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龙+番外(173)

作者:九方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杨佑现在是真的觉得他们不懂,世人都羡慕着繁华的宫城,却浑然不知宫里埋藏着几多枯骨。

他的童年确实衣食无忧,却远远谈不上快乐。

“这事以后就不要再提了,我自有分寸。”杨佑道。

刘慧闻言别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

“好了,来说说正事。”杨佑清了清嗓子,“朕之前说过,要好好看看世家的问题,这究竟要如何解决?”

崔琰俨然出身大世家,甚至还是天底下数一数二的世家,他知道杨佑对世家的态度很不友好。

听说西南一地,在杨佑到来之前,大大小小世家以数十计。

可就在杨佑掌权的十年间,这些世家要么被杨佑抄了,要么被他用计越分越小,最后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家族,都在杨佑的控制之下。

他虽然对安王杨伦态度好,可对武家的态度可是极差,武家一倒,西南再无大世家。

当然,杨佑处理世家的理由一贯是世家不听朝廷政令,可世家要是都听了朝廷的政令,那还能叫世家吗?

国有错,世家纠之。

他自然不赞成杨佑削弱世家的态度,崔琰道:“陛下,世家乃立国根基,当年高祖杨烁起兵时便得云梦泽二十世家助力,才有了今天的齐国大业,若无世家相助,唯恐国家根基不稳啊!世家大族,团聚乡人,能让朝廷之政明于细枝末节之处,更可上供人才……”

他洋洋洒洒说了许多世家和朝廷的关系,杨佑都耐心地听着,实际上这也是他故意的。

他需要明白那些支持世家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崔琰说得口干舌燥,杨佑也一副受教的样子,同他说了几句之后便让留下刘慧,商量着秋天从蜀地征发兵马戍边的事情。

等崔琰走了,刘慧才露出不悦的神色。

杨佑也叹了口气,“世家……还真是块难啃的骨头。”

刘武是平民出身,当年没少受世家的排挤,若非自己本事够硬,命又大,打了许多硬仗,他还真不能当上节度使。

齐国旧例出将入相,许多节度使最后往往都能进入朝堂,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总揽朝政。

可刘武硬是一直在剑南节度使上待着,没有任何变动,甚至还有几次差点被弄下来。

因此,提到世家,平民出身的刘氏倒是意外地与敖宸站在了同一战线上。

杨佑道,“朕想先从世家的恩荫开始,以后凡是得祖荫的世家弟子,除嫡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十五岁,弟侄满二十岁,并通过考核后才能恩荫补官。”

刘慧点头,“从旁支入手,再好不过,应该也不会受到太多阻挠。”

杨佑继续说道:“在等待世家子弟年满期间空出来的官位,能减的就减了,不能减的就给其他人。”

两人又商量了一阵,初步确定了方案后由刘慧写了下来。

杨佑看着刘慧突然叹了一句,“我倒是希望能见一见商君,改制路途艰难,非得有一超凡绝伦之人引路不可。”

刘慧看了他好几眼,心里想的却不是商君这回事,他想了半天才开口道,“陛下不愿纳妃,可是因为对杨将军有垂爱之意?”

第144章

杨佑闻言手上茶盏抖了抖,茶水哗啦一声淋在奏折上。

杨佑指尖夹起奏章,赶紧叫宫人进来收拾。

他哭笑不得地看着刘慧,“你又是哪里想到那么多事情的?我和杨遇春没什么。”

“可陛下多年不近女色,却偏偏和杨将军亲近……”刘慧欲言又止。

“ 我和你就不亲近吗?”杨佑蹙眉,“难道我不近女色,就不能是为了你吗?”

刘慧闻言咽了下唾沫,一脸苍白,惊魂未定地说:“陛下,这……臣已有家世,还有一双儿女,实在不能承受圣恩。倒是杨将军,至今也只有几个妾室,没有儿女,最适合承恩不过了。”

杨遇春是什么人刘慧还不知道吗?与其说他是人,倒不如说他是杨佑养的一条忠犬。

刘慧倒是挺欣赏他的军事才能,怎奈杨遇春这人打起仗来十分狠辣,在刘慧眼中,有时也太过伤害天和了些。

刘慧当然觉得杨佑应该纳妃,阴阳和合,方为天道。可他若真和杨遇春在一起,百官若是反对他和杨遇春,说不定能闹出些别的事情来。

在刘慧看来,对杨佑最好的方式是先找良家子生下龙裔,安排好太子和皇后的人选,之后的事情,徐徐图之也未尝不可。

其实杨遇春能做的比女人能做的要多,刘慧自我安慰道,若他们真的在一起了,自己也可以装作没看见。

杨佑看着刘慧神游天外,知道他肯定想到了别的地方去,暗自叹了一声道:“你真的想多了,我和杨遇春之间断不会有那些情义的。”

“放心好了,”杨佑抿着唇思考了一会,“我保证以后绝不会出现如父皇在朝时一样的后宫干政,同样,也不会轻易把后宫和朝臣扯上关系。”

刘慧的眼神一直在杨佑身上游移,杨佑看了他一会,说道:“你到底有什么想说的,一起说出来得了!”

“陛下,”刘慧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这话自己能不能说,“难道您真的有隐疾?”

他说着看向了杨佑的下半身。

杨佑:……

“赶紧出去!”杨佑低声斥道,“别在这妨碍我处理政务。这些话以后都不要再提了。”

刘慧还有些话想说,想了想还是不说了,他面对着杨佑躬身退出了大殿。

杨佑坐回椅子上,慢慢批着奏章。

翌日上朝,杨佑先宣布了一道旨意,他赦免了杨庭给杨度一家安上的所有罪名,让杨度在京城安安稳稳地做起了薛王。

他的儿女们也都依次受封。

薛王只能算是朝堂上的小水花,众臣今日的大事,是把请杨佑纳妃的请求说一遍。

杨佑统统搪塞了过去,差点和朝臣吵起来。

最后他不得不威胁道,若是还有人再提纳妃的事情,就先拖到宣政殿门口打上一顿。

当然是吓唬人的,可仍然有两位御史慷慨激昂地反驳他的搪塞。

杨佑也不能真打,梗着脖子就是不答应。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御史明明管的是百官监察,为什么这么执著地关心他的私事。

商洛并没有急着表态,但看他的表情也知道,他并不赞同杨佑的推辞,只是为了不驳了皇上的面子才没站出来反对。

下朝后他留下来和杨佑商议政事,轻轻点了一句,“御史如此激愤,非是为了陛下的私事,而是为了国储。不立太子,难免人心动摇。”

“朕还活得好好的,”杨佑说着说着心里窝起了火,“他们就开始盼着朕死了,好找人继位吗?”

“陛下言过了,”商洛皱眉道,杨佑的情绪过于外露,这实在不是他欣赏的样子。

“我朝内耗,多由夺嫡而起,若不早立太子,稳固储君之位,只怕人心浮动,不断钻营,到时候即便是陛下之明也无法在相争的各方之间平衡。”

杨佑立刻察觉了自己的情绪过于激动,在皇帝身上没有私事,就连睡了哪个妃子,生了几个儿子都是公事,是要被拿到太阳底下晒着细细讲出来的事情。

“陛下,可是在益州有了心仪的女子,而那女子却不能入宫?”商洛问道。

杨佑猛地抬头,“老师何出此言,自然是没有的事。”

“既然没有,”商洛带着些训斥的语气说道:“陛下又为何推三阻四。迟迟不肯纳妃?在益州那等蛮荒之地,无人提醒王爷也就罢了,如今入了中原,岂有让陛下孤身一人的道理?”

杨佑刚想和他解释自己不愿意碰女人的原因,才发现自己张不了口。

敖宸当然不能说出去,即便说出去了别人也不会相信,说不定还会扯出更复杂的事情来。

他不希望让女孩们进宫蹉跎岁月,他不希望看见一个又一个丽妃,一个又一个被逼着选择持刀屠戮的杨佑。

似乎没人理解他内心的纠结,因为皇位的光辉太过耀眼。

耀眼到所有人都无视了龙椅脚下的大片黑暗。

他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情感而选择不纳妃,商洛也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

在商洛看来,这只是他还不成熟的表现。

“请陛下好好斟酌。”商洛拱手,“老臣退下了。”

上一篇:残阳热下一篇:谁与渡山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