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龙+番外(159)

作者:九方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郭虔!”商洛忙呵止他,这话实在是过重了。

一时间,整个政事堂都安静了下来,目光全部集中在杨佑身上。

刘慧气愤地替杨佑辩解道:“殿下在西南亲政爱民,平定匪患,率军回京,那也是接到了圣上的密旨……”

“我敢说,”杨佑看着郭虔,眼中光明磊落,“我为何不敢。西南大小官吏,均由科举选拔,朝廷任命。兵马将领,没有一处不是朝廷规范之内。”

郭虔道:“西南将领唯太子之命是从,西南百姓,只知太子之贤,殿下又该作何解释?”

刘慧挣脱了杨佑的压制,站起身来激动地说,“将领听太子的命令,是因为太子手中有兵符。百姓知太子贤名,自然是因为太子施行仁政。施行仁政之人,不管是太子还是别人,都会在百姓心中留下名声。对于能够安定民生的官员,百姓有着很强的辨识能力。难道郭虔将军连民心都要怀疑吗?”

郭虔说不过他们,只得放下拳头走到角落里坐着。

郭虔此人军功一般,是受了祖荫授官。林家和广武***大战后,十四卫府军几乎损毁殆尽,军官空出来不少,朝中又无将可用,商洛为了笼络人心,拉了一批勋贵子弟。

郭虔就是其中之一,看样子,比起杨佑,他更偏向广武王。

不过杨佑并不打算惩罚他,郭虔能直说自己的意见,要么是个性太直,要么是没长脑子。

可惜啊,广武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杨佑记下郭虔的名字,准备看看他带兵到底怎样,如果不会带兵,就得把他拉去别的地方。

杨佑情愿给他一个闲职,也不想他尸位素餐。

朝中还有多少像他这样的人,靠着荫蔽占着位子不干事?

杨佑觉得,最好连闲职都别给了,管他祖荫还是父荫,没有真本事就得把位置让给有真本事的人。

然而这个设想实在是牵连甚广,杨佑现在还不能轻举妄动。

杨佑看着舆图,上面用红笔勾画了广武王修建的各个城池要塞。

他想了片刻,说道:“以往突厥都是秋收之后便来抢掠。大战也多在秋冬之际开打。如今入冬已久,塞外还没有消息,要么是他们迫于广武王的威名不敢南下,要么是物资充沛,足以度过冬天。或者他们正在准备攻打西北。诸位觉得哪一种可能性更大?”

徐开霁道:“我朝物产丰盈若此,今冬尚要调遣米粮抵御大雪,塞外苦寒,臣以为突厥不可能有足够的物资度过冬天。之所以迟迟不动手,恐怕是畏惧广武王威名。算算时间,就算再迟,广武王身死的消息也该传到突厥了。只怕他们以为广武王一死,我朝再无人可敌,马上就要挥兵南下。”

“你说得在理,”杨佑道,他踱步沉思,最后道:“从西南三军抽调精锐五万,以南兵补北兵。廖襄有没有折子上来?”

刘慧翻出廖襄的奏折,递给杨佑。

廖襄一到西北,便先将所有的防线和情况都摸了一遍,商洛派过去的文官水平都不错,很快就将西北乱政拨冗澄清。

眼下看来,西北不敢说如杨仕在时一般固若金汤,但也能看出防守坚固。

杨佑只犹豫了片刻,“让杨遇春去,他能守住。”

商洛也同意了他的安排,“可要给杨将军一个合适的官职?不若让他做陇西节度使……”

“不,”杨佑深知节度使的可怕之处,军政一体,后患无穷。能对付一个刘武已经算他走运了,眼下节度使能少一个就少一个,“封他为并州大都督兼检校左卫大将军,总兵以讨突厥。”

商洛点头,徐开霁便下笔写好任命,三省盖章之后交给杨佑,杨佑落笔朱批,盖上太子监国的印章,这边算是敲定了。

刘慧道:“杨将军擅长攻城,又没在西北打过仗,能行吗?”

杨佑心里也打鼓,到底还是信杨遇春多些,“若有可靠老将,也留意着上报给我。”

如此又商议了许多时候,杨佑才拖着劳累的身体回了王府。

敖宸拿了一盒鸽子蛋大小的珍珠,在杨佑床上弹着。

杨佑扭了扭酸痛的脖子,“你从哪里找来的珍珠?”

敖宸将珍珠收好装在盒子里,杨佑一看盒子便笑了,那是杨庭的私藏。

敖宸一定是去翻了皇宫内库。

敖宸将珍珠放到一边,站起来从后面搂着杨佑,“皇帝老儿可真有钱。”

杨佑笑了笑。

敖宸摸着他的脸道:“不过马上就是你的了。”

杨佑嘴边的笑容落下几分,看着窗外沉沉的天色问道:“父皇他,能撑过冬天吗?”

敖宸吻着他的后脑,不解地问道:“怎么,你舍不得?”

杨佑抿着嘴,闭上眼睛点了点头,“说不为所动,肯定是假的。”

敖宸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只说到:“冬去春来,新旧交替,天道恒常。”

杨佑反手摸着他的脸,凉得如同冰雪一般,近在咫尺的人间生死让他的心里生出了无可言喻的惆怅落寞,他的声音轻得像窗外飘飞的雪花。

“敖宸,我是说,等我当上皇帝了我就放你自由,但你能不能先陪着我,然后再回天上?”

敖宸看着他的侧脸,喉结动了动,蒙住杨佑的眼睛:“好,我说过的,我看着你死。”

敖宸觉得,估计等杨佑死了,他的日子也差不多了。说不定还能学着凡人一样,把杨佑的尸体放在他身边,一人一龙一起腐烂。

他忍不住想着,如果自己死了,湖泊和神庙能存在多久?

下一个闯进来的人又是谁?

遗憾的是,以后再找到湖泊的人,就见不到真龙了。

第132章

冬日的雪好不容易停了些时分。

杨佑天还没亮就被叫起来上朝。

宣政殿的龙椅空空如也,他和百官处理完朝政之后便到蓬莱殿里守着杨庭。

杨庭还在昏睡,嘴角不时留下透明的口水。

武惠妃坐在床边,用帕子沾了温水替杨庭擦身。

“也不知道陛下何时才能醒来?”她的语气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却并不是很浓。

杨佑看着杨庭日复一日灰败的神色,心又往下沉了几分。

武惠妃要替杨庭擦拭全身,杨佑低头退下,走到了外间。

杨休在外间坐着,沏好了一壶茶,示意杨佑坐下,给他慢慢斟茶:“太子殿下请。”

杨佑双手接过,慢慢啜饮,低头说道:“上次提醒你,察事中可能有三哥的人手,你查清楚了吗?”

“都处理好了。他们倒是聪明,知道我这里卡着你的消息,就让人越过我直接上报皇帝。你放心好了,以后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了。”杨休一边喝茶一边说道:“边关探马传信,已经看到几处突厥部落有异动,逐渐向南方靠拢,他们可能要南下了。”

杨佑苦笑着说,“若是四哥真的还在,还真不用担心西北的问题。”

杨休挑眉,“你真以为他能一直对付突厥吗?”

杨佑动作一滞,“此言何意?”

杨休勾着手指,示意他凑近了说话。

杨休道:“西北要兵,陛下给不起,要钱,陛下给不起,都让杨仕自己筹备。他虽然没有节度使之名,俨然有节度使之实,甚至比节度使的权力还大。为了鼓励兵士作战,刚开始的几年,他直接许诺,凡是打下来的土地都归士兵所有,西北很多田地都没有上报朝廷。士兵不务生产,田连阡陌。许多百姓本就被突厥人夺去了土地,现在打回来的也不是自己的,自然对他有所不满。”

杨佑点头,“这点我早有听闻,这也是朝廷新官到任后能够迅速处理西北政务的原因之一,因为百姓支持朝廷重新丈量土地,均田分田。”

杨休继续说道:“突厥善骑,在草原上作战很难打得过。十年前,杨仕为了诱敌深入,制定了特殊的作战计划。那就是在每年突厥南下之际,焚毁突厥沿途水草、村庄,拿走所有的粮食,逼迫突厥要么无功而返,要么继续深入陷阱以掠夺物资。年年如此,也不知百姓被突厥抢得惨,还是被杨仕烧得惨。”

杨佑叹息道:“这件事我倒是不知。”

“你当然不知。”杨休笑得十分讽刺,“黔首上书无门,杨仕又只会报告战功,你们听到的都是他英勇作战的传说。若非我掌管察事,我也不知道这些事情。”

上一篇:残阳热下一篇:谁与渡山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