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以天空为目标、笔直生长着的竹子,是无法理解爬在地上的青苔的心情。”
“对我而言,所谓的正常只能在我心中获得实现,我不管走到哪儿都是异类。”
“所以我才会断绝自我与世界的联系,躲入忧郁症的壳子里。”
主角阴郁而混乱的自白很快结束,带着读者走进了他的真实世界。
故事很简单,萦绕着日式悬疑小说特有的奇诡之感和恐怖美学。
“我”是一个纤细、古怪而孤僻的侦探,患有轻微的忧郁症,以及脸红症与社交恐惧症,窘迫的状况下甚至会失语,沉默寡言,不善与人沟通。但受人所托,决心追查近月在隔壁市区发生的多起谋杀案。
案件现场被凶手布置得华美诡异,精心摆弄着尸体的造型、用鲜血涂抹着不知名的祷词,甚至留下一小朵犹带露水的、意味着祝福死者安息的白菊花,无疑都在挑弄着警方和大众的神经。
受害者有老人、有小孩、也有年轻人,这些受害人之间既没有明确的联系也没有相似的特征,作案时间、地点都没有规律。
只是那绮丽又崩坏之景深深刻入了每个见证者的眼里,是个精神变态的连环杀人犯,他们肯定地下了定论。
侦探受多年的好友所托,去找出不见首尾的罪犯。
一路和不见身影的罪犯斗智斗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多次将其逼上绝路,甚至发掘到罪犯真正的思想和杀人原因——“为了‘改变社会’,对逃出法网的犯罪者以及潜在犯罪者施以惩罚,捍卫正义”。
“以恶制恶,制裁法律无法制裁的犯罪者,绝无二意地安抚被害者的痛苦与仇恨。”
即使绝不认同这一以正义为名的犯罪事实,侦探在这场探寻真相与自我的征途中,还是与罪犯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最终——
“罪犯就是你,a。”发现真相的侦探精神不稳,他绝望地看着自己的好友,对其遥遥举起了枪,“投降吧,只要投降,我不会让他们杀了你的。”
拜托你,投降吧。侦探陷入难以言喻的痛苦之中,究竟何时,自小为伴的好友竟陌生得令他不敢相认……
幼时好友微笑着鼓励他走出家门的场景、高中时一起探讨着小说与暗恋之人的场景、青年时期最终走向不同道理但仍旧相互理解的场景……纷杂的记忆碎片将侦探的头脑切割得七零八碎。
好友推着他走进阳光之下,自己却转身踏进了黑暗的深渊。
“你还没发现吗,”好友只是冷淡地垂下眼皮,“我到底做了什么,我到底为了什么。”
“世上的正义不是靠…”
不详的预感猛地升起,侦探敏锐地捕捉到对方藏在口袋里的手动了一动,
是枪!
电光石火间侦探想扣下扳机,内心强烈的抗拒之情却让他无法动弹,他眼睁睁地看着好友对自己举起了枪,
举着枪,好友勾起嘴角,露出一个讽刺、而毫无笑意的表情:“世上的正义不是靠你我所能决判的。”
“彭”,宿命般,赶在好友摁下扳机的那一瞬间之前,终于动弹起来的侦探开了枪。
鲜血之花自对方的胸前绽开。
好友倒下,在血泊中陷入永远的和平与宁静。
他颤抖着,跪倒在好友的尸体之前,捂着泪水肆意的脸、被抛弃的孩子般失声痛哭。
静谧不语,皎洁圆月依然高悬夜空,幸福安详地照亮整个人间。
……
事件之后,
好友的罪行被大白于世上,媒体谴责着罪犯、欢呼着侦探的足智多谋和果敢勇猛,被诸多光环加身的侦探却深深感到悲哀,无法理解,为什么死去的不是他自己,为什么好友要做下如此恶行……侦探质问着,
然后,
抬起头,
咧开嘴,
露出了深深的笑意,
跪倒在地板上,深不见底的黑瞳里映出的自己是一个扭曲的怪物。
拜托你,投降吧。在扣下扳机前的那一刻,侦探陷入难以言喻的痛苦和甜蜜之中,
究竟何时,自小为伴的好友竟发现了他羞涩内敛表象之下真正的情感,那些面对人类时扭曲邪恶的欲念,那些发现世间不公时心中涌出的愤怒与窃喜,
究竟何时,与他渐渐分离的好友竟发现了他再也无法克制心中的巨兽、犯下那些美丽又不容于世的罪行,发现了他再也无法停手、深深沉浸在神明般惩戒恶人的快感之中,
不过这些答案再也无人可以回答,再也不会被发现,将随着那唯一的一个人长埋于地下。
新月光芒黯淡,他匍匐在地寸步难行,穷途末路,想要抽身而去又无路可逃,不再心怀期待谁能找到他。
他的脸上流下热泪,他的脸痛苦地皱成一团,“为什么你要揭露我呢,为什么你要逼迫我呢……”忧郁而悲愤的侦探喃喃自语,“世上最后一个可以理解我、可以陪伴我的人都离我而去了……”
侦探将好友死前对他举起的枪紧紧抱在胸前,这把枪——好友临死前似乎随时准备扣下的枪,在主人死亡后被打开时、其中弹膛空无一物的枪。
侦探抬起头对这把枪——施洗约翰的头颅献上虔诚一吻。
他渴求着,鲜血无法满足、死亡无法满足,好友的牺牲也无法满足,渴求着世间永恒真实的爱意,渴求着动摇天使与恶魔的唯美,永远无法被满足的贪恋熊熊燃烧着,
为什么死去的不是他自己,为什么好友要做下如此恶行,为什么他还会如此不满足……侦探依旧质问着,
但他不会再得到回应,“你找到你的答案了,你做出你的选择了,你抛弃我了,”侦探闭上了眼。
现世皆梦,夜梦唯真。
“那么,”陷入狂喜与狂悲的侦探抬起头睁开眼,对上屏幕之外的观众,深深地注视着每一位看客,
“如你们所愿,让这一盛宴再华丽些吧。”
静谧宽和,皎洁圆月依然高悬夜空,轻轻地笑着,下一个轮到你了。
第38章 欺诈师(5)
这是一出反转剧,一出拙劣又悲哀的反转剧。
人物的命运早已定好,写下字句的作家怀着不知名的恶意与期待,彷徨又明确。
——“《二十面相系列之ebh的肖像》,关口巽”,这是最后一页的落款。
小说里设下了诸多迷雾,侦探和凶手的追逐戏紧张刺激又花样繁多,好友展现出的似敌非敌、似友非友的态度也成功转移了读者的视线,侦探自己一切如常的追查行为和心理活动也□□一般遮住了他们的视线。
为何这位侦探总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是因为好友看似猫捉老鼠般高高在上的心态,而是因为侦探便是凶手,以忧郁自卑的表象掩下崩坏疯狂的内心,让身边的同事、委托者和家人都看不到他的真实面目,但潜在的异常确实就在他们眼前。
就像附录中侦探先生的日记——
“五点四十分起床。”
“洗漱刮胡子吃早餐。”
“查找案件资料做笔记。”
诸如此类平常的记录不断地重复,
直至某页,平板工整的笔记忽而变得潦草,写着:“准备小刀、塑料袋等工具。”几页之后,写着:“在小巷里杀掉了第一位对象。”
拼命压抑着的渴望被释放,胡子、早餐和笔记最终输给了杀人的冲动。
于是,最后一章的落幕才爆出的真相和大多数读者设想的结局反差很大,引来诸多非议。
“三观不正。”随着第一个人在网路上留下低分差评,不少激动的网民纷纷跟进,惟恐天下不乱的媒体随之炒热气氛,网络上的评价、态度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极状态。
不过带情绪带节奏的毕竟是少数,买下改编权却迟迟不动手拍摄的名导演被日本国内翘首以待的读者骂得狗血淋头。
丝毫不在意其他人的导演现在则在片场翘着二郎腿,满心期待着阿由的出现。
——————————————
阿由被带进了片场。
迎面而来的就是来自名导演无差别释放的怒呵声,
“蠢货!笨蛋!这都不会我要你何用!垃圾!”
“我每年要收到两万多个电影剧本,最终被选定拍摄的只有二三十部。”
从鼻孔里喷出怒气,导演对着上场的演员开始痛心疾首,
“为什么?因为我追求的是艺术!是美!是真正永垂不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