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陛下……”弘光疑惑地问道,“这里有什么东西吗?”
“你没看见?”杨庭的声音说不出的狂喜。
弘光摇头。
“哈哈哈哈……”杨庭突然狂笑起来,“宜之看不见,因为他是凡人,没想到连上师这样修为高深的人都看不见,朕果然是真命天子!”
弘光附和地说了几句好听的话。
杨佑继续听,两人后面全部在谈论服食丹药的事情,他敲了敲敖宸的手背,示意他可以走了。
敖宸带着他回到了王府的卧房。
敖宸松开他放生大笑,倒在床上,“没想到还真有人信传说,还要打我的主意。”
杨佑走过去从高处看着他,“我不会让这种事发生的。”
敖宸鼻音嗯了一声。
杨佑还在想刚才的事情,疑惑道:“父皇说,那个地方只有皇帝的血才能打开,可是我不是皇帝,为什么我能打开?”
敖宸将他拉倒在床上抱住,摸摸他的头,“太子也是未来的皇帝。”
杨佑猛地抬头,“你什么意思?”
“看来你马上就要当上太子了。”敖宸道,“殿下要是富贵显达了,可别忘了我这个糟糠之夫。”
杨佑看着敖宸玩味的表情,一时不知道该不该信,皱着眉说道:“你又是从哪里学到这种词语的?”
敖宸歪着头想了想,“你那本《后汉书》里不是有个故事讲的是大臣吗?等你以后当了皇帝,就会娶很多妃子,那我不就成了你的糟糠之夫?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夫不下堂,我和你也算是两种都占了,你……”
杨佑及时捂住了他的嘴,“让你看史书,不是让你看这些东西!好话一句没学,总是学这些话来逗我!”
敖宸眼睛弯成弧线,在他手心里舔了舔。
杨佑收回手甩了甩,窗外月上柳梢,夜风吹动床帘影影绰绰。
第124章
第二天一早杨庭没上早朝,让中书令主持朝政。
他上不上朝对国家来说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大臣也不指望他能解决问题,杨佑也没当回事,他早就觉得按杨庭的一贯习性,能忍到今天才开始不上朝已经是够好的了。
他像平常一样,回去和敖宸聊天,将自己在冰室里看到的东西都说了一遍。
敖宸感到十分无趣,“还以为你们皇家有多少趣事呢,原来那么无聊。”
都是些老生常谈的祈愿。
杨佑长嘘一声,他想起敖宸待在皇宫的时间非常长,于是问道:“你知道武帝和他的男宠吗?就是那个没有人像的画,你知不知道他们的故事?”
敖宸笑着摇头。
杨佑道,“你到底是睡了多久?”
敖宸道:“平生不过大梦一场,谁先醒来又有何重要?”
杨佑笑着没说话。
接连几日,杨庭都没来上朝,杨佑这才觉察出不对劲来,他忍不住去看站在一旁的杨仁,杨仁表情淡淡,也看不出什么。
下朝后,众臣都围着杨休问个不停,他掌管察事,和皇帝是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
谁知杨休闭口不言,嘴巴比谁都紧,只单单小声地和杨佑说了句,“你最近给陛下送点青纸过去。”
齐国道士均用青纸画符,杨休说的意思,难道是皇帝在宫里修道?
杨佑赶紧差陆善见准备了青纸,带着进了皇宫。
给弘光上师修的道观还在紧锣密鼓地建造,皇帝就和弘光上师一起在望仙台修炼。
杨佑去的时候正好,他们刚刚行完一周天的气,皇帝正在看弘光炼丹。
陆善见之前给他讲过一点道术,弘光一派认为天地便是炉鼎,混阴阳而生万物,人乃天地之灵,禀阴阳以成性。
人要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就必须从内外两处着手,修炼丹术,此为内丹与外丹。
内丹便是将人体视作丹炉,通过行气运功调和阴阳,打通经络;外丹则是用炉鼎炼药。
杨佑看见一旁的小桌上摆着各种金石药物,硫磺、硝石、丹砂……还有很多他不认识的东西。
这样炼出来的东西真的能吃吗?
杨佑产生了深深的疑惑,当着兴致高昂的皇帝的面,他却不敢说出来。
皇帝问道:“景王怎么有事来找朕了?难道是今天早朝有问题?”
杨佑恭敬地回答:“天下安泰,何来大事?儿臣不过是听说父皇修习内外丹术,故而其拿来奉上上好的青纸。望父皇炼精化气,早日登仙。”
皇帝也不看他呈上来的青纸,高兴地说:“你这孩子有心了。”
杨佑腼腆地笑了笑。
弘光将硫磺、硝石研成粉末放入炉鼎内,用皂角引火,剧烈的火光突然亮起。
杨佑被吓得退后了半步。
弘光笑着说:“此乃伏火之法,可以消去金石毒性。”
等火熄灭以后,弘光又用生熟木炭兰斤拌炒,这便算是备好了一味药。
杨佑勉强点头笑了笑。
弘光提醒道,“陛下,该奉香凝神了。”
皇帝点头,拿着三柱清香走进了内室,弘光拉着杨佑退出了房间,关上房门。
杨佑低声说道:“道长,我有些话想和您说。”
弘光跟着他来到了一个静谧处,杨佑开门见山地说:“上师,父皇真的要吃那种丹药吗?”
弘光笑着说:“殿下不必担心,我派修习外丹多年,更有修丹登仙之人……”
“你的丹药会对父皇的身体有影响?”杨佑早就从敖宸那里知道,人间已经没了凡人成仙的法子,弘光说的话,他半信半疑。
弘光含笑看着他,目光意有所指。
杨佑很快明白了他的暗示,脸色沉了下来,“上师,我想您是不是误会了,我并不需要用这种手段达成目的。杨佑还做不出这种谋害天伦的事情。”
弘光理着肘间的拂尘,“我并不是为了殿下才做这种事情,我只是做了我想做的事情。”
杨佑冷笑一声,压低了声音说道:“你是在弑君!”
弘光不慌不忙地说道:“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陛下可曾有半分将天下放在眼里?我欲为天下除弊事,还天下清明。”
“混账!”杨佑皱眉怒斥,压低的声线里带着无可言状的怒火,“陛下再如何,他也是君,你不过是外姓草民,怎么敢做弑君之事?凭什么说自己是为天下除弊?”
“景王殿下!”弘光辩解道,“难道天下理所应当就是皇室一家的吗?天下万民,朝中百臣,他们为天下付出的,哪一个不比皇室多?江山社稷,以民危险,尸位素餐者,自当除之。”
“照你这么说,假如我是昏君,你也会杀了我?”杨佑怒道。
弘光毫不迟疑地点头,“是,殿下对我有恩,倘若有朝一日负于万民,我会。”
杨佑不可置信地看着他,“你疯了?”
弘光摇头,说出了一番振聋发聩的话,“天下并非杨氏一家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国史并非杨氏一家家谱,是天下人的故事。”
杨佑哑口无言。
弘光继续说道,“易姓改号,是亡国,苛政食人,仁义充塞,民如草兽,亡的是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矣。”
“你……”杨佑被他一番话镇在原地,“你怎么会这样想?圣王、圣贤……”
匹夫粗野,是以天子顺天命以教化万民,使民安生,又选贤举能,替天子牧民。他只听说过圣人治国,却不知道匹夫也要肩负天下的责任。
弘光的想法对杨佑来说倒真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
倘若人人都和弘光一样想,天下岂不是都乱套了?
然而杨佑却想不出反驳弘光的话来。
弘光显然也不想与他再辩论,“就算什么都不做,殿下,您知道陛下的身体究竟如何吗?太医院的人都不敢说,我却敢说,陛下外强中干,酒色享乐,精气早已损耗殆尽,只要再来一场病就可以……”
他顿了顿,“骊都冬寒,陛下很有可能撑不过冬天了,所有的一切都要在陛下下一场病之前做好准备。”
杨佑问道:“父皇身体空耗,上师敢说自己完全无关?”
弘光笑道:“是陛下要修习术法,是陛下要炼制外丹,药也是陛下自己吃的。天子之命,谁敢不从?我只是没有劝他罢了。王爷,我劝您一句,就算您现在跟陛下说,我要害他,他信我还是信你?”