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她适合……嗯?
崔桃莫名觉得韩琦在开车 ,但她没有证据。
“我也有礼物给六郎。”崔桃拿出那对心形玉佩,交给韩琦。
韩琦摸索了下玉佩上纹路,修长的手指也在玉佩下方所缀的穗子摸过,“古汉玉,你编的穗子?”
“看不清,竟也猜得这么准。”崔桃笑着应承。
“汉玉刻纹特别,我长兄喜欢收集古玉,少时跟他见识过一些,你这对玉佩难得。”韩琦解释道。
“嗯,难得之物送给最难得之人。”
崔桃顺势说起了情话,最配合这乞巧节的氛围了。还有就是,如果韩琦送给他的那本书如果真是什么《女诫》之类的书,就叫他愧疚!让他对比看看俩人送的礼物,高下立见,然后再教他去做一名会送礼物的合格未婚夫。
韩琦听了崔桃的话后,胸口震动,低低地笑起来,随即手就揽在怀里娇人儿的腰上,抱得更加紧不说,还在崔桃的颈窝处狠狠地亲了一口。这可真是崔桃跟韩琦相处有史以来,第一次领略到他用力亲吻的一次,往常都是轻轻柔柔的,如蜻蜓点水一般,刚才他亲她额头那一下也是如此。
看来他很喜欢她送到的礼物,才会激动成这副样子。
崔桃暂且没动,靠在韩琦怀里,望着天上繁星璀璨的银河,问韩琦后来怎么应对宋氏的。
“她没再上门,我也没见。”韩琦道,“便是在我这路不通,才跑去找你。”
“那她还挺惨的,没想到在我这也路不通。”崔桃接话道。
俩人随即笑起来。
韩琦跟崔桃提起宋氏的为人,“她无大恶,却也无善心,精于算计,是从俗浮沉之辈——”
“那好应对!”崔桃立刻道。
韩琦特意跟崔桃解释这些,本是想安慰崔桃不必担心这些,他可以处置,结果话没说出口,反倒被她一句干脆的应承给安慰到了。她怎能如此善解人意?越这般,反倒越让人心疼她。
夜色更深时,俩人不得不分别了。
崔桃被韩琦抱下墙头之后,就互相告辞。
崔桃先回身走了几步,然后回头发现韩琦站在原地没有动。
崔桃三两步跑了回去,扑进韩琦的怀里,便搂住他的脖颈在他嘴上亲了一口,正要分开时,崔桃发现自己的双肩忽然被按住,再然后韩琦便压了下来,加深了刚才他们的吻。两片柔软的唇瓣辗转厮磨,多数时候为温柔,后期却霸道了,像是一开始在以温柔的方式在探索,之后似乎业务熟练了,便开始肆无忌惮。
总之停下来的时候,崔桃觉得自己的嘴唇都不像是自己的了。而且这一场亲吻,她居然感受到了韩琦从初学到熟悉掌握技能的整个过程。
不得不说,这厮的学习能力也太强了。
“想什么呢?”韩琦见崔桃用手摸着唇不说话,略有些紧张地问她,“可是我刚才弄疼你了?”
“啊——”崔桃捂住耳朵,提醒韩琦道,“六郎暂时不能说这样的话。”
磁性低沉的悦耳男声,配上这种让人遐想的句子,简直在勾引人犯罪!脑袋里很容易就联想出画面……
韩琦失笑一声,他本来没多想,但从崔桃的反应中隐约悟出了点什么,便意识到确实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难以控制。
两厢这次真的道别之后,崔桃就匆匆赶回了自己的房间。
终于见到光亮了,崔桃当即就把韩琦之前送给她的册子拿了出来。
在册子的封皮上,便可见韩琦亲笔所书的清隽小楷:《汴京美食录》。
第93章
怪不得他说‘如今看了也没用’, 确实没用。因为是《汴京美食录》,看了之后便是馋,他们如今也不在汴京, 没法子去吃。
崔桃粗略地翻看了册子里的内容,非常详细地总结了汴京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所有美食,包罗夜市小吃、酒楼招牌菜、茶铺点心等等全部俱全。每样食物在记载具体名称和地点所在的同时 ,还附有一两句评价, 比如荔枝肉, 评价就是‘爽滑酥嫩,肉汁四溢’。
崔桃大概数了下, 这美食录上所记录的美食竟有近千数,不花费点时间根本做不出来。整个汴京百万人口,美食也是遍布各处,从头到尾捋遍了,还要挨家打听总结口碑,便是不止韩琦一个人忙络, 多派些家仆去打听这些, 也是极为费工夫的活儿,没有一两个月根本整理不出来。而且最麻烦的是还要把打听来的这些消息, 按照规律排序综合整理, 最终以清隽小楷编绘成册,非常非常花费工夫。
崔桃觉得刚才亲韩琦一下亲少了, 这表现至少该亲十次。这礼物真送到她心坎里去了!
不看不知道, 如今一瞅才知尝遍汴京美食之路任重而道远。偌大的地图, 她目前才完成拇指肚大小那么一丢丢。这可太让人开心了,预示着未来很长一段日子她都有新鲜物可吃。
回汴京后,她决定要先去尝尝这城东欧老汉家的拨鱼儿。听说这是不用嚼的面食, 却吃起来香喷喷可口,倒叫人不禁很好奇。
次日,崔桃换了身桃花粉的崭新裙裳,去崔老太太那里定省。
大家见惯了常穿碧色和翠色的崔桃,今儿一瞧她穿粉了,都觉得新鲜好看。
“此番打扮,人如其名,若灼灼桃花一般。”崔桃的大伯母禁不住喜欢地夸赞。
崔老太太连连点头,眼里灌满了笑意,叹崔桃平常就该这么穿,打眼,好看。
“跟个仙女似得,谁配不上?只有别人配不上我们闺女的份儿!”
小马氏昨儿听人悄悄议论,说崔桃配上了韩六郎是万般幸运之事。她就不爱听这话,当然不是说韩琦不好,可她女儿也不差啊!
“好啊,以后得闲的时候我就这么穿。”崔桃笑着应承。
她来跟崔老太太等人道别,今天她和韩琦就要回汴京了,那厢还有案子等着他们调查。崔桃好生跟崔老太太解释了缘故,案子涉及平日里一起办公做事的同僚,所以必须尽快赶回去。
崔桃二婶、三婶闻言连连叹不舍得,要崔桃多留家几日,建议可以先让韩琦回去处理案子。她难得回来一次,一家子人对她都想念得紧。但她们话没说两句,就被崔老太太给止住了。
“孩子是去办正事儿,为朝廷效力,是我崔家之幸,咱们岂能拖后腿!”
崔老太太让崔桃放心去。小马氏也点头附和,嘱咐崔桃好生办案的同时,别忘记了照顾好自己。
崔桃一一应承之后,陪着崔老太太等人用了早饭。这之后,崔茂又带着韩琦来给崔老太太问安和道别。
崔桃见俩人面容皆有倦色,便询问缘故,方知他们二人竟秉烛夜聊,至凌晨时才睡。
崔桃跟崔茂抱怨道:“明知他今日要赶路。”
“瞧瞧,这人还没嫁过去,心都已经偏过去了,这就帮着夫家说话了!”
崔茂的摇头直叹,引得崔老太太等人都笑起来。不过笑够了,大家却都一致地责怪是崔茂不对。
韩琦淡笑着跟崔桃解释道:“确有事商议,相聊甚欢。”
细问之下方知 ,崔茂在跟韩琦讨论治理安平的事务,如何有所建树,如何为百姓谋福。既然谈论的都是正经事儿 ,倒是没人说不好了。
跟崔家人告辞后 ,大家就启程回汴京。
骑快马小一天的时间 ,便在黄昏前抵达了汴京。
崔桃自然不能忘吃东西的大事儿,马上表示去吃欧老汉家的拨鱼儿。此话当即引来王四娘等人的应和,疯狂赶路很容易肚饿,干粮吃多了,来一碗带汤热气腾腾的面食再好不过,想想都要流口水。
从南薰门进城没多远,他们就被军巡铺的人瞧着了。这些衙役一见韩琦和崔桃,立刻奔过来,告诉他们张素素的案子有进展了,王判官找到了。
“王巡使特意交代,这工夫该是差不多能回来了,叫我们巡查的时候见着人,就赶紧告知韩推官和崔娘子这消息。”
赶紧告知的意思显而易见,希望他们能尽快回开封府。
崔桃晓得这拨鱼儿这会儿是吃不上了,就让王四娘和萍儿她们先去吃,回头给她和韩琦带一份儿就成。
衙役趁机就在路上,跟崔桃和韩琦简单讲明了王判官的情况。
在昨日傍晚时,汴京外的一条官道旁的草沟里发现一人,当时人已经彻底晕过去了,后脑袋有红肿。路人报案之后,衙役去查,才发现此人正是王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