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龙+番外(209)

作者:九方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流贼的队伍动辄几十里,穿街过巷,见者生畏,刘恒挑了几个打头的歼灭,却依然止不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流贼。

广德八年,王忠被杀,其部下赵荣起兵自立,占据了辽东一线。赵荣并非是走投无路的平民,而是有出身有官职的将领,他的行为终于在齐国即将崩溃的堤坝上开了一个小口,无数洪水透过裂缝滚滚而来。

各地世家、将领纷纷起兵,又都是在中原腹地,京畿道瞬间变得岌岌可危。

同年八月,原来在汉中养老的刘武召集旧部谋反,声称当年杨佑矫诏进京,杀害了原本应该继承皇位的四皇子杨仕,又毒杀了先帝杨庭,身为皇帝,穷兵黩武不知体恤民情,连年与突厥征战,对百姓征发重税,引得天怒人怨,连苍天也看不下去,降下了灾荒以示惩戒。

刘武身为先帝重臣,不忍见天下为此卑劣小人所夺,故起兵反齐,讨伐无道。

除却不纳妃和没有后代之外, 杨佑在私德上并无可指摘之处,然而想要拉起起义的大旗,就得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于是割据各地的军阀都纷纷掀起了造谣运动。有的人多少还讲些道理,把朝廷官员的腐败贪污、欺压百姓都说成是杨佑授意的,不讲道理的人,凭空生造出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传说,把杨佑说成是荒淫无度的暴君。

刘武从汉中起兵,刘慧连去几封书信都没有回复,刘恒并没有任何明面上的表示,他依旧在镇压流贼,但从他的上书来看,他说最近流贼的抵抗加剧,所以行军打仗有些迟缓。

刘武领兵一路攻城一路接收他儿子打败的流贼,走到天水已经聚集了数十万之众,虽然大多都是没有战斗力的农民和亲眷,但在刘武这个老将的手下依然爆发了不小的威力。

刘慧亲笔写信让刘恒去劝阻父亲,可依然没有回信。

到这个时候,任谁都会怀疑他们父子恐怕要里应外合,只是刘恒没反,杨佑也不敢逼他,刘慧又担保他弟弟不会做出违背臣子道义的事情。杨佑顾忌临阵换将可能会把陇西本来就平定的局面再度打破,也就只是把刘恒手下的副将换上了几个自己的人。

突厥趁此机会来攻打长城,势必要在这个关头拿下阻挡他们南下的关隘。杨佑下了死令,让他们不得放松广武关一线的防守,自己则开始组织府兵准备战争,也通知了蜀兵从后方给刘武压力。

正在杨遇春手下做参军的杨言想要带兵南下解救京师,杨遇春从牙缝里给他挤了七万人马,让廖襄做主将带兵勤王,双方在陇州附近开战,杨言先断了刘武的粮道,逼迫刘武回师打通粮草运输,接着由廖襄在后追赶干扰,等刘武打通粮道,杨言和廖襄便躲起来,刘武再度起兵进京时,他们又故技重施。一直拖了两个月,活活把刘武拖得只剩下三万人马,最后在天水围发动了围歼战,斩杀刘武。

正当刘武被杨言干扰得不胜其烦的时候,刘恒上书追击流贼,带兵西去。

杨佑近几年入秋以来,心肺一直不舒服,要到春天症状才会缓解。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是深夜,他坐起身来差点没眼前一黑背过气去。

刘慧在中书省,收到的折子正是他带来的,寒冬雪夜,他光脚披发地跪在庭中,朝着杨佑不断地磕头。

第176章

“起来吧,”杨佑说着把刘慧扶了起来,“这件事和你无关。”

刘慧抱着他的大腿泣不成声,他大半的人生年华都在跟随杨佑,他的信念和政治生涯也寄托在了杨佑的身上。但他没想到,最后是父亲和弟弟选择了与他背道而驰。

刘慧强忍下心中因为背叛而生出的谴责和气愤,向杨佑请旨亲自带兵讨伐刘恒。

“你又不会打仗。”杨佑笑着回绝了他的要求,“在京中处理内务便是了,不是还有杨言和廖襄吗?”

杨佑也想哭,可他没地方哭,他做出的选择,一定要自己承担所有的结果,他不能在逃避。

这是齐国早就应该得到的宿命结局,他身为了解者,应当完整地看着结局走到最后。

这一年的冬天,雪格外的大,杨佑在窗前种的那两株梅花似乎是生了病,花瓣枯萎畸形。

白雪掩盖了大地上所有的鲜血和罪恶。

各地起义的烽火迅速燃起,除了有府兵守卫的京畿道,其他地方都陷入了混战之中,杨佑本人也在不停地组织府兵反击那些对京畿道虎视眈眈的人。

中央朝廷勒不住齐国的马缰,只能任由它逐渐脱缰。

杨言和廖襄刚刚解决了刘武,就遇到了回师增援的刘恒。双方混战起来。

陇西的地形很关键,杨遇春不得不面对着来自突厥和刘恒的压力,一旦杨言廖襄失利,他就会被双面夹击。

益州的杨赤心也被其他割据势力包围,暂时无法出剑门关。

这是杨佑仅有的两支队伍了。

危急时刻,杨遇春选择再调集十万部队和杨言、廖襄会和,务必要将刘恒击败。

在付出了杨言的生命和几万伤亡之后,他们差一点就成功了,广德九年的春天,刘恒战略部署出现巨大失误,被廖襄抓住机会打了好几场围歼战,人马十去七八。

刘恒这时候也压不住自己的手下了,杨佑及时发了招安的命令,承诺只要投降便可既往不咎。

杨佑的人品,只要是在他手下做过事的人都知道是有保障的,而且此时的情况,杨佑也确实需要刘恒和他手下的人马。

刘恒的下属已经出现了不少人劝他归顺朝廷。

本来大家在朝廷中的地位就不低,跟着刘恒也只是博一个未来,如今未来没有指望,还不如回朝廷,至少还有个保底。

事情本应该这样发展,但总有些意外会发生。

广德九年四月,原本已经销声匿迹,快被廖襄追死的刘恒突然出兵攻下了润县,他手下的兵马比流贼草寇战斗力强多了,而作为杨佑当时重点培养的几支军队,刘恒部的战力也高于同时期的一般军队,在吞并了周围的十多股势力后他手下的人数又急速恢复到了十五万有余。

他以润州为据点发动了对廖襄的反击。

从刘恒的军队里逐渐传出了流言,说刘恒身上有真龙护佑,战斗时可以保佑士兵不被刀剑所伤,死后也能去往极乐天国。

刘恒的用心已经昭然若揭,廖襄和他交战,各有胜负,最终却还是输了一筹,被刘恒活捉扣押。

至此,刘恒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势力,他一方面调集军马防备杨遇春,一方面急速往骊都推进。

许多人都在往骊都打,他们都想着一件事——只要我占据了京师,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这时候已经是夏天了,因为打仗导致这几年都没有好好种地,京城的余粮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杨佑下令组织人手抢收夏麦,希望能在打起来之前保障好百姓的口粮。

陆善见在结束了一天的政事讨论后,不知为何没抑制住自己怪罪的心情,对杨佑抱怨道:“臣早就说过,您不应该放了龙神,做了好事不仅没布下恩情,反而还遭人嫉恨。如今只冒出了一个刘恒,谁知道哪些起兵的不是受他指示?”

杨佑笑了笑没说话,陆善见知道真相,面对着满目疮痍的王朝,他必须找一个发泄的对象才能把胸中的积郁散出来。

杨佑比任何人都明白,“他不是恨我,他是恨齐国。”

他看着夜空下宁静的城池,感慨地说:“其实我想了很久,那些起兵的人,嘴上说着要把我这个暴君千刀万剐,其实他们谁都不认识我,连我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他们恨的是谁?”

是贪官,是四处掠夺的士兵,是接连不断的重税徭役,是食不果腹,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

可这些都不是杨佑,他们怨恨的,是齐国。

“一个连百姓的正常生活都无法保障的国家,存在了八百年的意义是什么呢?以前有人和我说过天下和国家的区别,我想我现在懂了。天下不是杨佑的天下,杨家的皇位甚至是从老天那里骗来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皇帝的责任是守护天下,而不是独自占有国家。”

“我失职了。”

他从这天起,就没说过朕字。

到这时,陆善见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他恭恭敬敬地给杨佑磕了头,“臣……”

上一篇:残阳热下一篇:谁与渡山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