人身穿御赐军袍,身着金带上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人立即恭敬跪下,向最上首的天子圣人跪拜,王长安偷偷观看周围。
只见乾清宫建筑面积一千四百米,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久间,进深五间,自台面至正脊高二十余米。
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
殿前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四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这里即作为皇帝早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一般天子圣人只早朝众臣子入朝晋见,今天三人入京述职,本以为只有圣人,没想到文武百官皆在。
早朝现实门上“鼓三严”,在三通鼓后百官排队等着钟鸣开门之后入内。
文武官员分为左右两列进入。
待皇帝进入安坐之后,由鸿胪寺“唱”入班。
此时文武官员左右两班齐进,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之后行礼,奏事。
一般四品以上京城官员都必须上早朝,四品以下以及地方官必须得到皇帝的传召才能上朝。
基本上六部尚书、侍郎、内阁大学士、大理寺卿、督察院左右都御史等等人,一般早朝大概有三四十人。
二品以上于内阁听政,所谓内阁也是同所大殿,不同在于离天子圣人近,与外面两边多了两根朱色盘龙大柱而已。
只见圣人明皇李槐,约摸五十余岁。
眉毛斜斜飞入鬓角落下的几缕乌发中,又白又胖的脸。
身体虽臃肿却高挺的鼻子,薄薄的嘴唇,可见年轻时定是不错的美男子。
只见他明黄色的长袍上绣着沧海龙腾的图案。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袍角那汹涌的金色波涛下,衣袖被风带着高高飘起,飞扬的长眉微挑,黑如墨玉般的瞳仁闪烁着和煦的光彩。
身躯凛凛,一双眼光射寒星,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
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王长安以底说不出的情绪满溢,自己对皇宫能如数家珍,那是因为自己从记事起就在皇宫内玩耍。
自己对早朝如此熟悉,是因为幼时坐于最上首的天子圣人曾在自己早朝时纵容自己。
多次带着自己藏于龙椅之后让自己观看幼时对早朝的那点好奇心。
如今再见,物是人非,因为大晋最尊贵的人,曾是自己的亲舅舅!
“大胆,怎敢直视圣人的咯好颜!”
一品官用圆径五寸的大独科花,二品用三寸的小独科花,三品用二寸没有枝叶的散花。
四品五品用一寸半的小杂花,六品七品用一寸的小杂花。
八品九品没有花,大约就是民间俗语所谓的“呒啥花头“了,一般只能这是上朝奏事、谢恩方可穿。
官员平时办公穿的常服图案又有不同:文官一律用鸟类来区别等级高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
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武官一律用兽类来划分上下不同,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这倒真应了民间所说,文武百官无非都是皇帝羽翼爪牙之。
除此之外,冠饰、束带、佩带物等等,在在都以不同形制作等级之分。
如冠顶上东珠的多少有无,宝石的颜色大小,从皇子亲王到七品芝麻官,都按身份的尊卑贵贱有严格的规定。
八品以下,珠也没有,宝石也没有,只是个光顶子。
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为稍次,镇国将军等戴单眼花翎。
而亲王、郡王虽然爵位比以上更为尊崇,非蒙皇上特赐不能戴花翎,而且已经赐有花翎者,遇到朝冠晋见时仍不能戴用。
凡是由皇子分封的亲王、郡王都不赐戴花翎,这是因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而亲王、郡王、皇子等乃宗室贵位,戴翎子由有“纡尊“之嫌。
此时呵斥的男子大约四十多岁,浓眉卷发,下巴上有着一些密密麻麻的胡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